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抗大在浆水的教育实践及对“抗大精神”的铸造

2020-02-26 04:10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抗大总校浆水

苗 体 君

(广东海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1936年6月1日,中国抗日红军大学在陕北瓦窑堡成立。1937年1月,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改名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为了适应学员数量的增加和学校规模的扩大,中央军委决定成立抗大教育委员会,并由毛泽东兼任主席。毛泽东不仅亲自给抗大讲课、作报告,还为抗大制定了教育方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这三者,是造成一个抗日的革命的军人所不可缺少的,抗大的职员、教员、学生,都是根据这三者去进行教育从事学习的。”[1]毛泽东还为抗大提出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2]序Ⅴ的优良校风。中央档案馆保存有毛泽东在抗大的讲话记录稿26篇,其中1938年至1939年间,占25篇。可见,当时的毛泽东是非常关心抗大的,并形成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2]扉页的抗大精神。

抗大办学九年多时间里,共举办了八期,培养了十余万名军政干部,从1936年6月至1939年6月,先后在瓦窑堡、保安、延安办学,这期间共招收了四期学员。1939年6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抗大离开延安,挺进敌后办学,“为了便于行军、作战和迷惑敌人,抗大总校改称‘八路军第五纵队’(不久改为‘青年纵队’)的野战军番号”[3]52。抗大总部先后设在河北灵寿、山西武乡和黎城、河北邢台浆水,共招收了三期学员,其中在邢台浆水的办学时间最长,长达两年三个月的时间,“1940年11月4日,抗大总校转移至邢台县浆水镇一带。当时,校部设在前南峪,政治部在浆水,供给处在河东,医院在桃树坪,卫生处在安庄,文工团在浆水。在这里,抗大开始了建校以来的正规化办学和建设,并指导全国各个分校改进工作,先后培养了十万多名德才兼备的军政干部”[4]。可以说,这期间培养的学员不仅人数最多,而且质量最高。1943年1月6日,接中共中央的命令,抗大回陕北继续办学,并把邢台浆水招收的最后一期学员培养毕业。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9月,抗大完成了其历史使命。1996年5月31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国家军委主席的江泽民《在纪念抗大建校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毛泽东提出的抗大精神进行了诠释,就是:“努力造就大批能够担当国家改革和发展重任的优秀干部;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始终注意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5]回顾抗大在邢台浆水办学的艰苦历程和伟大教育实践,探究这期间的抗大,在离开党中央驻地延安后,是如何贯彻执行毛泽东为抗大制定的教育方针及传承抗大校风的,又是如何培育与铸造抗大精神的,有着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培育加强了抗大精神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早在1939年6月,毛泽东在延安一次青年授奖大会上就强调指出:“青年应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3]230由此可见,毛泽东“一直是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抗大教育方针的首位”[3]230。抗大在邢台浆水办学时期,在远离延安,远离毛泽东及党中央的情况下,能成功办学两年多的时间,并顺利完成党中央赋予的教学任务,培育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抗大精神,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坚持党的绝对领导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抗大在浆水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为此,抗大在浆水期间,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1.与远在延安的党中央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各项指示。浆水抗大与延安的联系方式,除了配有无线电台外,还架设有通往八路军总部及友邻单位隐蔽的电话线,如果遇到重大事情,随时可向党中央汇报请示。此外,为了保证能及时听到党中央的声音,抗大坚持每天收抄新华社发出的新闻电讯和电台广播新闻。

在与党中央保持密切联系的情况下,才保障了抗大在浆水期间,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各项指示。并根据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及时作出正确的办学决定,如在第七期办学时,根据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加强了浆水总校正规化建设及总校对各分校的领导。在第八期办学时,根据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作出了保存、培养干部,为抗战最后的反攻作准备的正确决定。

2.在校内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浆水抗大除通过选拔优秀的党员干部充实到学校各级领导班子内,还经常通过组织学校工作人员上党课的方式,做好发展新党员的工作,使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始终保持革命的朝气。1941年2月22日,浆水抗大总校召开了全校第四次党代会,“这次大会检查、总结了抗大总校深入敌后一年多来的工作经验与教训;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并根据当时的时局与军委赋予学校的任务,讨论然后加强党的领导,保证第七期教育任务的完成”[3]86。

