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约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文字还没有出现,为了表达思维和记事,人们用绳子打结记录捕获猎物的数目。手工编织品最早的遗物推定是在大约纪元前5000年的古埃及遗物中已有了编织物品。我国的针织物,始见于三国魏文帝时的织袜,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针织品开始流行,真正广泛流行编织是80年代。编织的种类非常丰富,成员众多,涉及领域广。
关键词:结绳;手工织物;编织种类
一、前言
针织的早期形态是手工编结。约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文字还没有出现,为了表达思维和记事,人们用绳子打结记录捕获猎物的数目。手工编织品最早的遗物推定是在大约纪元前5000年,在金石并用年代的古埃及遗物中已有了编织物品。约公元前2500年,古代印加人使用的布料,大部分是编织品。公元2--4世纪的埃及土著科普特人编织的毛线袜子,至今保持完整。埃及5世纪的小孩粗毛短袜和长手套,均为圆筒型手工针织品。此后,编织技术不断发展,到7、8世纪随伊斯兰文化的扩大而扩展到世界各地。中世纪后期到拜占庭时期是欧洲手工编织的成长期。15世纪,手工编织的帽子及较粗糙的长袜,在英国受到普遍欢迎。16世纪,一般的法国人都能穿针织品,而意大利的羊毛编织品广受欢迎。1589年,英国人理威廉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针织机。1817年,英国人马歇发明了带舌的机织钩针。一战后,针织品需求量猛增,1920年已流行现在这种毛衣了。
二、编织的种类非常丰富,成员众多,涉及领域广。
编织:按用途,分为用器类、衣物类、家具类、装饰类四大类。用器主要包括提篮、席子、背篓等;衣物类主要包括帽、毛衣、鞋等;家具类主要涉及藤椅、屏风、花盆架等;装饰类主要有门帘、壁挂、灯饰等。 按技法和工艺,分为交织、针织、编结等。
交织:是由两组纱线,即一组经线和一组纬线,纵横交错,上下浮沉而形成的织物,交织已发展成综合性(融材料、组织、色彩设计、工艺等于一体)的美术设计。
编结:由多种多样的绳子一边编一边结,较自由灵活。无经纬线之分,如中国结、壁挂、腰带等。
针织:以线圈为基本单元,由线圈按一定的组织结构排列而形成面料或织物。线圈之间是相互串套着的,线圈在正反面及纵横向的图形结构都不一样。按技术手段,分为机械编织和手工编织。材料主要采用毛线、棉线、麻、丝线、腈纶、涤纶等。
针织手工编结:也称做手工编织、手工针织。按工具,分为棒针编织和钩针编织。因其工具简单、操作轻便,多见于家庭毛衣制作,也适用于学院的针织设计,是制作艺术服装和某些成衣的手工方法,与机械编织互为补充。事实上,手工编织被喻为心灵手巧的艺术,不仅因为编织技术源远流长,绚丽多姿,而且由于它是心手互动,二者默契配合,编织出了艺术的经纬空间,折射出艺术的智慧和光芒。手工性,是各种编織的本质属性、天然属性。针织,最初是手工形态。编织,从诞生到技术成熟,再到上升为艺术创造,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自它产生以来,人们便与它结下不解之缘,直到今天,它都对我们具有特殊的意义。在那遥远时代,原始人编织技术的发明,对当时生存意义是重大的。之后,又超越了对材料利用的范围,走向了用各种枝条藤条创制生活用具的新纪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那时的人们,除了用脑就只有用手了。今天,我们已不能知道,是谁,第一次想到用两根细棒作针挑起线绳,开始了织造纵横空间:先绕线成圈,再从一圈挑拨出另一圈,一环扣一环,生生不息。从此,手的动感和快感织就万千可能,想得到,织得出。
(一)编织材料和编织工具的天然属性。
还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已发现了天然纤维,运用巧妙的双手将植物的茎或藤细细长长地连接起来,做成线,编成网、篮子等,久而久之体会出其经验技术发展到穿着上。
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纤维更加实用,更加适合于人穿着。针织服装主要采用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天然纤维有羊毛、兔毛、棉、亚麻、苎麻、蚕丝等。合成纤维有粘胶、涤纶、锦纶等传统纤维和Tencel纤维、Modal纤维等新合纤。
早期的编织工具,采用木质或骨质的单根钩针、两根或多根直针。对纱线进行反复操作,并由一种消遣游戏逐渐演变为一项家庭副业。原始人用骨、木针只能编出较粗糙的网眼制品,后来,西班牙人改用钢直针,从而编结出较为紧密而平滑的针织制品。
(二)手在编织过程中最重要。
手,既是机械动作的执行者和量的积累者,又是激发质变者,量的积累促成了质的飞跃——发挥大脑的潜在创造力。有科学研究表明,没有手的活动,人的智力将降低。有创造性的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基本标志。人通过手的劳动,不仅使手更灵巧,还能促进人的思维力的提高。
三、心灵手巧,心手互动。
互动性,在编织艺术中充满着运动感和快感。似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联结着心和手,心手相连,心手合一,成为编织艺术遵循的原则和境界。心和手各有独特力量和作用,且又相互作用,一旦它们进入最佳境界,便会迸发出惊人的力量,可以绵里藏针、以柔克刚。在编织天地里,心和手本来就如胶似漆,不可分割。它们各自作用的发挥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在它们某一方发挥作用时,都会促进对方,或成为对方的补充,丰富着对方。手工创作的直接性,使脑中意念第一时间作用于手,思想情感被准确而充分地灌注于作品,正是这样,编织才能真正超越自身的匠气,从技术范畴上升到艺术的新空间。
该文章是重庆三峡学院教改项目《三峡文化语境下的服饰设计教学思考与研究》资助, 编号:JGYB1815。
作者简介:向亚莉,重庆三峡学院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