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曾文
(重庆市永川区三教镇三教小学 重庆 40216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在《纲要》的“素质教育战略主题”中,明确提出三个坚持: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特别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2014年,教育部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颁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对于教师来说,无论进行哪一个学科的教学工作,都必须体现德育,都不能不“育人”。而实施德育工作离不开德育素养,所以说德育素养是每位教师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1]。
我认为,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呢?正如有人说的那样“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重在自重。”教师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
从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教学的现实来看,非常需要培养小学教师的德育素养。目前,很多小学的品德课都是由班主任、语文老师、数学老师等兼上。这样会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呢?语文老师通常是带着学生读书,题目读一遍,课文读一遍,这几行读一遍,那几行读一遍;数学老师就以做题的形式来上课,如果这个课堂内容不好出题,就直接改成数学课。这些不仅反映出教师对德育知识内涵的把握相当缺乏,也反映出小学缺乏专门的德育教师队伍。其实,品德课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并非怎么上都可以,品德课教学对教师的德育素养要求更高[2]。
不仅德育教师需要有德育素养,每一位教师都不能缺乏德育素养。因为哪怕是一次作业、一篇作文、一件小事、甚至是一句话,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1.什么是优秀的小学教师
站在不同角度会有多种答案,但最为重要的指标是能发现小学生的优势潜能,同时能以恰当的方式指出,并能给出学生行动的方向与可行的方法。教师在无形中教给了学生如何判断事情和看待问题的态度、思维与方法,能使学生终生受益。
2.什么样的教师德育素养高
教师高水平的德育素养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显现?我们每个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情况,当孩子带着无助的眼睛求助于我们的时候,当孩子与我们渐行渐远的时候,我们究竟能给予他们怎样的关怀和帮助呢?做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才是教师德育素养高的体现。
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本人系统地学习了《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3]。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孜孜不倦地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供给学生“一碗水”。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老师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 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如果我们能真正理解教育、理解德育、理解教师职业,是会认同这一结论的。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托起明天的太阳而辛勤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