为了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抗大特别强调,在学习、生产及战斗中,要从党支部做起,从党员做起。党员要带头遵守纪律,要冲在前面,要带头吃苦,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周围的群众。1940年冬,抗大总校刚刚到浆水时,学校就举行了一次全校运动会。为了锻炼抗大师生两条腿的耐力,藤代远副校长就在前南峪河滩修建了一条长500米的环形跑道,并特别规定所有的学员都要全副武装,男同志要绕跑道跑13圈,女同志要跑10圈。藤代远还亲自带队,领着学员一口气跑完全程。何长工副校长、政治部主任张际春等抗大领导也在各个方面身体力行,处处严于律己,因而成为抗大师生员工学习的榜样。就是在他们的影响与带动下,才有效地保证了学校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

遵照毛泽东的指示,抗大“虽以培养军事干部为目的,但政治教育仍占重要地位,至少亦应与军事教育列于同等地位。因此,在政治课课程内容上,必须教列宁主义,这是政治上武装他们头脑的很基本的问题”[2]30。抗大始终把马列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放在整个教育工作的中心位置,并将其贯穿在整个办学的过程中。为此,积极从两个方面着手。

1.增设政治工作教育课,领导干部带头作思想政治工作的模范。为了落实毛泽东的指示,抗大从第七期开始给学员增设了政治工作教育课,而且把政治工作教育课列入全校的教育计划之中,并由政治部主任张际春亲自领导学校宣传科的杨恬、丁琦两位同志编写政治工作教育课教材,张际春主任还亲自担任这门课的主任教员,登上讲台给学员上课。除了课堂教学外,抗大还针对学员构成的差异,建立了切合实际的政治教育制度。依据学员来源,有些是在职干部,有些则不是;依据学员的成分,有些是知识青年学员,有些则是工农分子学员。针对学员的这些情况,抗大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包括入学、平时、毕业,如何进行政治工作教育,都有明确的规定。此外,还充分发挥抗大各级政治部门的职能作用,依靠广大政工人员齐心协力地开展工作,在整个学校里,形成上下一致、同心协力抓政治思想教育的浓厚氛围。

与此同时,抗大领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也起到了带头作用。学校政治部主任张际春尽管工作很忙,却非常关心学校干部、学员在政治上及工作上的进步。他经常抽空找干部、学员谈心,被干部、学员称之为和蔼可亲的“老妈妈”。1942年反“扫荡”途中,抗大副校长何长工还给隐蔽在王莽山密林中的校部直属队的同志,讲述当年毛主席带领工农红军转战井冈山的故事,以此来鼓舞广大干部学员战胜日寇的勇气和信心。

2.培养打造一支思想政治工作过硬的教师队伍。教师不仅是马列主义理论、文化知识和军事技术的传播者,也是贯彻落实抗大精神,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因素。抗大在浆水办学时期,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极为重视。当时,抗大教师的来源主要有四条渠道:从本校干部队伍中培养;从作战部队中选拔;从毕业学员中挑选;从其他学校、单位干部中选调。根据这些情况,学校在培养教师队伍时,主要采取的措施有:(1)关心爱护教师,以达到稳定教师队伍的效果。抗大总校明文规定,从学校领导到每个工勤人员都要尊重、爱护教员,在政治上、物质上给予必要的优待和尽可能的照顾。当时尽管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教师在吃粮、住房、津贴标准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学校的其他同志。以津贴费为例,抗大教员每月津贴费是四元五角,比八路军朱德总司令的津贴费只少五角,抗大主任教员每月津贴费是五元,与朱总司令的一样多。可以说领导的关怀和照顾,增强了教员职业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教育工作岗位。(2)为培训新教员,专门开办教师专修班。抗大在浆水期间,共招收两期学员,每期都设有教师专修班,通过挑选军政素质较好的同志集中进行培训,然后分到学员队担任教师,并以老教员带新教员的形式,充分发挥老教员的作用。让老教员为新教员作教学示范,开座谈会,让新老教员之间结对子等方式,以达到尽快提高新教员教学水平的目的。

