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预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

2020-03-17 10:08陈上广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7期
关键词:养成习惯明确目标提高效率

陈上广

【摘 要】针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该门学科课堂教学来说,采取课内预习的形式非常有必要。1:较课外预习更有时效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课外预习的好习惯。2: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3:提高了教学效率。4、合理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有效预习。

【关键词】课内预习、养成习惯、明确目标、提高效率、合理布置

传统的预习,是指教师布置任务,请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预习,可以查资料、讨论,这固然很好,但对于部分不自觉地学生来说,就像一句空话,他们往往会把这个任务抛之脑后,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所以,我现在要讨论的是,在上课伊始,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预习,然后再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听课之前,自己去尝试预习课文知识内容,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听课时更加有有目的性,更容易掌握知识点。

一、借助课内预习养成良课外预习的好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预习习惯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很多学生欠缺这一好习惯。借助于课内预习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预习的方法,认识到预习的益处,感受到预习的可行性,时间久了,慢慢地就能养成课外预习的习惯。

例如:在进行“网上交友新时空”这一小节时,教师在解决这一小节知识内容讲解之前,可以先提供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如何看待网上交往,各种网上交往可能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影响,并允许他们小组讨论。这样一来,他们的兴致马上来了,各抒己见,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不知不觉中进入了预习状态,感受不到任何额外负担。经过思考、讨论以后,打开了思维,丰富了见解。当教师真正开始上课后,学生们已经胸有成竹,他们就能很好地展开互动学习,感受到了预习的好处。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慢慢地对学生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利用课外时间,提前去查阅一些有关材料、提前去思考一些问题,他们一定会乐于接受,并知道如何去实施。

如何养成预习的好习惯,由课内预习延伸到课外预习,确实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课内预习有利于明确学习目标。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即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可以使自己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并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不经过预习的听课,只能是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分不清难点和重点,失去了听课的目的性和选择性。而预习后再听课,学生对于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已经心中有数。这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从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性。这样,在预习中弄不懂的地方,他们会听得更专心。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

例如:在进行“家的意味”这一小节的课堂教学前,教师仍然需要取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去进行课内预习,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在这几分钟时间里,学生努力思考、翻阅课文,并和同学交流心得。提前了解课堂中将要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并形成一些思考。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就有的放矢,饱含情感投入到学习中,领会到家对每个人的重要性,深深体会到与家人沟通的重要性,家庭责任意识也潜滋暗长了。不能不说,让学生提前感知教学内容,独立思考、自主讨论,学习效果明显会好很多,特别适合道德与法制这一课程的教学。

三、课内预习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一般教师喜欢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预习,这样,看似节省了课内时间,但事实上,实施起来很难,即使检查预习效果,很多学生还是漏网之鱼,他们根本没有预习,所以,课堂效果并不明显。但是,课内预习,就能提高学生的预习参与度,看似浪费了一些时间,其实,反而能提高课堂效率,节约了时间。

著名课改专家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 在进行“珍视生命”这一小节教学时,教师先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思考守护生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生会思考、讨论,同时也会去查阅课本,积极参与到预习中去。学生的参与度高了,變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生命”有了深刻的认识,发自内心感受到生命的美丽,当然,自然而然地回去珍爱生命。比起毫无激情、漫无情感的学习,效率自然会高很多。

四、合理布置课内预习任务,引导学生有效预习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内预习呢?我相信这是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想提的问题。各门学科的预习方法各有不同,就道德与法治学学科来说,我们要给学生一个预习的支点,不要让他们无从下手,并符合他们的认知能力。

首先,预习题要有针对性,即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其次,要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设计的预习题要体现趣味性,能激发学生求知欲,使他们主动探求问题。再次,预习题要有启发性和指导性,能启迪学生思维。最后,预习题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

如在教学“让友谊之树长青”这一章节内容时,利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预习:说说你的好朋友是谁?你们是如何成为朋友的?这一任务紧扣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乐于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并分享交友史。在此基础上,老师引入这堂课的内容:如何建立友谊?有了预习部分的内容做铺垫,一切都能迎刃而解。

总而言之,针对于初中阶段的课堂教学来说,课内预习的形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非常有必要。较课外预习更有时效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同时也让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并提高了教学效率。是值得一试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林文市.初中政治教学中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分析[J].赤子(中旬),2013(10)

[2]练碧新.初中政治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12)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第十二中学)

猜你喜欢
养成习惯明确目标提高效率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谈如何克服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倦怠现象
浅析从母语思维走向英语思维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浅谈初中物理启蒙教学策略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