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璇君
【摘 要】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也在不断实现教学改革,毕竟就当今社会现象而言,数学并不是当代学生最感兴趣的科目。尽管现如今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前小学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阻碍因素,教师需要找出这些问题,并且积极地去改善,在这一背景下,小學数学教学活动的地位是最不可忽视的。因此,教师应当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任务型;学生精力;教学目标;自学能力
数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可见数学的重要性。而学生学习的时间有限,怎样让学生在一节课四十五分钟中获得知识是每个教师都要考量的问题。本文笔者经过多年教学经验发现任务型教学能很好地适应小学教育,这就需要教师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从而将课本知识变成任务,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师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一、集中学生学习精力
任务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呈现课堂任务,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对“任务”这一词尤为敏感。小学生思维比较简单,在他们的观念中,完成任务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尤为集中。如果教师不是在教学一开始呈现任务,而是在知识接受过后再呈现任务,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不如在任务的驱动下那么强烈。所以,任务何时发布显得尤为重要,关系到学生的注意力与学习精力。
例如,在进行“射线,直线和角”知识教学中,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笔者会直接说明本节课有五个任务。任务一:画线段;任务二:画射线,直接线段延长或者去一端点延长;任务三:画直线:线段两端延长或者去掉两端点延长。整理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任务四:用例子呈现,然后自己画一条最短的,分组实践,此时使用PPT拉直三条路径会有失真感;任务五:自己画三个角,介绍角的符号、会数角。这些任务会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集中其学习精力,提高教学效率。
二、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对于教师而言,除了上课以外,备课应该算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学会确立清晰可见的教学目标是一个教师能力的标志。教学目标,顾名思义,是一堂课结束后学生应该学会什么。怎么才能设立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呢?笔者认为方法有两点:一是目标要细,二是抓痛点。在设立教学目标的时候,具体的语言还能让教师判断某一环节是否有助于达成这样的目标,也才能进一步选择材料。否则,教师很容易在教材中迷失自我。抓痛点,其实就是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或者是教师强调了好多遍,仍然引不起学生重视的点。针对此点,教师可以根据班级里某位同学举一个实例,从而使学生引起注意。
例如,在教授“圆柱与圆锥”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明确教学过程中需要准备的实物,手动制作,更能使学生理解。同时还要明确这节课需要学生们掌握什么、了解什么以及如何应用。为了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需要用到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教师要明确在多媒体上怎样展示才能更好地与课堂相结合,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兴趣。
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都是建立在热爱学习的基础上的。要想让学生萌发学习的兴趣,教师的作用十分重大,教师应当教会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其次,学生自学能力也受家长影响,很多家长认为自学就是孩子自己管自己学,有问题就找老师,长此以往并不利于孩子能力的提升。学生的自学应该看成是一种主动学习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自主问教师和家长、自己安排时间、自己主动学会与教师沟通。学生的自我感悟能力也十分重要,由此可以看出早期父母对孩子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
例如,在进行“多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教学中,教师应当利用实物展示和多媒体辅助的方法,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多边形实体,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分组研究讨论,在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论、修改直至完成公式推导,教师在此过程只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线索和帮助,其余的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够得以充分调动,不断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总而言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新的教学要求,而任务型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方法影响教学质量。而为保障课堂教学质量,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创新课堂模式。尽管就当前的形势而言,这是一条艰难的道路,但是只要每个教师都足够用心,笔者相信小学教学时效性提升将会成为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潘晓凯.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策略探析[J].学周刊,2017(03).
[2]唐冬梅.小学数学任务型教学策略实践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0).
[3]盛秀梅.任务型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7(3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