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刘儒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江苏连云港 222000)
受疫情影响,今年各高校都全面开展了线上教学。在线开放课程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并不陌生,他们或主持、或参与、或旁观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然而突然全员全面开展线上教学,高校教师在思想上准备是不够充分的,行动上也是不够熟练的。即便不十分情愿、不那么熟练,但基于工作职责和现实需要,高校教师们还是全面开始了线上教学工作。
线下教学,教师和学生同时出现在教室里,身处同一个空间,彼此的眼神及肢体语言和语音可以随时迅速传递,进行有效的情感交流沟通;线上教学,教师和学生则分别出现在不同的空间里,教师只有单方面语音的传递,眼神及肢体语言则由于场景缺失而大打折扣,学生的眼神、肢体语言传递的信息教师则接受不到。空间上的割裂必然导致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障碍。
线下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同一空间,学生是认真听讲还是开小差,教师尽收眼底,学生完全听懂了还是一知半解,教师也一目了然;教室为学生营造了共同学习的氛围,学生会习惯性地全神贯注听讲,部分自律性不强的学生也会由于处于教师眼皮底下,不至于过于不专注;另外同处一间教室的专注学生,也会随时让其意识到自己的不合时宜。
线上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与学生不在同一空间,教师无法及时掌握学生情况,所以无法根据学情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学生则由于处于有效监督缺失的空间里,自律性经受严峻考验,专注度会大打折扣。
学生习惯了在确定的时间、地点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养成了依赖教师讲授、启发等学习习惯。长时间集体参与式的学习方式形成了固有的学习仪式感和在这种仪式感下才有的学习积极性。在从线下到线上学习的过渡时期,特别是那些非直播方式的线上学习,由于时间的不固定导致学生不知道如何安排时间,即使老师有关于学习进度的安排,但是由于教师的时间安排通常是给定一段时间的,而很多学生又有拖延习惯,可能最后就忘了学习任务或者时间到了临时抱佛脚。我们在线上教学2周后,通过对914名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对突如其来的线上教学还是比较盲目的,有57.8%的学生认为不知道时间如何安排,有51.4%的学生认为线上教学效果一般,有9.8%的学生认为线上教学效果很差。
根据线上教学2周后进行的调研结果显示,参与调研的914名学生中,有544名认为在各种线上教学方式中,“直播”方式是最有效的方式。究其原因,首先直播方式可以实现同时、同平台师生集体参与,没有学习的孤独感。其次,学生在直播过程中能够得到既有听觉也有视觉的冲击。并且,在直播过程中随时有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不觉得枯燥,教师也可以驾驭直播。所以如果网络、设备等都允许的情况下,首推直播线上教学方式。直播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可以利用多平台进行,如特训课堂、qq直播、微信直播、网中网等许多平台的直播间都可以进行,简单易操作且不会造成网络拥堵现象。
互动的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然而,集中空间场景的缺失导致线下课堂的随时“互动”功能遭遇阻碍,弥补“互动”的不足就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的重点,设计任务导向下的 “师生互动”“学生间互动”机制就变得尤为重要。在设定的高质量任务下进行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让彼此都有使命感。为了完成某一项或几项任务而行动起来,互动便可以在这些设定好的任务下活跃起来,这使得线上教学会变得生动有趣不枯燥。
“师生互动”可以成为教师获知学生对教学内容消化吸收情况的信息桥梁,减少教师因信息缺失而导致授课轻重缓急不合理的可能性,让教师及时捕捉到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并适时提示纠正,减轻师生之间因面对面交流的缺失而导致的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学生间互动”可以产生虚拟的集中学习场景,为学生营造共同学习的氛围,缓解学生因自制力不够导致的思想上懈怠、行为上不专注的现象。教师也可以在观察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教学方法。
高校本是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升能力的,线下教学的模式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依赖性,因此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而积极性不高的学习很难实现自我提升。
突如其来的大面积线上教学,让师生失去了面对面交流的条件,学生的学习更加依靠自觉性和主动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挖掘学生各种能力。
首先,教师要鼓励并引导学生针对直播或录播内容以及教师所发布的任务点,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要鼓励其他学生对同学所提出的问题积极呼应、解答,并在学习评价中对积极互动的行为予以肯定。其次,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或者所提出的问题偏离课程标准,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及教学需要,设计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和查阅资料工作量的高质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发师生互动。再次,教师还可以根据直播或录播内容,结合课程标准设计作业,作业内容应当与教学内容之间有关联,以便通过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去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作业内容还应当增加一些有难度的项目,学生需通过独立思考且查阅资料方可完成,以此倒逼学生自主学习。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有难度的作业占比应控制在20%~30%之间。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于教学、督学和导学。线下教学,由于可以面对面交流,所以教师更侧重“教”,“督”与“导”则可以巧妙地贯穿于“教”中。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在面对面交流中实现有形地教,无形地督和导。线上教学由于缺少了面对面交流,直播或录播手段所进行的“教”,就显得相对机械、刻板,甚至可能一定程度上会变成“填鸭式”,所以要求教师更加侧重“督学”与“导学”。
线上的“督学”可以根据学情采取以下几种手段进行:一是定时签到。定时签到一定程度可以解决缺乏集中仪式感的不定时分散学习而引起的懈怠、专注度不高等问题,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自觉、守时、守规的良好习惯。二是成立学习小组。小组学习既可以营造共同学习氛围,也可以建立小组成员相互监督的约束机制,同时可以培养其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三是在确定的时间点集中组织讨论。由于确定时间,所以教师可以将学生集中在同一个平台,学生参与讨论,教师就可以判断哪些学生没有到场,哪些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哪些学生积极思考不够,哪些学生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并适时施以奖惩,以培养学生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责任意识。四是建立学习评价机制。可以选择自主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完成比例、互动的频率和质量等评价点,通过评价分值的不同占比,建立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提升独立思考和学习互动热情的学习评价机制,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索者,最终实现自我提升。
线上的“导学”可以通过PBL项目、发起讨论等方式,融入“课程思政”和疫情情绪安抚、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等内容,也可以分享一些疫情防控过程中的弘扬社会责任感、净化灵魂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利用这段时间锻炼意志品质、提升自觉性和自律性,真正让“线上教学”成为“线上教育”。
疫情很快就会结束,线上教学却不会随着病毒的消失而消失,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将会成为常态。相信用线下的优势可以一定程度弥补线上教学的先天缺陷,而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由教学向督学和导学侧重应该是大势所趋,因为“授之以鱼”“授之以渔”固然重要,“授之以欲”则更加关键。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提升的积极性,激发出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才能够真正完成立德树人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