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乐理与视唱课程游戏化教学初探

2019-10-09 02:03石乔娜
艺术大观 2019年16期
关键词:游戏化学前教育

石乔娜

摘要:随着时代文化和精神的不断发展与深入,音乐教育中的音乐素养培养已经成为一种时代追求。学前教育专业是培育幼师的主要领域,乐理与视唱课程作为该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音乐学习的有效载体。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未来幼师在教学中的音乐水平,关乎幼儿音乐素养发展。为了坚实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教学基础,本文通过借鉴幼儿园音乐游戏这一教学模式,将寓教于乐思想贯穿始终,探究最新教学策略,培养学生音乐记忆、音乐听辨能力。

关键词:学前教育;乐理视唱;游戏化

乐理与视唱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中一门音乐基础课程,伴随着近年来教学改革中对高效课堂的追求,对教育教学智慧的呈现、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引导,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再实用,无法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因此,學前教育专业乐理与视唱课程如何更好地与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衔接,成为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鉴于幼儿园教学特点来看,引入音乐游戏理念,将教学游戏化,不仅可以体现学生主体,还能够增加乐理内容的趣味性,选取大量儿童歌曲,并在教学中引入多元化游戏,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激情,进而自觉的完成学习目标。由此可见,对学前教育专业乐理与视唱课程教学游戏化探讨,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一、乐理与视唱课程游戏化教学的理论支持

(一)寓教于乐的传统教学理论

寓教于乐强调了“教”与“乐”的关系,“教”指教学,“乐”指娱乐。“寓教于乐”一词源自古罗马时期伟大诗人——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在他看来,诗歌首先要让听者喜欢,符合众望,然后具备教育和娱乐功效,让读者娱乐的同时感受到教育的熏陶。我国教育学家孔子也提出了一系列有关音乐和审美教育功能的观点。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寓教于乐是古今中外都在提倡的一种教学理念,强调音乐教学中对美的感知、认知、体验与创造,从而升华至道德,影响人的品行。

(二)西方哲学中的游戏理论

游戏又可以叫“play”,包括音乐演奏。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人们对音乐的渴望是为了游戏。而在近代哲学家康德的著作中,也提及音乐与游戏相融合,用游戏阐述艺术活动的审美。席勒作为“游戏说”的哲学家,发生在康德之后,在他的美学观点中,追求艺术的自然性,强调在自由状态下自由活动,这一点与游戏的本质相契合。除此之外,其他哲学家,像歌德、斯宾塞等都将审美与游戏相关联,正是由于不同哲学家对“游戏说”的不同见解,提升了美学内涵。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论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中,开始将学科基本结构作为教学中心,提倡发现学习。课堂主体变化、学习动机成为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游戏以游戏者的体验过程为核心,在音乐教学中,游戏者以感知音乐为主,进行材料的理解,同时巩固知识、总结经验、相互评价。在现代教学论中,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个体,是具有丰富内心世界的独立的人。

二、乐理与视唱课程与幼儿音乐游戏的教学分析

幼儿是指年龄在3-6岁的儿童,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主要借助游戏渠道,幼儿在游戏中能够感知生命的快乐和生存的美好,不断获得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幼儿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不能专门集中注意力,需要用游戏的方式将幼儿带入音乐境界,可以说游戏渗透能够实现“玩中学,学中玩”,促进幼儿智育、德育和体育多元化发展。

这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以游戏为介质传递音乐美育,将音乐知识、技能、情感体验与游戏交融,促进其音乐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发展成为未来就业所必需掌握地技能。这就要求学生学会从幼儿的生活里取材,从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中找敏感点,以最纯真、最自然的方式通过唱唱、跳跳、动动、玩玩来亲身体验,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音色的变化、速度的统一与变化。为此,在学前教育专业乐理与视听课程中实施游戏化教学,不仅能够实现教学目标,还可以提升未来幼师的教学水平。

