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文建
(重庆市万州区水土保持中心 重庆 404020)
水土流失问题长期影响我国部分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长久以来的水土流失问题是受自然条件影响和人为活动影响而导致的。我国地质构造运动发生频繁,地形特点多为山丘、丘陵为主,西部地区地形地貌特点尤为明显,以及季风降水具有不确定性等诸多自然条件共同作用下,使水土流失具有发生的前提条件。上世纪50年代建国初期,大量开垦土地、滥砍滥伐致使水土流失加剧。上世纪90年代后,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水土保持措施效果已初步显现,局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地区得到显著改善,部分主要河流输沙量呈逐年减少趋势。但从整体来看,依旧存在植被破坏、水体污染而造成更大程度水土流失的问题[1][2]。
万州区地处重庆市东北部,是长江上游港口城市,境内多山丘,普子乡沙坪峰海拔1762米为境内最高点,黄柏乡近长江处海拔106米为境内最低点,山丘、丘陵面积约为全区面积25%,山间平地面积少且分布零散。万州区境内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溪涧数量多达100条,河流分布广、密度高、高低落差大,均属长江水系。万州区境内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计8条,总水域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
万州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典型气候。一年四季气候分明,夏季、冬季气温、降水变化幅度大,全年降水量充足。整体而言,万州区临近长江且降水多,因此水资源丰富。
截止到2018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超过250万平方公里,超过全国面积的四分之一。相比于2011年,通过七年的水土保持工作,成功治理超过21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区域,减少面积相当于一个湖南省的面积[3]。但从整体出发,依旧存在着个别问题,西部地区森林植被大量被砍伐,森林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沿岸修建公路,破坏沿岸植被,致使大量土壤裸露,遇强降雨时土壤流入河流;工业厂区污水直排入河,造成水体污染,导致生态系统破坏。由此,虽然我国水土保持取得一定程度的进展,但存在的问题依旧严峻,需要每一个水保人的共同努力。
万州区地处长江中上游,山势高、坡势陡,沟深壑长、河流密集,因此,万州区水土流失问题不容忽视。由于多为丘陵、山丘地形,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其次,在下部被水流掏空的沟壑和陡坡也会发生重力侵蚀。除此之外,风力侵蚀、植物侵蚀以及化学侵蚀带来的影响依旧不能忽视,以上不同水土流失多数是单独进行,部分发生混合作用,进一步导致水土流失程度加深。
1.土壤肥力衰退
水土流失对农业最大的影响是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严重制约水土流失地区农业发展,甚至对当地农业造成严重损失。内在原因是土体颗粒间孔隙中含有的水分因水土流失而带走,内部孔隙体积也随之减少,导致田间持水率下降,有效农田水灌溉系数降低,农作物产量降低,农民群体收入减少,贫困人口增加。
陡坡耕地主要为万州区主要耕地类型,在持续强降雨过程中,坡度对斜坡耕地水土流失量影响较大,坡度越大水土流失程度越严重。土壤中的氮、磷、钾、有机质等养分都同时流掉,造成土地日益瘠薄,田间持水能力降低,耐旱性差,又加剧了干旱的发展,其结果是农作物产量很低[4][5]。
2.影响水土资源开发利用
长期水土流失会严重影响水资源开发利用,大量泥沙进入河道,至下游河流水速变缓,泥沙开始沉积,沉底泥沙抬升河床,进而引发一系列问题。例如河床太高,河流防洪标准下降,蓄水能力降低,直接影响沿岸水利设施的灌溉、补源、防洪、除涝等效益发挥和防汛安全。且土壤颗粒形成黏性较强的淤泥,严重影响河道通航能力,在水闸处形成堵塞,降低水利设施的使用效率,甚至造成水利设施失效报废。
侵占河道种植农作物不仅造成了农业面源污染,化肥随雨水进入河流污染水体,也是造成万州区水土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侵占河道破坏原生覆盖植被,致使土壤大面积裸露,在持续强降雨天气条件下,水土流失严重,一定程度上加剧河底泥沙沉积。土壤肥力下降,被侵占河道被弃置又得不到有效的治理,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3.污染水质影响生态
由于水土流失导致含氮磷化肥流入河流,致使水体出现富营养化,严重影响水质,并且治理困难,耗时耗财。大量藻类植物生长迅速,覆盖河面。一方面影响河道通畅,造成部分水利设施的堵塞,例如1987年,因巢湖富营养化繁殖大量水藻,致使滤池被藻类堵塞而不得不停止工作,造成巨额经济损失。另一方面致使水体溶氧量下降,对水生动物生存构成威胁,甚至导致大量水生动物死亡。其次,藻类植物通过自身作用产生毒素,少量硝酸盐及亚硝酸盐通过被人畜饮用,最终会使毒素在人体积累,导致中毒生病。
通过各种工程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保护且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以及预防水土流失称之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根据治理目的及具体应用特点分为坡面治理工程、沟道工程、蓄排水工程及护岸治滩工程四类。万州区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在山区农业中坡面占主导地位,而坡地是水土流失产生的有利地形条件,因此坡面治理是水土保持措施的先决条件。为稳定农作物产量,万州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多采用消除减缓坡度、降水就地入渗及拦蓄等措施。
水土保持农业措施不仅可以起到治理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同时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率,是一项惠民工程[6]。农业措施通常分为耕作、栽培、土壤培肥及旱作农业节水四类,根据万州区自身特点,为保护三峡库区自然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提高农业生产率,水保农业措施多采用坡改梯形式。坡改梯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场地清理、排水、田坎施工、表层土体保留、田间场地修平,并且将可利用废料及土方运至指定地点,避免造成施工水土流失。项目实施后,水土保持工作全部完成,同时充分利用水利设施,提高田间持水率,万州区作物产量得到提升。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不仅可以起到防治水土流失、进一步提升绿化美化的作用,同时能有效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关系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工的程。根据万州区自身特点,为保护三峡库区腹地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水保植物措施多采用“主体保护、就地选择、大小适宜”的措施。三峡库区水保植物措施在初步设计阶段就纳入考虑,根据万州区气候气象和经济发展情况选择本地的植物,根据项目所在地情况考虑大小不等的树木、花草等,进行三同时措施保证植物措施实现。
水土保持工作中目前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信息系统及监测系统不完善,具体措施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水土保持工作效率。水土保持信息系统主要存在问题是部分地区水保部门在信息系统建立之前的纸质版资料未能及时数字化处理,导致信息缺失;各部门之间信息系统不能整合,资料传递效率低,信息不能第一时间共享。水土保持监测系统问题也比较突出,例如,水保监测自动化准确率低,要与人工采集的数据进行对比校正。水保监测结果运用不充分,主要服务于上级部门,生产建设项目实施等方面基本不参考水保监测结果;水保监测缺乏事中事后监管,监测技术力量偏弱。
通过建立涵盖各部门的网络信息平台,内分为不同板块且按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划分不同等级,同时解决信息系统及监测系统各部门不能及时共享数据信息的问题,实现各地区各部门信息自由化处理、交互。提升水保现代信息技术化管理水平,组建一支专门的信息技术骨干队伍,加大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力度,完善相关设施设备,对水土流失实施现代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体系信息化和现代化。
近年来,随着水土保持重视程度的提升,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为了保持多年来水土保持的工作成果,还需通过各方努力,将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农业措施落到实处。保障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确保水土资源合理利用,提高和维护农业生产,实现水土保持这一功在千秋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