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
摘 要:所谓错题集,指的是学生日常记录下来的考试和家庭作业中解答出错的问题,对学生学习数学能够提供有效帮助。当教师向学生的错题集进行反馈时,学生可以及时检查课堂学习中的缺失部分,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鉴于错题集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本文以初中为切入点,从提升错题集的针对性、通过错题集找准问题和利用错题集巩固基础三个方面对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初中数学;错题集;实践研究
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都会发现这种情况:不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已经明显了解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但在作业、考试或日常实践中,又经常不能无法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无法顺利解决那些只在形式上与课堂练习不太相同的问题。其原因在于学生的实践应用经验还不充分,还要进行长期有效的积累。为此,不少教师会让学生制作错题集,以便及时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思考和复习,属于一种积累经验的手段。不过,错题集并不是将所有错题都记录下来就可以的,还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优化以提升其作用。
一、提升错题集的针对性
在初中生的数学错题集中,错题主要包括日常学习及各种考试测验中出现的错误。绝大部分学生的错题集涉及到的知识范围会非常全面。从总体来看,这些错题都有记录的必要,都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回顾和分析可以起到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但有时,这些错题所反映的主题的针对性并不强。比如,一名基础比较好,思路比较开阔的学生,某次因为粗心而做出了一道题,本身的思维和方法都是正确的,甚至有所创新。这种偶然出现的问题,其实就不用记入错题集,否则反而有可能分散其注意力。
例如,教师在发现或指导学生制作错题集的时候,要提醒学生按照“分析错误原因,正确解答问题,体会知识应用”三个步骤进行。这样一来,偶尔因为粗心而产生的错题就不必收录进去了,因为其并不涉及到深层次的知识应用问题,学生可以只记录下自己因为粗心做错的题数,作为一种提醒。又如,部分学生的基础不牢,错题可能出现在各个方向上,分析其错误原因的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让他们明白根源在于基础,而不在于各具体知识领域中的那些知识点。以上措施都能提升错题集的针对性,增强错题集的作用。
二、通过错题集找准问题
错题集本质上只是一项工具,将这项工具充分利用起来,展开准确地复习分析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换句话说,找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而这里所说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学生本身所掌握的知识和已经建立起来的知识框架是否有问题,是否存在某些误解;其次是具体数学问题的指向,比如是否没有搞清楚题意,或者没有将已学知識和具体数学问题之间建立起联系。如果学生在复习分析时没有对上述两方面问题有整体认识,就很容易错过问题的关键点,结果就不能令人满意。
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教师留下了这样一道题“10月某塑料制品工厂的产值为150万元,假设月增长率相同,第四季度的总产值为546万元。请问月增长率是多少?”这个问题难度不大,许多不少学生做错了,他们错误的将11月和12月产值的基础都设想为10月份的150万元。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做错,代表这不仅是粗心的问题,还在于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存在缺陷,不能很好地理解题目的意思。教师再让学生将其记录在错题集上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意识到问题的根结在哪里,带领他们加强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利用错题集巩固基础
在任何学科中,打好基础都是非常重要的。具体到初中数学学科,上文也已经提到,不少学生在数字计算或几何认识等细分领域都存在问题,很可能就是因为他们的基础存在缺陷,比如数学思维能力比较差等。而此类问题,都可以在错题集中体现出来。尤其是那些比较简单的基础练习题,如果学生在此类问题上也频繁出错,很可能是对基础概念的理解不清晰,有时甚至可以追溯到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学习上去。因此,教师不仅要注意帮助学生解决错题集上体现出来的问题,也要借此机会帮助他们巩固基础。
以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为例。教师提出了一个比较基本的问题:(a+1)x2 -x+ a2-1=0,这是一个关于x的方程,其中一个根是0,然后求a的值。不少学生会直接将x=0带入到方程中,然后求a。这种错误就与学生没有充分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应该满足的条件有关,属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这时,教师可以专门针对错题集上出现这个错误的部分学生,带领他们重新去梳理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然后提出一些更简单的问题让他们进行练习和体会,将练习中出现的错误也提取出来统一分析,从而帮助他们逐渐澄清基础概念。
总而言之,初中是小学与高中之间的衔接期,数学学科的只是难度越来越大,学生出现错误是正常现象。教师应该将错题集这一工具更好地利用起来,帮助学生学习。望广大同仁都能在指导学生时创造更好地效果,帮助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高唱.“减负增效”下的“数学错题”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5(48):378-380.
[2]吴义春.利用错题集促进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J].华夏教师,2016(0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