三、学前教育专业乐理与视唱课程游戏化教学策略

(一)引入声势游戏

由于幼儿认知水平有限,对教师语言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难度,为此,在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中,经常会涉及肢体类游戏,运用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等表现形式表达情感,调动幼儿参与积极性。为此,在学前专业乐理与视唱课程游戏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声势游戏,以身体、嗓音为乐器,通过自己的身体作为打击乐器进行感官体验,感受音乐的知识的学习过程。以乐理节奏节拍章节中《有趣的拍子》教学课例为例,教学目标为:运用游戏掌握学习常见拍子的种类,运用肢体语言进行声势游戏,根据不同拍子的特点进行不同的声势动作设计,来帮助学生理解拍子的结构特点以及强弱规律。例:四二拍子和四三拍子对单拍子,只有强拍和弱拍,只用拍手和拍腿两种声势就可以拍子的结构和强弱规律:四二拍子具有一强一弱的特点,可以用拍手表示强拍、拍腿表示弱拍;四四三拍的强弱关系是一强两弱,用拍手表示强拍,拍两次腿表示两个弱拍即可。四四拍为复拍子,是强、弱、次强、弱的结构,除了有一个强拍以外,出现了一个次强拍,这是就需要在拍手和拍腿的基础上,加入一种新的声势动作跺脚来表示。当然在这个声势游戏同样可以运用到视唱练耳的教学中去,结合声势动作进行节奏、视唱的练习,这种多感官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引入语言游戏

将语言引入音乐教学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伟大贡献。语言是人人都具备的能力,语言中的语音、语调、语速、语气、语词、语句与音乐构成中的要素如音高、长短、音量、音色、速度、乐句都是相同的。运用学生熟悉的语言游戏进行音乐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亲切的,没有任何负担的。通过语言朗诵游戏帮助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元素,最后提取其包含的音的长短、强弱等音乐元素,这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例在节奏游戏《小老鼠上灯台》,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从最初的最基本的包含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型开始,依次发展到二分音符、全音符,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各种切分节奏、休止符等节奏的学习中,都可以用这首童谣进行教学,将抽象的节奏教学融入语言游戏中,进行不同梯度的设计,让学生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在拍一拍、说一说、玩一玩中,循序渐进地自然而有效地进行教学。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游戏的创编,将节奏型进行组合再创作并进行展示,这是培养学生对已有经验的运用能力和创造力、音乐表现力的有效途径。

(三)引入生活游戏

幼儿游戏活动中,选材大都来自生活,如何寻找生活与音乐之间结合的突破口,是未来幼儿音乐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为此,在学前教育专业乐理与视唱课程教学中,可以引入生活类游戏,以玩乐的游戏法让音乐剧贴近生活,把神秘的音乐符号变成了游戏式的生活语言。以《我和杯子做游戏》为例,运用杯子这一生活用品做教具进行教学实践,针对不同层次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例如:在记谱法中的认识音符这一教学目标时,准备四个四个杯子,每一个杯子代表一个四分音符为一拍,那么在一个杯子里放不同数量的笔,就代表一拍里包括几个音,有两支笔表示将四分音符分为两部分就是两个八分音符,一支笔横放在两个杯子上,表示这个音是两个四分音符的时值为二分音符,以此类推,在进行理论学习之前,使学生有一个视觉上的认识,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各种音符之间的时值关系,进而提升到抽象的音乐符号的认知。又如《杯子传递游戏》中,教师可根据不同拍子的特点设计不同传递杯子的方法,帮助学生来感受和学习各种拍子等等,这种游戏还有很多。

参考文献:

[1]吕海莲.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课的游戏化教学探究[J].北方音乐,2015,35(20):77+79.

[2]邵美崎.乐理与视唱练耳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教法的开展路径初探[J].才智,2018(25):83.

[3]孙梅娟,龚方圆,罗绍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视唱练耳能力培养探索[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6,31(12):130-134.

[4]刘斐.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课程游戏化教学初探[J].当代音乐,2017(22):33-34.

猜你喜欢
游戏化学前教育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班级区域游戏创建的新思路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