二、克服办学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培育加强了抗大精神中“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1939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指出:“我们民族历来有一种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要把它发扬起来。”[3]241在谈到政治方向与艰苦奋斗两者之间关系时,毛泽东说:“共产党历来更提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3]241抗大在浆水期间,正值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日寇对抗日根据地频繁进行“扫荡”的同时,还对抗日根据地进行严密的经济封锁,再加上连年灾荒,本来就靠“糠菜半年粮”度日的浆水人民,日子变得更加艰难了,这就使得抗大在浆水办学有着极大的困难。面对办学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抗大师生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最终战胜了重重困难,使得抗大在浆水期间,越办越大、越办越好,培育加强了抗大精神中的“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一)用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解决吃、穿、住的问题

抗大在浆水时期,师生们主要以黑豆、高粱、酸枣面、柿子面、谷糠炒面来充饥,白面只有过年过节时才能吃。1942年全年,抗大师生只在春节和“八一”建军节吃过两顿白面饺子。因为抗大师生有几千人之多,浆水本地的粮食根本无法满足,所以抗大总校还定期组织师生到山西和邢东、内邱、沙河等附近各县背粮食。运粮时,没口袋,抗大师生就把裤子口扎住,将裤裆挂在脖子上,裤腿垂吊在胸前,裤腰搭在背后,师生们把这种运粮方式叫“骑马口袋”。本来粮食就紧张,恰巧又遇到严重旱灾,粮食大规模减产,所以抗大师生每天每人的口粮减为一斤,后来又每天每人省出二两粮食救济灾民,就这样每天每人的口粮减为8两。在这种情况下,干粮常用稀饭代替,不够吃就靠挖野菜补充,到了冬天则改一日三餐为一日两餐。为了解决油盐肉菜等副食品的供应,抗大总校号召每个伙食单位都要喂猪,并组织师生到山西和顺县南天池、松烟镇赤峪沟等地开荒种土豆、种萝ト,利用饭前饭后空隙时间在驻村附近开荒种菜,还组织师生集体上山挖野菜、捋橡树叶。为了解决缺少食盐的问题,就动员师生从墙上刷硝石粉代替食盐。

由于布匹紧缺,抗大师生穿衣也非常困难。1940年,抗大总校规定,棉衣至少要穿三年,师生们每人发放一个针线包,针线包随身携带,衣服随破随补。为了节省布匹,男同志夏天操练时都不穿上衣。抗大领导藤代远、何长工、张际春等还带头打赤脚,锻炼铁脚板,号召抗大学员们冬天穿草鞋,夏天打赤脚,以保证行军反“扫荡”时,有足够的鞋袜穿。

抗大几千人刚到浆水时,当地群众主动腾出房子给抗大师生居住。尽管如此,住房依然十分紧张。为了解决居住困难,抗大干部及师生一到浆水,就开始收拾当地破烂不堪的闲房旧屋、戏楼、寺庙、马棚、牛羊圈等处,他们搬石垒墙、清除杂物、整修棚圈,很快破烂不堪的闲房旧屋、戏楼、寺庙、马棚、牛羊圈,焕然一新,成了抗大师生最“理想”的住处。即便是这样,学员居住仍然很拥挤,炕上睡不下,就有学员在地上铺上草“打地铺”。有时十几个人同睡在一个土炕上,因为人实在是太多了,就采取一半人头朝外睡,另外一半人头朝里睡,两人合盖一条被子。青年连在川林村居住时,多数学员采取“打颠倒”的睡觉方式,就是早晨起床时,头朝外的学员先下地穿衣服,头朝里的学员在炕上打背包,然后双方再进行交替,动作非常的整齐。

