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秀 王登江 白玉玲 袁亚超
在2010 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必须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化,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信息技术的运用优化了传统教育模式;"互联网+"时代自主学习过程提高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有助于培养新一代终身学习型人才。面对大量的学习资源以及碎片化的知识,大学生需要具备自觉与主动的学习特征。结合新时代自主学习的含义,通过对南京各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探索影响现阶段大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因素,并给出提高自主学习效果的策略在"互联网+"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国家创新人才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互联网+"为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主学习效果与变革传统教育提供了机遇。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注重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共同推动下,"互联网+教育"理念将改变我国的传统应试教育思维与现阶段大学生的学习模式,实现海量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互联网自主学习效果。"互联网+教育"以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过程为主;实现传统教育重视"教"向互联网教育重视"学"的转变。在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教育"能够更好地引导大学生进行高效的自主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大学生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自主学习效果,满足互联网时代对创新型与通用型人才的需求。
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教育资源分配效率,是实现我国传统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教育现代化促进了我国现阶段教育的变革,加快了我国向教育强国转变的进程。提高新时代大学生自主学习效果是培养终生学习型社会的要求。自主学习拓展了知识的深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
自主学习是学习者独自思考、自发探索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的过程。大学生活相对于中学更宽松自由,大学学习更注重理解与运用。大学教育除了传播基本知识,更多是传授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能力是"学习者进行自我规划,设定学习目标、计划,运用多种互联网技术优选学习资源和学习模式,并通过自我评价、自我调控主动习得知识,获取学习成果"的综合学习能力。
"互联网+"使各高校教育资源在互联网平台上自由传播,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丰富的知识海洋中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由于教与学时空分离,自主学习效果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根据对南京各高校大学生互联网自主学习效果的问卷调查,得出影响自主学习效果的因素有:自主学习意识、学习动力、学习目标与学习资源利用率。自主学习效果主要受大学生自身因素影响。
"互联网+ 教育"在应试教育思维模式的转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我国现有教育的全面变革。与中学阶段的学习大相径庭,大学所学知识趋于碎片化,要求大学生以高效率的手段获得学习资料。"互联网+教育"赋予新时代下学习模式多元化的特征,带来大量的学习资源,使大学生自主学习更方便快捷。但这一教育变革也带来了很多影响大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问题。
1.海量学习资源的利用效率。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为高校资源共享提供了技术支持,学校的围墙逐渐被信息技术打破;丰富的教育资源有效地推动了大学生自主学习进程。随着知识的折旧速度不断加快,信息的更新速度远大于利用效率。面对海量的学习资源与大量碎片化知识,大学生需要筛选出适合自己学习需求的信息;这将耗费大量试错成本,导致较低的学习资源利用率。
根据"大学生对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与评价"的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认为教育资源很丰富,但难以完全利用。主要源于其自身因素:由于学习资源在网络平台上广泛传播,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学习资源,自控能力不强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干扰。另外,由于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薄弱,缺乏明确学习目标。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往往会无目的性、没有规划、不系统的学习;造成学习时间长但学习效率低的结果。少部分大学生认为教育资源不够丰富,利用率较低。主要原因是互联网平台对教育资源的管理缺乏严格规范的制度,大部分学习资源内容质量差、重复率高。另外,大学生学习时间的分配也影响着资源的利用效率。对大学生耗费在互联网上的时间分布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网络使用时间集中于社交、娱乐软件,在网上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占比较少。即便有再好的学习资源,大学生如果不能控制好自己的学习,那么就不可能学得好。学习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不只是平台监管机制的责任,大学生的自控能力也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关键。
2.学习过程的监督评价与学习成果的认证。
