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楠
摘 要:表现性评价强调“高阶认知目标”的实现,重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也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的实践能力,然而当前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却贝利了这一初衷。如何运用表现性评价,推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是本篇论文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非连续性文本;生活情境;实践能力
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有很大的差异,所以阅读方法也不能“整齐划一”。对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采取信度和效度较高的表现性评价,能够使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更有指导意义。
1 表现性评价的概念
表现性评价的理论,率先由斯蒂耿斯(R.J.STIGGINS)和威金斯(G.WIGGINS)等人提出。完整的表现性评价由以下三部分组成。一是目标,学习者应达成的目标是设计表现性评价的起点;二是任务,学习者完成的任务以及自身的表现是进行表现性评价的依据;三是评价规则,制定合理的评价规则是任何一种评价方式都无法回避的步骤。
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非纸笔考试都可被称为表现性评价,有些非纸笔考试只是把低阶的认知目标换了另一种形式进行考察而已。表现性评价的初衷为匡正当前过于突出背诵知识的考试方式,强调对于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这就要求我们设计出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表现性任务,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知识之间的关系,并在实际生活中对其加以运用。总之,真正的表现性评价能够把之前模糊不清的能力可视化,让学生的成长更加精确地被测量。
2 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与教学现状
非连续性文本这一概念源于国际经合组织 (OECD) 实施的PISA阅读素养测试项目。经过在中国本土的适应与发展,当前国内“非连续性文本”这一概念指的是:一组用以说明同一主题或具有同一内涵的,并且由带有一定文字说明的图表或图片与来源不同的文字材料组合而成的阅读材料,突出的特点是省时和直观。
然而,近两次的PISA测试显示我国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素养并未得到有效提升。当前语文教师对非连续性文本不够重视,在日常教学中很少涉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在为数不多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也是从应试的角度对于技巧进行传授,而不是致力于让学生通过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训练,切实掌握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忽视了非连续性文本的实用价值。此外,教师的教学方法也略显单一。教师往往倾向于继续采用讲授习题的方法,教授过程中的引导也较为粗糙,不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教学现状下,不可避免地导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技术化、单一化和机械化,虚化了阅读过程, 弱化了文本价值, 浅化了学习意义, 背离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核心要义和本真追求”。
3 以表现性评价促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
当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存在诸多弊病,与没有采用合适的评价方
式有很大的关系。表现性评价强调对于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高阶认知目标”,强调对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这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应实现的目标是相契合的。因此,将表现性评价引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对于后者的发展至关重要。
3.1 确定正确目标
语文课程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运用。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具备问题意识,并在不断地深入学习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实用价值在于帮助学生提高提取文本中有价值的信息并用以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应通过适当的表现性评价,帮助学生在图文转换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形象思维,在筛选归纳信息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辨别能力,最终促使学生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3.2 融入生活情境
想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在任务中发挥自身的主动建
构性,设置恰当的表现性任务是实现表现性评价的载体。对于强调实践能力的非连续性文本来说,表现性评价考量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回答问题的能力。激活学生主体意识的活动,往往具有真实性与具体性,因此,作为评价载体的任务,需要场景化、生活化,以优化的活动作为评价的根基。此外,将生活资源引入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中,能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消弭语文与生活的壁垒、隔阂。
3.3 明确评价标准
在制定评价规则时,应该从学情出发,合理地考量评价的维度。虽然表现性评价难以量化,但是仍然需要提炼一定的评价要素,让学生完成的作品和任务包括但不限于这些要素,既保证了方向性,又保护了创造性。此外,应对于评分要素进行描述。表现性评价较为场景化、生活化,任务比较复杂,对于某些需要学生掌握的特定能力,描述性的评分要素可以更为准确地对于学生的能力进行测量与评价。并且,制定完成的规则应该向学生公开,并且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分析评价规则。只有让学生明确规则内容,学生才能以评价规则为导向,更好地完成表现性任务。
4 小结
總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不能囿于应试技巧的传授,而应该助力学生在阅读这类文本的过程中,提升自身提炼信息、运用信息的实践能力。运用表现性评价,可以较为精确地对于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综合能力进行记录与考量,从而有效促使学生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Stiggins,R.J.Designed Development of Performance Assessment[J].Educational Measurement:Issues and Practice,1987,6(6):199-201.
[2]陆璟.PISA测评的理论和实践[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5.
[3]张荣.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4]邹晓明.表现性评价:让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走向深刻[J].江苏教育,2019,(22):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