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理念 新教法
——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数学“六关”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2019-10-30 07:16安徽省舒城县舒城第二中学231300刘全胜
中学数学研究(广东) 2019年20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课堂教学

安徽省舒城县舒城第二中学(231300)刘全胜

安徽省舒城县阙店乡中心学校(231363)任保平

新时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统领教育教学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以课程为载体,课堂为主阵地落实指导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互联网+数学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就要做到与时俱进,以此来变革我们的数学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为基础,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为基本特征,能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使学生“能学”、“想学”、“会学”、“恒学”.我们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基于数学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就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从关注学生的发展出发,以此来变革我们的数学教学方法.

一、导语关

学生学习情感的激发和对新知的欲望,乃至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导语.教材中的章前图、“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以及书中的现代化建筑团等一系列素材,经教师细心挖掘,加工与整理,一旦用之于导语的设计,会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原动力.正所谓:“乐学之下无负担”.因此,我在教学新知识时,利用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创设新奇有趣的情境,才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自发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我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如:“问题情境、悬念情境、故事情境、生活情境”等,使学生自觉地探索问题,获取新知.如在教学《概率》时,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如下内容:

舒城县第二中学坐落在县城的西面亮亮同学从家到学校需要经过三个十字路口,每个路口遇到红、绿灯的机会都相同,亮亮希望上学时经过每个路口都是绿灯,但实际这样的机会是( )

创设某种特定情景,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可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教学“圆”时,利用多媒体出示如下画面.

画面一: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正常行驶着的正常自行车、手推车、三轮车、汽车、火车等车辆.

画面二:在同一条笔直的公路艰难行驶着一辆椭圆形车轮的自行车,坐在车上的人上下颠簸.

在学生笑过之后进行提问:

(1)画面一的车辆为什么能平稳前行,画面二的车辆却上下颠簸?

(2)你们知道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吗? 学完这节课圆的知识(板书课题——圆)你们就明白了.

情景式导入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动性、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大有裨益,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再如故事情境导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需要,精编或选择与其相关的故事片段,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聚精会神的同时,把他们带入新课的意境,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例如: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实际应用”时,设计以下故事:师:“五•一”期间,校长和两名老师带着若干名学生准备研学活动,现有甲、乙两个旅游公司,标价都是240 元.甲公司的优惠条件是:校长和老师全票,学生五折优惠;乙公司的优惠条件是:教师学生都八折优惠.校长为了省钱,问老师说应选择哪个公司更为合算? 老师说这是一元一次不等式问题,要根据学生、老师的人数才能确定哪家更优惠.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实际应用.故事情境导入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可以诱发学生学习的紧迫感,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成绩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新课导入方法众多,在具体操作中要注意灵活多变.简单巧妙、新颖自然的导入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起他们学习的欲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到学习中来.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课堂导入虽说仅是其中的一个小环节,但只有把每一个环节处理好,才能使课堂教学获得更加圆满成功.

二、节奏关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课堂教学的节奏,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优秀的教师讲课时总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讲述.数学是抽象、无味的学科,如果教师施行平铺直叙的教学节奏,不仅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供给学生的只是催眠曲.教师若能用波澜起伏、抑扬顿挫、和谐协调的教学节奏,定能对学生的大脑皮层进行有节奏的刺激,引起学生持续的注意,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教学节奏快慢的确立,一要根据教材内容本身,对于教材章节中的重点和难点,例题思路的探求、解(证)过程,等节奏要慢;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教与学的矛盾往往在于教师认为简单明了的东西,学生却认为很难.当前的不良倾向是学生成绩参差不齐,接受能力差距打,因此,教学节奏太快,往往会造成学生“消化不良”,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当然,教学节奏过慢,教师唯恐学生不懂,烦琐的分析、重复的讲解,传递知识的量少,形成“讯号微弱”,学生会感到厌烦无趣.

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依据,主要在于教师是否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对课堂的调节和控制作用,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状况来把握课堂整体节奏,让教学做到张驰有度,效率为先.节奏是事物运动的连续,它是美的一个重要因素,人的思维同样也有节奏.人在思考问题时,有时百思不得其解,有时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学生的思维同样也是如此.他们的思维特点是在思维过程中出现一个高潮后,要再过一段时间出现另一个高潮.因为学生的思维是有节奏的,所以,数学课堂教学也要有节奏.教学速度应是有变化的.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有主有次.因此在设计教学节奏时,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忌平均用力.一般情况下,由旧知引入新知的导入阶段,应采用快节奏,学生易懂的内容、简单例题的讲解也应如此处理.而在教学重点难点处,应放慢速度,用慢节奏,尽可能充分地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重点要反复从不同的角度讲授,难点则先分散,然后层层推进,缓缓地铺陈,需要学生记笔记的地方,也应适当放慢速度.比如,在讲解平方差公式这一课时,我用了八分钟讲解了平方差公式的要点,看到有同学脸上露出的表情不一样时,我便停止了讲授,改用让孩子们在一起讨论,共同找规律,一起来总结.我就在教室巡视,遇到有学生迷惑的问题,我会三言两语的帮其解决一下.当看到孩子们小组讨论总结的规律与我交流时,我便会鼓励表扬,让他们继续发扬这种探究精神.五分钟的讨论交流下来,孩子们对平方差公式就有了自己的认识,我便请一些同学到台上讲解一下他们小组合作交流的结果,然后让他们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最后,我又用了五分钟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检测,孩子们掌握的很好.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明白了,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但对于课堂节奏的把握,做教师的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三、提问关

