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琴
摘 要:在我国学科教育设计中,美术是致力于塑造学生的艺术鉴赏与创造等能力的学科,其对学生的审美水平及创造性思维成长能够产生关键作用。而持续推进的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包括小学美术在内的教育者们积极探寻促进学生能力全面提升的新型教学模式,而趣味性教学模式则是其中一种有益尝试。基于此,本文将并系统阐述应如何将趣味教学法融入小学美术课堂中,以期为提升我国学生的美术素养提供一定的方法论示范。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小学美术;应用策略
趣味性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致,而且可以为其创造广阔的平台而调动其活跃的思维。美术作品往往承载着人类丰富的情感,是表达艺术家创作心境的抽象呈现,观赏者的鉴赏感受与情感共鸣可以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有所升华,加之美术鉴赏与创作本身就是充满趣味性的,将趣味性教学应用于小学美术课堂有其必要性,因此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并优化其应用的有效方式。
一、为学生搭建生动的美术知识情境,激发其美术学习兴致
因小学阶段学生尚未具备稳定的审美能力,其在面对美术作品时通常会无所适从而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尝试去欣赏使其形成审美意识,并在此过程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与网络信息资源为学生全面展示相关作品的内容及寓意,以创建生动直观的美术知识场景,进而最大程度地消除学生美术学习的负面情绪。譬如,在学習《水墨游戏》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水墨山水花鸟等图片,从而使学生直观感受水墨画的独特之处及其美感,之后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身对这些水墨画的感受,并引导其思考可以利用水墨画展示何种形象。此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观察生活与世界,并善于发现生活中美的现象,即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剥捕捉美感。具体而言,美术教师可以在相关课程结束后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使寻找生活中同样美丽的事物。譬如,在学习《美丽的花》一节内容后,教师可以使学生回想自己曾经见过的花朵,并详细说明其种类、习性及展现的美感等,促使其在此过程中充分体会花朵及自然的美感进而提升其整体审美水平。
二、开展创意写生课堂,为学生美术创作提供广阔平台
写生作为美术创作的主要途径,其是创作者与自然、生活等外部世界的情感交流,其生动体现了创作者对世界的诠释,将创意性写生纳入小学美术教学不仅是学科的自然要求,也是为美术课堂增添趣味性的途径之一。美术写生具有多种形式,而为了吸引学生参与的兴趣,教师要勇于打破传统以自然景色等为对象的写生模式,可以充分把握学生如体育活动、影视人物、网络游戏等方面的兴趣爱好,以此为对象组织学生创作自己心目中关于这些内容的形象,由此有效拓宽学生的想象与创造空间。小学阶段的美术写生相对简单,但学生尚未掌握牢固的写生知识,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写生任务,教师可以将合作模式贯彻于写生教学中,即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布置的写生主题,使其在创作过程中充分交流自身对主题的看法与创意,并使其在通力合作中精炼写生技巧和手法,最终呈现出相对完美的作品,学生能够在多人讨论中延展思维边界,多维度认识并设计创意,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带领开发多种新媒材,以此拓展其想象空间
媒材作为美术创作的工具,其对展现学生的创意及审美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将新媒材纳入小学美术课堂中不仅可以为学生的美感创作提供了更多空间,而且能够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致。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课程一开始将主题布置给大家,然后留有一部分时间供学生小组讨论可以使用何种媒材,譬如洗净的废弃塑料制品、旧纸张和纸箱、废弃木头等材料进行主题创作,在运用表达技法的基础上充分呈现自己的想法与心情。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激发其深入探索万物的奇妙和创造力,而丰富多彩的新媒材则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发挥想象力的平台,譬如,老师在给出“房屋、大树、青草”这组词语后,且给学生提供画笔、颜料、画布、木材、橡皮泥等媒材,引导学生自由发挥创意并要求其详细说明自己的创意,以此使学生深刻感受艺术的天马行空与直抒胸臆,在获得乐趣的同时感受艺术的魅力与陶冶。最后,教师还可以将自然媒材与人工媒材结合,从而为学生的创意发挥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比如,美术教师可以学生提供鹅卵石、泥土、沙子等自然媒材,并引入人工黏土、海绵纸、沙画纸等人工媒材,为学生肆意创作拓展更多空间。
四、结语
综上所述,趣味性教学法作为教学改革的时代产物,其对学生成长与课堂品质都能够产生巨大的实践价值。将其运用至小学美术课堂,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认知与心理状态及美术教学的特点,通过为学生搭建生动的美术知识场景、开展创意写生课堂及开发新媒材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致,并拓展其创作及想象空间,进而切实提升其美术等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黄思琪. 探讨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 新智慧, 2018(11):15-15.
[2]艾婧. 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19, 000(016):529-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