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照鹏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而学案探究教学法正是基于此,并且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具体教情和实际学情为依据,以切实可行的学案为载体,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及师生、生生共同探究为主要形式,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学生自学、探究和创新能力及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一种教学方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同样,只有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只有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素养的方法才是有效的教学法。学案探究相关的教学法在国内的研究和应用已进行了将近十年,这类教学方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特征,顺应了新课改对教学改革发展的需求,也符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倡导学生乐于探究的主导思想及国内外各个学校对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成为我们开展本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国内如上海、北京等教育发达地区广泛开展“学案制”、“学案导学”等教学探索,江苏、浙江等地涌现出将类似教学尝试作为课题进行研究的热潮,教育家魏书生的“中学语文教改实验”,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衡水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等直接或间接地采用学案教学法或探究教学法,说明这两种教学法已引起广泛关注。众多教育工作者在各级刊物上展开了将学案教学法和探究教学法相结合的理论研究,并进行了相应的课堂实践探索。
一、学案探究教学法让课堂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
学案探究教学法的实质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学案为载体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学生的探究以教师的指导为前提,教师的指导以学生的探究为目标,二者以学案为媒介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学习为主线,把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有机统一。在学生层面,能使學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解决疑难的办法,进而促进能力发展。在教师层面,学案探究教学法将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进一步端正,能够树立起更加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在学案的编写过程中,要求教师从新的理论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学案的编写,实施相应的课堂教学,这对教师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必将有利于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逐步提升。学案探究教学法将“学案”与“探究”有机结合,各取其长,是对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进行的一次兴利除弊的有益探索。
二、学案探究教学法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探究中成功
传统教学存在着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听”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跑等弊端,而学案探究教学法则大胆地提出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主张,把“自学”文本作为课堂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探究”作为学习的重要形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能够促进探究者有效地掌握学科知识,它直接把学习的责任权交给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依靠个人探究,独立地获取知识,有效地掌握学科知识和技能。同时,学案探究教学法的实施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精神。学案一般是从设置疑点让学生自主探索开始的,以疑引思,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有效探究,提出解决疑难的办法,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借助学案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容易在心理上产生成功的喜悦感和满足感,树立和磨练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意志,逐步培养敢于探究、乐于探究、善于探究的探索精神,从而促使学生学会在尝试中学习,并在探索中逐步走向成功。
三、学案探究教学法把探索放在课堂,将课堂还给学生
国内外的实践和研究均表明,学案探究教学法是一种将能力培养和知识生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主要载体是学案,基本形式是自主、合作、探究,核心精神是先练后讲、精练精讲。它要求教学过程始终把学习的主动权、探究权交给学生本人,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为提升终身学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学案成为学生掌握知识和技巧、提升能力和素养、开发潜力和智力的重要形式。学生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在探究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借助学案有效处理学习问题,使其素养和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目前,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学案探究教学法依然在不同层次的学校,不同门类的学科教学中广泛运用,学案探究教学法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建构需要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不断完善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