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问题,越来越启发新问题的问题.”问题时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思维的起点.问题能引起学生学习探索兴趣,还能基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善于提问是数学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一个恰当而又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学生思维之弦.能教活一节课.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成绩层次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落实“核心素养”的新理念.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它在教学中不但使用广泛,而且还是师生相互沟通的基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何手段.提问本身也是一门复杂的技术,作为教师的我们仍需要掌握一些提问的基本技巧.

1.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明确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并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所讲知识点,进而知晓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比如教师要在当前知识的重难点处提问,通过大多数同学的回答来了解学生的当前学习情况.例如:师:经过刚才的探讨,我们知道了直线与圆具有三种不同的位置关系:相交、相切和相离.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请问:点与圆有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它们分别等价于怎样的数量关系? (学生回答略).

师:用r表示圆的半径,d表示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请你探究直线与圆三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分别等价于d与r之间怎样的数量关系? (学生们认真思考,并相互讨论)

一学生上黑板,画出如下图形,并回答:根据图形可以得出结论:直线l与⊙O相交⇔d <r;直线l与⊙O相切⇔d=r;直线l与⊙O相离⇔d >r.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诱发学生思考.如何抛砖引玉,诱发思考,是我们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所以,老师提问一定要問在点子上,在学生迷惑的地方提问,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要符合当时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通过这样的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的思维,从而诱发学生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思维.

3.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老师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对当堂课所围绕的话题展开联想,大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师生间有了更好的交流,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一个好的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收获知识,还可以拉拢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在教授《整数加减》时,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如下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新知.

(1)怎样判别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 如何区分一个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

(2)单项式与多项式有何区别? 如何确定多项式的项、次数项?

(3)怎样对一个多项式进行升幂或降幂排列?

通过问题串导引学生进行学习,将教材中重、难点知识转化为不同的探究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学生学习什么知识,什么时候学,怎么学,学多深,学多宽等,都是在问题、项目、任务的驱动下进行的.把握问题解决,就是把握学生成长的全过程,注重问题解决,就是注重学生成长的价值,直接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为主线”,体现和突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提问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1)设计课堂提问要有计划性.即根据教材中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从感性到理性、从已知到未知、从特殊到一般,有步骤、有计划地设计出课堂上所要提出的问题,做到通盘打算,合理安排,不该随意进行.

(2)设计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困难,容易出现差错之处来提问.一定注意问题难易适中,即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得出问题的答案.对有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必须分步进行化难为易,分步提问的好处是能降低问题之间的梯度.千万不可有意设计太难的问题为难学生,那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常此以往,学生会感到难学,逐渐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慢慢的发展到厌学.

(3)设计课堂提问一定要有启发性.启发性才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只有通过积极的思维才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好的课堂必须能充分体现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为主要任务.课堂教学中通过问题的设计促进学生的思维,通过表达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显露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成功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向学生不断提出新的疑难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预习反馈关

预习反馈是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生命线.如何预习、如何反馈? 对于不同的年级和不同的学科来说,都应结合自身特点,形成不同的重点与风格.

预习是自主学习的法宝.只有良好地完成预习,学生才能形成自己对将要学习知识的清醒认识.预习过程中,学生要盘点学习的收获,标记学习的困惑,因疑而深思,因思而彻悟,因悟而通透.万事开头难,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必须靠坚忍的毅力,教师要不断向学生强调——性格的锻造有利于智慧的产生,果敢的精神才能形成健全的品格.在课堂上,教师要保证给学生充足的预习思考时间,不可急于求成.刚一开始时,学生可以借助导学案,将教师的指导与自己的思考相结合,尽快提高自学能力.当学生的自学习惯基本养成之后,导学案可以逐渐缩减为导学单、导学纲要,甚至不再局限于纸张上的文字呈现,而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表述或几个关键词来实现.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下列“问题清单”,并要求学生围绕“问题清单”进行预习与思考:

(1)定义平行四边形的步骤是什么? 探究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步骤是什么?

(2)产生平行四边形有几种方法? 平行四边形角与角之间有何关系?