(二)用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想办法解决柴草、学习、生活及医疗用品短缺的问题

浆水地区不产煤,抗大师生烧水做饭全部要用木柴。虽然抗大周围各个村都拥有大面积的山场,但为了不与当地群众争夺柴源,师生们都到指定的山场和距离较远的王葬山等地打柴、背柴。每次背柴劳动,抗大干部师生都积极主动,从没有任何人搞特殊。许炳臣是一位老红军,当时担任抗大基本科供给股长,他每次背的柴比别人都重,常常都是一二百斤重。任白戈、徐懋庸等是当时非常知名的学者,他们也和大家一样上山背柴。抗大文化教员林风,已有身孕,她不顾指导员的劝阻,登上海拔959米高的白云山,徒步20多里,与大家一起往返去背柴。

当时,抗大学员的学习、生活用品就更加困难了。“夏天,学员们在树荫下、打谷场上听课。冬天,破庙、祠堂或老百姓的羊圈就成了他们的课堂。没有黑板,借来老乡的门板;没有粉笔,就挖白土搓成细条晒干代替;没有桌椅,就用背包当凳子,膝盖当桌子;没有笔墨,就用子弹壳自制蘸水笔,刮锅底灰或用煤灰调成墨水。”[4]没有教材,教员就自己动手编写。课本少,就几个学员合看一本。做笔记没有白纸,就在草纸上写字。纸和笔都没有的,就用木棍当笔,沙土当纸,在地上进行练习。没有教具,就用土法代替,如把石头垒起来当木马,把铁棍或木杠架到两棵树上当单杠等。日常生活中,照明没灯,就用墨水瓶或破碗底盛油、搓上棉花捻当灯点。没有肥皂,就用柴草灰过滤水或皂角洗衣服。没有理发工具,就借用房东的剪刀和剃头刀。没有信封,就用旧纸或把写过字的纸翻过来糊成。还有的用高粱杆制镜框,用酸枣圪针当图钉等。

此外,当时疟疾、痢疾、疥疮等传染病在浆水一带流行严重,由于药品奇缺,直接危及师生的健康,部分同志就因患疟疾而被夺去了年轻的生命。“为战胜疾病,医务人员深入民间采访药方,翻山越岭寻找中草药材,用柴胡、常山熬汤制药治疗疟疾,用马齿苋治疗痢疾,用硫黄、麦秸熏疥疮,都取得一定疗效。”[3]248同时,向广大师生宣传卫生常识,这样就大大减少了疾病的发生率,控制了瘟疫的流行。

三、从实际情况出发,灵活机动地开展教学,培育加强了抗大精神中“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抗大在浆水办学期间,时刻都会遇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加上当时生活条件极其艰难,教学条件又很差,要完成党中央交给的办学任务,就要求抗大必须从办学实际情况出发,既要灵活机动地开展教学,又要适应战时环境进行教学。

(一)坚持学校教育方法上少而精的传统

抗大贯彻毛泽东对抗大的指示,“坚持学校教育方法上少而精的传统”[2]31。按照“少而精”的传统,合理安排教课内容。根据听课对象的不同情况,以及当时斗争形势迫切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术,突出重点,选定课程,使学员对现实急需掌握的课程内容真正达到熟练以至精通,并能在实践中运用。做到“教育学习实际并重,不仅要教要学,而且要做,学校与部队沟通,学习与斗争配合,教育与发动学生接近社会,进行群众运动,以实际问题和实践精神,来充实我们的教育”[2]130。同时,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依据各期学员的特点,讲究科学性。如第七期学员文化水平较高,抗大总校在坚持“以教育为中心”,针对这批学员提出了加强正规化建设。而第八期学员中工农干部较多,学员文化水平偏低,抗大总校就规定大学部学制二年,陆军中学三年,第一年统一进行文化教育。

(二)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多样化教学

毛泽东早在抗大第一期时就曾教育学员:“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6]165抗大在浆水时,联系当时国内外革命斗争和学员的思想实际,采用启发式、讨论式、问答式、示范式、解说式等方法,以加深学员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如讲怎样开展伏击战,就以八路军129师在响堂铺以少胜多、伏击敌人为战例。如讲如何开展夜袭战,就讲八路军129师夜袭阳明堡机场,以步兵大量歼灭敌机为战例。此外,还组织学员到野战部队参观学习,配合作战,进行实战锻炼。如青年连在川林村学习时,就曾到漳河一带385旅各团、营参观,还参加了14团孔庆德团长指挥攻打内邱柳林镇的战斗。

