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媛媛
摘要:德育课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爱国、处世、修身思想渗透到德育教学中,旨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课程;中华经典文化;实践探究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的生息繁衍中形成的理论化和非理论化的,并转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具有稳定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1理论依据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紧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
德育课作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德育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力度,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德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而且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完善学生人格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和互联网的普及发展,多元文化不断碰撞、交融、冲击。由于中职学生是16~18岁的青少年,思想可塑性大,好奇心强,明辨是非能力差,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西方腐朽反动文化的侵蚀渗透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极易导致学生政治信仰、民族观念、价值标准和思想道德规范的混乱和偏差。
作为学校德育教育主渠道的德育课,必须主动适应国家和时代的要求,深入研究与探讨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德育课教学中,紧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用优秀传统文化占领中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中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坚定学生的理念信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文化自信。
3在中职学校德育课程中有效渗透中华经典文化
关注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中职学生的职业理想信念来树立其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而职业理想信念是中职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在其的主观精神世界中居于核心地位,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中职学生职业活动的精神动力。通过职业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帮助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和民族,正确處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职业信念和崇高的职业理想。
引导中职学生树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各类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爱国主义素质和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中国历史上不乏为了国家的统一和人民的幸福而鞠躬尽瘁的仁人志士,他们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楷模。当代中职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经历时代的磨炼和革命战争的洗礼,缺乏爱国热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对中职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素养教育,就是要让他们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树立为国家贡献的精神。教师将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思想融入到教学中,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培养热爱祖国情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励青年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发学习、无私贡献。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这些经典文化,势必能够引导中职学生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追求高尚人格,维护自己的文明形象。
4应用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本项目的研究,将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广泛而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教师可以在结合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教学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去粗存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可以选择合适的教学切入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断充实教材内容。教师还可以大胆地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亲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做到“知行统一”“学以致用”。再者,还可以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更好地发挥中华优秀文化在德育课教学中的作用,达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总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经典教育,使得学生在回归经典本身的文句和文意当中,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并吸纳中国哲学经典蕴含的人生智慧,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智慧。
参考文献
[1]王金朝, 王永军. 责任教育: 树立职校精神坐标[J].河南教育( 职成教),2019(03):58-60.
[2]陈艳.中职德育课教学生活化策略浅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24):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