摘 要:当前我国在进行教育改革,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理念也发生了改变。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坚持以学生为本开展教学工作,并且做好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工作,以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基于此,文章以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为例,对高中生人文素养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了相应的探究,以此为促进高中生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
关键词:高中历史;人文素养;培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03-0066-02
引 言
人文素养作为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个人素质,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其本质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平等自由价值观念的一种践行表现,同时也是一种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对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对逐渐步入成年阶段的高中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于高中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今后道路的发展。
一、高中生人文素养存在的问题
1.存在过于功利性的思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经济水平虽然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在价值取向上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即逐渐转变为事业与利益兼得,人们对于物质方面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追求。这一转变也给高中生造成一定的影响。由于高中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各种价值观念也正处于逐渐形成阶段,再加上我国对高中生所开展的教学工作之中对于人文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人文素养缺乏,思想意识开始偏离,对于未来的畅想局限于“钱”,进而导致学生过于功利性思想的出现,严重制约了学生精神生活的发展。
2.缺乏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
人文素养的缺失导致高中生缺乏较高的道德水平,比如缺乏是非辨别能力,导致在对相关事物进行是非分辨的时候总是存在错误的观念。同时,由于学生自身在成长的过程中过于青春有活力,无法适当发泄自己内心的各种不满,学校又缺乏适当的引导,导致各种校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甚至出现了各种校园伤人案和杀人案,给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阻碍,引发社会深思。因此,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我国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做好高中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工作。而历史学科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可以利用历史中优秀文化成果熏陶、启发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其思想认识。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方式
1.通过合作探究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想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的持续提升,不仅需要做好学生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还应积极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组建学习小组,进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内容,并且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集体交流和讨论。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加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强化学生学习自主性,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协作能力的提升也有着积极的帮助,是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水平显著提升的优质手段。
例如,在学习完唐宋历史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探究,设置“唐宋历史进程异同点,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等开放性问题,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与小组成员共同合作探究,引发学生探索兴趣,让学生在主动、合作探究历史中,感受到丰富的人文知识和精神,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实现精神追求中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2.在历史课程教学中进行人文教学环境的营造
在人文素质的培养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学生内心的感受,只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所学知识拥有更为充分的了解,熟知相关历史事件在发生期间所处的时代背景,但是在了解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按照自己的想法对历史知识进行了解方面的問题,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发情感上的共鸣,进而促使其人文素养得到显著的提升。因此,为了达到这一理想的教学效果,使用新型教学手段帮助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浓厚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是教师需要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而这其中,在课程教学期间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人文教学环境的营造,是教师需要使用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鸦片战争”这一课知识的学习时,由于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讲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影响等方面的内容,对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来说都是一段屈辱的经历和沉痛的历史。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仅仅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就会导致所进行的教学过于枯燥乏味,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所以教师在讲解这一内容的时候,就必须注重自己的态度和情感,并且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相应教学氛围的营造,可以借助一些歌曲或者是视频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如播放影片《鸦片战争》,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并有效促进自身人文素养水平的提高。
3.适度延伸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严格的培养是促进高中生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部分教师在教学期间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进度,采取的教学措施多以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死记硬背为主,只是带领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简简单单的学习,对于课文知识内容背后隐藏的人文内涵的探究却缺乏足够的重视。这样的高中历史教学方式,不仅会影响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和高中生的历史学习成绩的提升,而且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也毫无益处。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做好历史课程教学内容的适度延伸工作。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这一课内容时,尤其是在对学生进行新文化运动相关内容的讲解时,教师为了做好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工作,不仅需要为学生讲解新文化运动产生的背景、起因、经过和结果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需要根据这些基础内容做好其中隐藏的人文内涵等相关延伸内容的教学引导工作,比如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网络、历史书籍等方式查找新文化运动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并对其内容进行相关的总结和归纳,最终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对于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其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结 语
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促进高中生自身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促进他们思想道德水平持续提升的优质措施。因此在实际的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通过合作探究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在历史课程教学中进行人文教学环境的营造,同时还需要适度延伸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促使高中生综合素养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海波.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新课程(中学版),2018(12).
[2]莫利梅.浅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考试周刊,2017(30).
[3]于党生.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人文素养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考试周刊,2019(54).
[4]王晓东.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J].文理导航(上旬刊),2017(11).
[5]郑本庆.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18(11).
[6]陈杨军.转变观念,实现高中历史有效教学[J].新课程学习(下),2012(7).
[7]王柱昆.浅议高中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作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2).
[8]赵军锋.依托历史教材资源实施人文素养的实践探索[J].学子(理论版),2016(15).
[9]肖 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读书文摘,2019(8).
[10]魏谦萍.历史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J].教育革新,2008(9).
[11]严天兴.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人文素养[J].教育革新,2009(12).
[12]杨晓霞.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渗透[J].莱钢科技,2006(3).
[13]廖林超.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探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7.
[14]李 锦.浅谈《文化生活》教学中对高中生人文素养的培养[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9.
[15]唐振湘,邹华斌.加强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及途径[J].文史博览(理论),2012(5):85-87.
[16]梁 梅.高中历史教学中孝道文化教育的有效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62.
[17]张海军.关于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探析[J].才智,2019(24):142.
[18]皮生莉.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2):156-157.
[19]陈 丽.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策略刍探[J].成才之路,2018(30):21.
[20]王高峰.简析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名师在线,2017(24):30-31.
[21]王云霞.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17):85.
[22]李素云.浅论高中历史中人文精神的投射[J].中国校外教育,2019(25):108,117.
[23]李 萍.淺析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2):151.
[24]靳振玲.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研究[J].学周刊,2015(34):72.
[25]张晓艳.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黑龙江科学,2014(10):251.
[26]王雯静.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赤子(上中旬刊),2014(20):193.
[27]熊三倩.通过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教育教学论坛,2014(39):277-278.
[28]王 娜.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浅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109,134.
作者简介:张秀萍(1977—),女,江西信丰人,中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历史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