(3)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利用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4)你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哪些思想方法? 有何数学活动的经验?

(5)你对平行四边形有何感触?

反馈是为了达到“潜能学生进步,优秀学生提高”的目的,分为课初、课中、课后反馈3 种形式.反馈的主要阵地是黑板,课初可以通过回顾进行自我检测;课中可以通过抽测及时巩固;课后则一般以单元或章节为单位,通过组长带领或对子互助的形式,进行基础测试、相互帮扶、分层过关、体系构建.

对于教育而言,成功需要等待机会,更需要付诸行动.可以说,很多学校的课改失败,不是败在了理念上,而是败在了行动上.因此,教育者一定要深入课堂、研究学生,通过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改革、不断提高.

五、德育渗透关

在世界数学历史画卷中,中国古代数学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辉煌的成就.中国数学史是初中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内容都是我们结合学科教学进行爱国主义、科学人生观教育的生动素材.教学中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如,在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的“勾股定理”教学时,我们通过数学史料比较,相传二千多年前,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证明了勾股定理时欣喜若狂.他认为这是上天对他的恩赐,便杀了一百头牛来祭神、庆贺,因此,勾股定理在国外除了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外还称之为百牛定理.这一定理,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了:将一根直尺折成一个直角,如果勾长为三、股长为四,那么弦长就是五,即“勾三、股四、弦五”.这段话被记载于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名著《周髀算经》中,在这本书中的另一处,还记载了勾股定理的一般形式.又如,在“多项式乘法、完全平方公式”教学后,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杨辉三角”,欧洲人通常把它叫做“帕斯卡三角”,以为它是法国数学家帕斯卡发现的,事实上,我国数学家杨辉比帕斯卡要早发现几百年.教学中通过向学生介绍在我国古代数学史中,许多方面成果都在世界遥遥领先,只不过我们的先人不善于总结,没有编著成书,没有向世界传播,这也是我们民族的一份遗憾.到近代,由于科技的落后,数学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而近二三百年时间,西方的“变量数学”、“代数拓扑学”等领域得到了蓬勃发展.通过这些生动数学史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发展水平,从而激发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也培养了他们从小立志,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

如在初中数学8 下的勾股定理教学时,我通过史料比较:相传二千多年前,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证明了勾股定理时欣喜若狂.他认为这是上天对他的恩赐,便杀了一百头牛来祭神、庆贺,因此,勾股定理在国外除了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外还称之为百牛定理.不仅如此,在1955年希腊还发行了一枚纪念毕达哥拉斯定理的邮票.甚至有的科学家还设想以勾股定理(a2+b2=c2或图形)来作为和外星人交流的符号语言.但是同学们可知道就是这一定理,我国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将一根直尺折成一个直角,如果勾等于三、股等于四,那么弦就等于五,即“勾三、股四、弦五”.这段话被记载于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在这本书中的另一处,还记载了勾股定理的一般形式.

六、课后反思关

教学反思为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以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对教学过程本身以及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进行理性的审视和分析,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反思型教师的过程.

1.对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理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教师的教学行为受到教学理念的支配,只有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进行反思,教学理念才能不断进步,教师才能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教学行为达到一种合理性.

2.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在教学行为上,笔者认为教师对于自己的备课观念,课堂教学,以及师生关系等都应该进行反思,这样才能加强教学的科学性,改进教学方法,同时也能激励学生,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3.对教学效果的反思.教师反思教学效果必须反思自己的预期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是否通过学习掌握了学科知识,是否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得到良好的发展.理想的教学效果会使教师在反思过程中积累教学经验,相反不理想的教学效果也会使教师总结不足之处,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行为.

教学反思,这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作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要不要“反思”? 当然要,因为没有十全十美的一堂课,而且“无思不成师”.没有“反思”,教学则停滞不前,创新则无从谈起.但“反思”要找准教学整体工程的关节点,要把握好时机,换句话说,“反思”要在需要反思的时候“反思”.其实一节好课,不仅学生获得了发展,老师也同样应该得到发展,这就是教学相长.

在准备一节课时,我经常把以前写过的教学反思浏览一遍,力求避免曾经在课堂上出现过的不足和失误再次出现,确实对自己的授课有不少的帮助.什么时候需要“反思”? 比如说,一节课上完,是成功了还是没有成功,是大体上成功了但还有缺憾,还是大体不成功但也有成功的地方;成功的因素是什么,不成功原因又在哪里;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有哪些地方能够改进,到底怎样才能改进.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进行认真梳理,尝试拿出解决的办法.这些都需要教师具有反思的习惯,这是教师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新时代践行“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课堂教学是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主渠道.为此,我们要积极探索最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将数学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理念潜移默化地融入其中,体现“立德树人”理念和“数学核心素养”对数学教学的指导与引领作用,让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数学课堂教学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