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生活情境,开启高效品德课堂

2019-09-10 21:47修惠英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33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生活情境小学

修惠英

摘 要: 在新形势的素质教育的影响下,怎样提高我国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的实效,这是当前《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生活情景”为抓手,列举了品德课堂中,利用生活情境,有效达成德育目标的案例,深化对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活动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3-0070-01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它是活动、背景和文化产品的一部分,在丰富的情境下,所学知识不断得以运用发展。《品德课程标准》指出:让教与学根植于儿童的生活,才会对儿童有意义,教学必须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成长。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在教材与儿童生活之间建立内在的有机的联系,适时创设贴近孩子生活的情境,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提高德育实效。下面谈谈笔者在“生活情境促德育实效”的几点心得:

1.以生活情境导入,快速切入主题

我们都知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课前的“导入”环节。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的生活认知,努力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开始进入活动主题。例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我的责任》一课时,老师先在课前认真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发现课间操时,教室的风扇、电灯没有关,地上的纸屑也很多,不少同学的桌椅歪歪斜斜……在上课伊始,教师将刚才教室的情况描述了一遍,并引导学生思考:“刚才这些现象好吗?”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的真实经历,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议论……这时教师趁机引导:“这些问题要怎么解决呢?这些事由谁来做呢?这也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这样,利用这些生活中活生生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快速、高效地进入学习主题。

2.以生活情境辨析,深化道德认识

《品德与生活》的课程理论认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和真实道德冲突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良好的品德培养必须在儿童的生活中进行。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积极创设合适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促进学生主体人格的发展。例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我的一家人》一课,为了让学生明白“父母的爱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学会感受父母的爱”,教师根据学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生活现象,创设了一个这样的生活情境:“《我的烦恼》—我讨厌我的爸爸妈妈,他们总是不让我玩电脑游戏,连手机也不让我碰。我觉得他们根本不爱我!”先让学生表演此情境,然后引导学生交流、辨析:爸爸妈妈不爱我了吗?通过思维碰撞,孩子们慢慢体会到了父母“不让玩游戏”背后的用心。接着,老师播放录音《爸爸妈妈的心里话》。听完录音,孩子们对父母的良苦用心有了更深的体会,瞬间升华了对伟大的父母之爱的认识,提高了德育的实效。

3.以生活情境体验,内化道德情感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也就是说,我们教材的内容来源于生活。然而,我们教材呈现的只是一种生活状态,一种范例,不一定是当前学生的现实生活写照。因此,在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内化道德情感,从而促进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规则有什么用》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老师根据学生近期存在“交作业无秩序”的实际情况,现场开展了一次现场无序交作业的体验活动。接着,我组织学生回到座位,引导大家反思一下:“刚才的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通过一翻分析交流后得出结论:没有规则真不行!那么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快速有序地把本子发到大家手上呢?于是各小组纷纷献计献策,制订规则。最后,现学现用,遵照以上规则再次体验“领本子”的活动。通过这样的体验,学生对规则的作用感受深刻,“一定要遵守规则”的意识在学生心里开始扎根了!

4.以生活情境实践,促进知行合一

《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实践性”是课程的基本性质之一。品德学科作为一门生活实践性的课程,从生活中来,最终还必须回到生活中去。为此,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将课堂上获得的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这才是德育的最终目的。

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让爷爷奶奶高兴》一课时,当学生通过学习,明白了爷爷奶奶过去和现在为家庭、为社会所做出的贡献,萌发对爷爷奶奶的敬意和尊重时,老师趁势引導学生交流:“尊重爷爷奶奶,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最后,组织学生制定“尊老行动卡”,将自己今后要为爷爷奶奶做的事写在卡片上,回家请爸爸妈妈监督并作记录。一个月后,在班级反馈交流自己的尊老行动,并评出“尊老之星”。这样,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去实践,将学生课内习得的敬老意识转化为行动,逐步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达到知与行的统一,提高了德育实效。

一系列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品德课堂上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学习知识,从而打造高效的品德课堂,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M],2012

[2]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M],2000.1

[3]靖婷婷.基于情境创设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研究[D],2013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生活情境小学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