(三)针对不同的教学环境,开展持续性教学

因为抗大是在敌后办学,既要随时准备战斗,又要在战斗间隙进行教学。为了生活,抗大学员还要参加劳动生产,针对这种情况,抗大从实际出发,对于正常环境、发生战斗、行军转移和生产劳动中如何教学都分别作了具体的规定,以保障教学工作的持续性。如1942年5月,日寇对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尽管日寇大军压境,情况十分紧急,随队教员胡天兰仍然利用战争的间隙,见缝插针给学员讲课。

“抗大挺进敌后办学,政治影响越来越大,成为埋在日军心脏地区的一颗炸弹。”[4]侵华日军头子冈村宁次曾扬言:“消灭了抗大就是消灭了边区的一半,宁可牺牲20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学员,牺牲50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干部。”[4]所以“抗大在浆水的三年,敌人扫荡很多”[4],最大规模的一次“扫荡”发生在1942年5月21日,当时日寇出动大批兵力,分四路合击抗大总校所在的浆水。北路日军由临城、赞皇经宋家庄向浆水猛扑,东路日军由邢台城出发向浆水直插,西南路日军由沙河经路罗向浆水推进,西路日军由山西昔阳、和顺经松烟向浆水进逼。抗大总校对日军来势汹汹的拉网式合击早有戒备,早在第七期办学时,就曾结合前线的大量战例,制定出一套反“扫荡”的作战预案。即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当敌人进至距离合击地点还有一日行程的位置时,抗大师生果断勇猛地“起跳”,从分进合击的日军中间空隙穿插出去,跳出日军的合击圈。

这次日军分四路合击浆水,抗大总校即采取上述作战预案,当敌人进至距离合击地点还有一日行程时,抗大领导针对日军队形比较密集的特点,将全校分为几个独立行动的分队:上干科向西边的山西省和顺方向转移;基本科一部分向北边的内邱一带隐蔽,一部分和陆军中学向南经路罗转往沙河县山区;总校校部则向西南山西省辽县八路军总部附近斜插。途中得知敌人正向八路军总部方向调集兵力,校部随即分成三个部分,由滕代远、何长工、张际春分别带领跳出合击圈,在路罗与浆水交界的王葬山同日军兜圈子。由于计划周密,“起跳”及时,除陆军中学校长史紫千等几十位同志英勇辆牲,基本科个别连队稍有损失外,全校绝大部分队伍都先后突围。抗大总校在这次反击日寇“拉网扫荡”中,坚持一边战斗、一边学习的教学方式,与日军周旋了两个多月,并最终取得反“扫荡”的胜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中央领导同志还特地给抗大总校发来贺电,祝贺他们在敌后教学中取得的这一重大胜利。不久,抗大师生又重返浆水,继续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可以说抗大总校取得的这次反击日寇“拉网扫荡”的胜利,既是抗大灵活机动地开展教学的一次成功展示,更是抗大精神中“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最成功的一次大展示。

综上所述,正如抗大副校长何长工说的那样,“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抗大是在浆水川度过的”[4]。在浆水长达两年三个月的时间里,抗大在远离党中央的情况下,坚定地贯彻执行了毛泽东为抗大制定的教育方针,克服了办学的重重困难,成功培育、铸造了毛泽东提出的伟大的抗大精神,这时期培养的学员不仅人数最多,而且质量最高。这些学员毕业后,把抗大精神传播到全国各地,生根开花,结出丰硕之果,并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

猜你喜欢
抗大总校浆水
我们从抗大走来
西北美食浆水或可降尿酸
罗瑞卿在抗大(上)
总校制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征稿 启事
名校的分校如何传承总校文化
舌尖上的浆水
有一种美食叫浆水
好吃的浆水鱼鱼
毛泽东领导抗大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