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的小学音乐课堂部分教師仍然过于重视理论知识及技巧的灌输,注重“结果”而非“过程”,大大忽视了情感体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情感体验的薄弱,音乐教学的情感体验环节空有其形而无其实。论文针对笔者教学案例中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体验的改进策略,从而将“情美合一”作为音乐教学中情感体验的核心。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情感体验;路径
人离不开情感,音乐教育更离不开情感的奠基,音乐体验实际上是自身情感与音乐产生的新的碰撞、凝聚生命力的过程,通过对音乐感受、体验、理解的过程,唤醒个体身体之自由,他们的情感得到释放并引起共鸣,从而为个体发展奠定和谐的心灵。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尊重和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是非常重要的,是音乐教育目的与价值是否得到实现的一个关键。
一、情景创设促进情感体验真实表达
在小学这样特殊的年龄层次中,兴趣则成为学生学习发展的第一步。以多媒体的方式引入音乐课堂教学区别于传统的说教课堂,通过音频、图片、动画的方式视听结合,使教学焕然一新。对于刚刚接触音乐的小学生来说,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声音感知和视觉感知,打开音乐认知的大门,开启音乐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一年级上册《三只小猪》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动画视频《三只小猪》导入新课,不仅激发起学生的课堂兴趣,学生对三只小猪的形象也有了直观的了解,这时再进入《三只小猪》的学习,学生便可以很快地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音乐的体验也会更加深刻。除此之外,在《歌唱祖国》这一课中,借助多媒体,通过欣赏新中国以来中国辉煌的历史文化建筑以及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再结合震撼人心的乐曲,无不给人激动亢奋的情感体验,一种热爱祖国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审美情趣得到更好的引导。
二、身体律动促进情感体验直接表达
表演是一项普遍受到低年级欢迎和喜爱的音乐课堂活动。通过体态律动,结合音乐进行表演,符合小学生好动、好玩、好奇的年龄阶段特征,从律动中感受音乐的节奏感,锻炼肢体协调能力。在一年级听赏《动物狂欢节》一课中,里面的两个片段主题名称为:公鸡、母鸡和大象,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首先老师先示范做了一个母鸡的动作,让学生们用动作来表现这些动物,学生们展开想象,有的同学想象公鸡打鸣时扑腾翅膀的动作,有的同学做出大象甩鼻子的样子,并根据歌曲的节奏,配上拍打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学生很快就能体会歌曲的韵律,最后让学生们大胆想象,两段音乐给你的感受还可以做出什么动物的动作,结合音乐分组进行情节表演,有的小组利用大象的主题音乐做出了乌龟缓慢向前爬行的动作,并在音乐中表现出了乌龟一路遇到许多小动物伙伴的故事情节;有的小组进行了小兔子蹦蹦跳跳的律动表演,学生们准确把握住了歌曲的情感基调,最后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下结束了整堂课。
三、即兴创编促进情感体验独特表达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编内容主要包括创编歌词、创编简单乐句或节奏、创编舞蹈、创编故事表演等等。我曾听过一位二年级音乐教师所设计的《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最后一个环节拓展延伸,要求是自由分组进行创编《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舞蹈,学生们讨论很积极,但展示时发现,有的小组只有一两个人在做动作,其他人站在旁边只是看着,还有的小组表演的看似很热闹,但学生们乱作一团,并没有跟着音乐的韵律舞动,毫无美感可言,自然也谈不上表演中是否带入了自己的情感,一个本该是课堂最精彩的亮点却黯然失色,这也是创编一定要体现音乐性的要求,尽量避免创编活动的无序性。而良好的创编活动能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多向互动促进情感体验升华表达
音乐课堂中提倡三种互动模式:师生、生生以及集体互动。摆手舞是土家族的代表性舞蹈,常从生产劳动、日常劳动、日常生活和战斗获取舞蹈动作的灵感。这样的舞蹈教学和音乐文化的认知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轻松。在对土家族的风俗人情有了一定的认知并了解了基本的摆手舞动作和类型之后,进行了合作表演的环节,教师边跳摆手舞变演唱前半句,学生随之边跳边演唱后半句,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体会土家族“一领众合”的表演形式,随后通过两两一组学生之间合作表演,开心地摆手舞姿加上学生欢乐的演唱,无不体现出少数民族彭家小妹和田家的伢儿纯真质朴的特性;最后通过“篝火晚会”的形式,同学们与老师围坐在一起,一起跟随音乐,跳起了摆手舞,在互动中感受了土家族载歌载舞的音乐文化特性。这样的课堂互动不仅体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的融合,同时通过这样一堂课,学生从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不了解、不关心到喜欢上了土家族载歌载舞的音乐文化并想学习和体验更多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感受中华民族音乐构成的无穷魅力。
作者简介:黎亚(1977-),女,汉族,四川遂宁人,一级教师,遂宁市船山区长乐街小学校,德育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