互联网时代实现教学分离,对学习者自控能力、学习认真程度、知识吸收与利用效率要求较高。但互联网学习目前尚不具备完善的学习监督评价机制,大学生所学知识得不到有效地检测,致使其不能明确阶段性学习成果。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海量的学习资源,但大学生要谨防陷入"资源的诅咒";丰富的学习信息让人们产生依赖心理,致使低水平的自主学习效果。大部分大学生目前还不能对互联网自主学习效果进行自主监督评价。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现,只有30%的同学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够及时根据学习进度进行查缺补漏,8%的同学表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几乎不进行自我监管与学习效果反思。大部分大学生没有正确把握互联网自主学习的内涵,不能正确提高自主学习效果。
目前多所高校均已认可互联网课程学分认定。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各高校开设可跨校分享的网络在线课程均取得良好效果;大学生所学课程内容不再受到学校围墙的限制。我国在上海、重庆等地运行"学分银行"试点计划,大学生可以通过累积学分申请专业毕业资格和职业资格。高校与国家实施课程学分认定措施均是对互联网学习成果认证的肯定,但没有解决不同类型学习之间学习成果的学分衔接问题。正如张秀芹研究者提出,"课程标准不统一、学分收费、校际壁垒等"仍是互联网课程的学分认定存在的问题;解决学分认证难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平台多方竭力合作。
传统教育制度变迁的困难一直是我国教育变革道路上的一大阻碍。知识的折旧速度在信息爆炸和知识增长的驱动下不断加快,导致人们所获知识不能够永久利用来处理新时代下的复杂难题;互联网时代更需要"通用型人才"。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我国教育在无形中已经形成了难以打破的"路径依赖";孩子们从小就形成了为考大学而学习的思想。在竞争激烈的高考制度下,家长和学生双双陷入"囚徒困境";家长始终坚持"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孩子潜意识中形成了"无论别人努不努力,自己都要更努力"的上进心,形成个体理性导致集体不理性的社会现象。再加上传统教育的特点是题海战术加死记硬背,增加了孩子的学习负担和竞争压力。学生被迫灌输知识,只懂得如何应付考试,缺乏独立思考能力,造成在传统教育制度下培养的大学生不能满足互联网时代的人才需求,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局面。
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18 年我国本科毕业生人数突破800 万。但现阶段却呈现人口老龄化与适龄劳动力日益短缺的矛盾。这表明互联网时代对劳动者知识与能力要求更高,依照应试教育模式培养的大学生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用人的要求。在"互联网+"背景下,优质的教育资源可缓解学生个体差异与传统教育无差别之间的矛盾;同时,提高互联网自主学习效果能有效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缓解就业压力。
另外,"互联网+教育"能有效地应对紧急事件突发时全国教育问题。早在03 年非典停课放假期间,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就已运用电视台、网络、录像带等多种形式安排教学课程;实现"停课不停学"。面对2019 年突发的肺炎,各各地方教育部门均采取相应措施,与教育机构合作,向停课在家的学生提供课程资源。在特殊时期,线上教学是首选教育方式,这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有较高要求。因此,无论是提高自身竞争力,还是应对紧急突发事件,提高自主学习效果都具有重大意义。
创新型与通用型人才是互联网时代的重要培养对象,也是提高综合国力的中流砥柱。"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世界的范围由其获取的信息量决定,信息的有效获取是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前提。我国作为数字化发展最先进的国家,自2012 年以来,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一直保持4%以上;教育经费的持续投入,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大学生应把握住机会,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优势挖掘自身的能力。
1.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明确学习目标。
高效的自主学习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主动性,加速学习成果形成。大学生应正确意识到自主学习能力在残酷的社会竞争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学习目标,转换学习思维;从学习过程中的被动者转换为主动者,提升互联网自主学习效果,才不会被信息折旧速度不断加快、机器人逐渐取代工人的互联网时代淘汰。
2.教育行政部门和互联网平台联合对互联网学习资源的质量加强监管。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被海量学习资源与碎片化知识淹没,难以获取有效的信息。此外,网络平台上大量资源呈现内容质量差、重复率高的现象;都阻碍了自主学习效果的提升。教育行政部门与平台的监管,能够有力地对教育资源质量进行评判与取舍,降低学习者在选择学习资源时的时间成本与试错成本。
3.互联网平台增设网络学习评价机制。
"互联网+教育"为学习提供便利,但缺少对学习效果的评价部分。在互联网自主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评价是学习者自我反思的重要依据,对教学效果评判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平台设计增加学习评价机制,保证了学习效果的客观与全面,有利于学习者对自身不同学习阶段进行比较与评价。
结语:以上是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根据影响大学生互联网自主学习效果的因素,结合对南京各高校大学生互联网自主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分析,针对性地给出了提高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策略。各高校应结合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互联网+"对传统教育模式变革的推动作用;响应国家教育建设需要,积极培养通用型与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