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2020-03-18 16:40贺静
知识窗·教师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学习过程主动性教学情境

贺静

摘要: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营造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受到感化和熏陶,产生情感共鸣。因此,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教学情境   学习过程   主动性   主动探索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创设“疑”境,激发兴趣

设置悬念,创设情境,就是指在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它能使学生怀着积极的心态,满腔热血地投入学习。

如在教学《近似数》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出示信息,学生读取信息中的数据。而后,教师提问:“这些信息中,有个信息很特别,它的意思和其他的数不一样,你们找找是哪个?”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大约5000”这个数,要求学生解释大约5000个餐位是什么意思。思维从问题开始,教师通过巧设悬疑,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意向,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2.创设“动”境,发展思维

多媒体教学集图形、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能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枯燥问题兴趣化。

如在教学《近似数》时,笔者设计了三幅商店购买物品的图片,这几幅图片贴近学生的生活,形象生动,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笔者把课本中现成的结论转化为学生探究的对象,促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为今后学生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创设“议”境,拓宽思路

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些“议”境,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在教学《近似数》时,教师通过展示购物图片,让学生发现不同价格,有的学生认为两件物品的价格大致一样,有的学生认为能不能将价钱看成一个整数。笔者问学生:“为什么能将两件不同商品的价格看作一样?又有怎样的标准将一个具体的数字转化为一个近似数?”通过图片展示,笔者以讨论的形式和问答的方式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形成了“头脑风暴”。

二、依据教学情境,探究学习新知

在教学中,教师只有积极搭建探究平台,提供探究机会,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如在教学《近似数》时,笔者设置了问题:“你们能用什么方法将准确数改成近似数吗?”这样的设计指向不在于方法本身,而在于发现方法的推导过程和思考上。在教授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读取信息中的数据。而后,教师进行提问:“这些信息中,有个信息很特别,它表达的意思和其他的数不一样,你们来找一找。”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大约5000”这个数据,然后问学生:“同学们说大约5000不是准确数,谁知道准确的餐位是多少个呢?准确的餐位和大约5000个餐位是什么关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了准确数和近似数很接近的观点。最后,教师总结近似数,也就是说餐位的数量有可能比5000多一些或少一些,那么“大约5000”与准确数很接近的数叫作近似数。

通过《近似数》的学习,学生理解并学会了运用近似数,这是本堂课教学的目的。近似数在人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不仅在学习中很重要,在实际生活中也很重要。

整个教学过程蕴含了数学的思考方法,即利用旧知解释新知。教师根据准确数与近似数很接近,近似数又方便记忆的规律,归纳出准确数改近似数的方法。在本次教学中,通过师生一问一答,学生置身于情境,或独立思考,或与人合作讨论,兴趣盎然地投入了探究活动。

三、通过教学情境,寓教于乐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而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高度抽象化,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具、学具的演示操作,才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笔者针对学生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创设了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教学情境,通过讲授式、活动式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求知的欲望,在浅显明了、通俗易懂的直观情境中学习了深奥的数学知识。

四、结语

总而言之,优化数学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灵魂。学数学就是做数学,就是解决一个问题,获得一种体验。创设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的情境,是教师任重而道远的教学活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情境,变化多端的社会生活就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鲜活教材。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学习过程主动性教学情境
高职日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方式探讨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基于学习过程的高中区域地理教学调查与分析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