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金花
【摘 要】 教无定法,贵在有效。本文作者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才能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保驾护航。
【关键词】 自主;个性;合作;探究;语文
古人曰:“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而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学会“捕鱼”,这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要求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丰富的情感活动中学有所获。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才能为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保驾护航。
一、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为了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鉴赏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进行选择性阅读,让他们拥有更多学习和发展的自主权。
1.自主选择阅读目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既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读,又能促使全体学生学有所获,真正享受学习的无穷乐趣。
【教学案例1】 我在执教《黄山奇石》一课时,在学生初读范文的基础上就直接提问:“请你说出最想了解文本中的哪些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学生说出了各自的心声:“我想知道黄山的奇石是怎样的奇?”“我想知道黄山的奇石有什么特点?”“我想知道黄山奇石是怎样来的?”……此时,我笑着说道:“那你们就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读一读吧!”话音刚落。纷纷打开书本放声朗读,从而有效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创造性。
2.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范文都是并列式,对小学生而言降低了难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鼓励、引导他们自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进行研读,从而拓宽自主探究的空间。
【教学案例2】 我在执教《海底世界》一课时,当学生初步感悟课文大意后,我就要求他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再仔细鉴赏性阅读,有些学生选择描写海底声音的第二自然段,有些学生选择描写海底动物的第三自然段,还有部分学生选择描写海底植物的第四自然段。顿时,全体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了起来,课堂呈现出活跃生动的场面,教学效果比较显著。
二、不断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扭转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被动局面,各学习小组通过积极主动的合作学习,促使同学之间相互启发、相互争辩、相互促进,逐步合作探究的学习共同体。
1.合作中求“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给学生自读自悟的权利,并在师生互动合作中生成一个个新的视角。
【教学案例3】 我在执教《骆驼和羊》一课第三自然段时,就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羊用什么方式证明“矮比高好。”我先开门见山地导入:骆驼能轻松地吃到高处的枝叶,但羊吃不到,骆驼通过这件事证明了“高比矮好;”但羊不服输,勇敢地做了一件事来证明自己“矮比高好”的观点。然后让各个小组按照“看——说——读——找”的步骤进行研读;同时,我进行了自学提示:一看——仔细观察图画;二说羊用什么事实来证明“矮比高好;”三读第四自然段;四找——描述羊、骆驼动作的相应句子,从而为学生继续品味全文奠定基础。
2.合作中求“活”。实践证明: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时,教师应激励学生把自己当作作品中的人物去感觉、体验、思考和交往,从而激活课堂教学的活力。
【教学案例4】 我在执教《两小儿辩日》一课时,要求学生结合课文采取分角色表演的方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其中,小组内一人扮演裁判孔子,两位学生扮演小孩,并采用文言文进行辩论。在大家完成演练的前提下,再推选出两个小组在全班进行辩论赛:一小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语气强烈,字正腔圆);另一小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针锋相对,节奏明快)。孔子曰:“吾不能决也,双方斗为平局,不分胜负。”“啊……”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喝彩声。接着我点拨道:“孔子当时的评判据结果充分显示其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若孔子现在还活着,他应该如何裁判呢?”顿时,很多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还是平局呀!”在此起彼伏讨论过程中,同学们各自寻找到自己的有利证据,既全方位理解了课文,又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三、激励学生善于参与探究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搞改革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尤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紧紧围绕三维教学目标,激励、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主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新知识。
1.积极引导学生读中质疑。疑是一切发现和探究的基础,学生的大胆质疑是其创造灵感的催化剂,每一个教师都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质疑。
【教学案例5】 我在执教《草船借箭》一文时,许多学生针对故事的巧妙构思提出了如下疑问①到底谁向谁借箭?②何时何地借箭?③为什么一定要借箭?如果借到后什么时候归还对方呢?由于学生有了这些探究欲望,从而为深层次阅读分析该文奠定了基础。最后,许多学生又产生疑问:文中所描述的过程显然是诸葛亮用妙计“骗”敌方,但作者为什么“借”呢?这样的探究过程,以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课堂氛围异常活跃。
2.指导学生思索中感悟。即使高八度的朗读,也不能感悟作品的弦外之音,教师只有积极启发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与奇特的想象,才能让学生捕捉到文章所隐含的深邃之意。
【教学案例6】 “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是范文《春笋》的一句话,假如让学生只是停留在表面研读,那读不出任何韵味的;因此,我就引导学生联想自己媽妈每天早晨把自己从睡梦中唤醒的情形,从而让他们切身感悟这句的言外之意:春雷恰似妈妈一样充满关爱,春笋犹如孩子般可爱,一种温馨的感觉油然而生。这些丰富的内蕴,如果学生张开联想与想象,那是无法领悟到的。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生命与生命对话,但愿大家进一步感知“授之于渔”的精髓,让学生在知识的汪洋大海里捕捉到鲜活的“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