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不“怕”计算

2019-11-30 13:09罗晓燕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19期
关键词:算理自信良好习惯

罗晓燕

【摘要】对许多学生来说,计算题一直是很多学生的难点,很多学生一提起计算题就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害怕的心理.在计算教学中,我们必须先消除学生对计算的“惧怕”心理,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计算习惯,激发他们做题的兴趣,这样他们才会愿意做题,甚至乐于计算.

【关键词】惧怕;算理;良好习惯;自信

长期以来,提起计算,学生惧怕,教师头疼.虽然教师指导得有板有眼,从做题开始到结尾,但学生的计算依然是粗心大意,错漏百出,让人沮丧.还有许多学生明显地表现出对计算没信心,害怕因为自己的粗心大意,导致全军覆没,在考试中丢掉一些分数;还有一些学生因为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在计算题上,导致后面的很多题目都没有做完,白白错过了一些拿分的题目.因此,对许多学生来说,计算题一直是很多学生的难点,很多学生一提起就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害怕的心理.为了让学生不再惧怕计算,我们很有必要对症下药,解除学生心里对计算的“惧怕”.现在让我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吧.

一、观察掌握算理,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计算做到又快又准确呢?我个人认为主要在于对算理的观察和理解.如果一名学生看到一道计算题,连用什么方法计算都不知道的话,又怎样能做到又快又准确呢?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在教学的时候我会举一反三,务求让学生在多种算法里能更好地掌握算理.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我出了25×(100-2)这道题.很多学生都能想到要运用乘法分配律,可是做出来的题目却令我哑然失笑.有人是25×(100-2)=25×100-2=2 500-2=2 498,直接去掉了小括号;还有学生25×(100-2)=25×98=2 450,这样做虽然他的答案没有错,但是就没有用到简便方法;更为离谱的是,有学生竟这样25×(100-2)=25×100-2×100=2 500-200=2 300,完全违背了乘法分配律的意义,答案自然就错了.为何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呢?这其中的原因是大多数学生没有掌握到乘法分配律的算理,做起题目来就没有头绪,只好应付了事.同样,像25×104这样的题目,对个别不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学生就更加难了.当我们看到这种题目时,一定要先进行观察和思考,先想可以把104分成100+4,那么题目就变成了25×(100+4),做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了这个小括号,那么25×(100+4)这道题就可以运用我们的乘法分配律了,25×104=25×(100+4)=25×100+25×4=2 500+100=2 600.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眼去观察,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算理.学生掌握了每一道题的算理,那就没有题目能难倒他们了,他们还会惧怕计算吗?

二、拒绝粗心大意,培养良好计算习惯

粗心是大部分学生的“死对头”,那如何才能让学生消灭粗心这个“死对头”呢?那就需要教师培养起学生的良好的计算习惯了.而良好的计算习惯应该要从小开始培养,小学一年级做一位数加减法时,教师就要让学生学会做完了题目后,要进行检验,要让学生知道验算的意义和重要性,持之以恒地养成解题验算的习惯.当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掌握了列竖式的时候,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养成列竖式并验算的好习惯.小学二年级做一位数乘一位数时,我们就可以要求学生背熟乘法口诀,做完题目后,还要用乘法口诀检查一下自己的答案对不对.而到了三年级的时候,就要学会用估算来检验题目的答案是否正确.因此,好的计算习惯应该要从小培养,让学生从小学会自己检验计算,这样才能杜绝粗心的毛病.如果学生都养成计算并验算的好习惯,甚至还把计算作为是一种乐趣,那还何怕之有呢?

三、拒绝一成不变,让学生喜欢上计算

如果在计算学习中过于单调,一成不变,往往会让学生渐渐倦怠,从而害怕计算.因此,变化和调整能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从而爱上计算.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不断改变计算题型,从简单到难,有难有易,通过不断地训练,逐步提升,运算能力也会突飞猛进.因此,我在教学56×3+44×3的整数混合运算时,我会让学生先思考如何用简便方法完成题目,56×3+44×3=(56+44)×3=100×3=300;再让学生把整数变成小数进行计算56×3+44×3变成5.6×3+4.4×3=(5.6+4.4)×3=10×3=30;也可以让学生把题目中的加号改成减号,再思考一下计算方法进行计算,56×3-44×3=(56-44)×3=12×3=36;或者还可以在题目中加入小括号和中括号,(56×3+44)×3=(168+44)×3=212×3=636.这样整数、小数逐步加入,加减乘除反复出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然就摆脱了害怕,从而喜欢上计算了.

四、多写赞美批语,提高学生计算自信

要想学好数学,就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而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一定要多做题,在做题中建立起学生的计算自信.教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自信呢?那就要从写作业批语入手了.因此,在写批语时,我常常使用亲切的语言,大力表扬他们的优点,鼓励他们多做题.在计算中,虽然有些学生的习题做得并不怎么好,但在书写方面值得学习和借鑒的,我就会给予他们极大的赞美,激发他们做题的兴趣.我常常鼓励他们,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他们对计算有了信心和兴趣,自然而然就不再怕计算了.

总之,在计算教学中,我们必须先消除学生对计算的“惧怕”心理,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计算习惯,激发他们做题的兴趣,这样他们才会愿意做题,甚至乐于计算,那我们不就事半功倍了吗?

【参考文献】

[1]龙德贤.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策略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4(9):54.

[2]饶优煌.“乘法分配律”教学实践与反思[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8(10):20-22.

猜你喜欢
算理自信良好习惯
浅谈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幼儿午睡良好习惯培养之我见
浅论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高段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初探
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做一个自信的“小小音乐家”
深化年轻化战略108万已是“小目标”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浅谈高职学生内力觉醒
小学生学习英语良好习惯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