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2019-09-10 07:22:44吴静袁南辉
高教学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开发校企合作

吴静 袁南辉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数量不断增多,但是师资队伍的质量与市场需求不相符,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文章基于目前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以校企合作为背景,分别提出建立健全教师管理体系,鼓励高职院校专兼教师互帮互助、制定完善高效的激励制度,创新人才发展机制、保障高职院校教师培训经费,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等有效开发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6-0167-03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number of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 has been increasing, but the teaching quality is not consistent with the market demand, and the efficiency of HRD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HRD of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article proposes to establish a sound teacher management system, encourag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eachers to help each other, develop an efficient incentive system. Promote effective development channels, guaranteeing teacher training funds and improving teacher training quality.

Keywords: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R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处于最前沿的社会,人力资源是主要竞争资源。高职院校师资力量雄厚是培育优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后备力量。高职院校的教师包括学校的全职教师,即校内专任教师;也包括从企业或生产经营单位聘请的实践经验丰富或熟悉生产一线的专业人员,即外聘教师。高职院校人力资源有效开发指为完成人才战略目标,高职院校组织通过多种有效手段提高其组织范围内具有现实或潜在劳动能力的教职工工作能力,提升高职院校专兼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和专业实践技术能力,促进教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树立终身教育理念,科学合理地开发教师人力资源为学校长远发展创造更大价值,使其潜能得以充分发掘,素质得以全面提高,劳动能力得以合理利用,从而提高人力资源质量,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使高职院校组织获得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为能长期应对市场需求,奠定夯实基础的活动过程 [1,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实习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高职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合力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提高学校办学质量。高职院校在科研项目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具有优势,企业在市场和实践实操方面具有优势,学校与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教育合作模式,实现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企业录用优秀人才的双赢目的。

一、校企合作与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互动关系

人才是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学校为企业培养人才,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基地,参与人才的培养。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有效开发校内专任教师与外聘教师人力资源,打造优质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骨干教师队伍,从而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也能为企业员工提供优质的培训。企业为高职院校教师提供挂职培训的岗位,积累实践经验,对提升教学策略和教学质量起建设性作用。

(一)校企合作有利于师资的科学管理及师资队伍的优化配置

卓有成效的校企合作能促进师资的科学管理及师资队伍的优化配置,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经营过程的管理模式与运营模式可供学校借鉴,尤其管理部门与组织部门直接的衔接与交接工作、高效地分工合作,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规划、人才的招聘与配置、人才的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各环节得到不断完善。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借鉴企业优秀的管理模式,不断优化学校内部管理模式,更新学校管理观念,促进学校师资的科学管理及人才资源配置。

(二)校企合作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教学经验

高职院校以各类教育科研平台为载体,组织教师开展实践项目研究,进行技术技能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教师到企业进行脱产学习,完成从教育者向受教育者的角色转变,激发教师学习动力与教学反思能力,提升其终身教育的理念。将企业、一线的学习经验进行内化,运用于教育教学,改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不断提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三)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有效开发有利于为企业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教育的三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其中教师是必不可缺的要素。学校师资队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长足发展乃至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实证研究表明,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对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和声誉资源有一定的依赖性。鼓励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深层合作。培养用人单位需要的技术型、实践型、应用型人才[3]。21世纪的人力资源开发呈现国际化、网络化和资本化的全新发展趋势,优质的师资队伍能为企业培育一批优秀的人才。

(四)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有效开发为企业提供开放的教育服务平台

现代终身教育思想植根于19世纪~20世纪的欧洲成人教育运动,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4]。“现代终身教育之父”法国当代著名的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Paul Lengrand,1910~2003)的人生经历与其教育思想为终身教育开辟了一条蹊径。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相得益彰。尤其在社会分工越发精细的信息化社会,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在不断加速。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师与企业的良性互动,高职院校教师能够为企业员工提供再教育和再培训的机会,构建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

二、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要求不相匹配,主要表现如下:

(一)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现象普遍

目前,我国的“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和“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引入高职院校教师入职的统一资格标准,高职院校教师的资格准入流程与普通院校的相同。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时仅强调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及学历要求,现有高职院校教师仍以普通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为主。高职院校缺乏“双师型”的专职教师。高学历的教师稀缺,导致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学历与专业结构不合理。同时,经过学校多年培养并在教学过程和专业领域有成就的高学历和高职称教师外流较严重,对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影响。

(二)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缺乏高效的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缺乏鼓励高职院校专兼教师的激励机制。首先,对高职院校校内专任教师激励不足,其中包括:党政一把手、学科带头人。学校领导的管理水平和专业学科带头人的知名度对一个学校的声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校内专任老师缺乏必要的工作绩效分析和职位评价,在考核过程中欠缺合理的科学依据。考核方法缺乏客观公正的量化标准。其次,无法为外聘兼职教师创设良好的竞争环境,分配方案参差不齐,影响外聘兼职教师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

(三)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培训体系不健全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确保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质量是关键[5]。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存在培训机会少,目前,我国高职教育院校普遍存在重视教师学历,轻视教师培训,培训模式不合理的问题,高职教师培训体系依旧使用传统高等教育培训模式,重点培训教师的理论培训和专业知识培训,但缺乏实操培训和方法技能培训,无法凸显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教师培训过程中,忽视师资队伍的实际需求,培训的实效性较弱。

三、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实际生师比为23:1,甚至存在40:1的情况。2010~2016年,近几年高职院校生师比一直保持在22~24:1之间。截止到2016年,我国高职院校教师数约为46.7万人,兼职教师为18.6万人,外聘兼职教师已占到中国高职院校教师总人数的39.7%[6]。在此情形下,兼职教师和学校专任教师的人力资源有效开发有助于巩固高职院校师资水平,平衡生师比,壮大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为社会培养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

(一)建立健全教师管理体系,鼓励专兼教师互帮互助

校企双方应鼓励专兼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校企合作,建立双方参与管理协调的常设组织,成立委员会,深化合作管理,促进专兼教师互帮互助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抓手,为专兼教师合作与交流提供支持服务,解决教师在合作中的实际困难,科学协调专-兼教师、专-专教师、兼-兼教师间利益与责任的分配,保证双方形成稳定的互帮互助合作关系[7]。“柔性管理”理论强调在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和开发过程中,分析被管理者的个性与需求。加强教师管理体系的内部运作效率。采用绩效管理下的人员任用机制,适时采用人才差别化管理,根据不同级别的职位制定相配套的管理模式,营造一个愉悦的工作环境,强化过程管理,走资源共享之路。

1. 校内专任教师

专任教师做好带头作用,主动配合参与校企合作,为校企合作出谋划策。建立良好的教师人际关系,拉近专兼教师间的距离,树立终身学习的教师观。学校鼓励专任教师到企业脱产学习,主动向外聘教师请教。将企业的文化带入校园,努力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将企业实践操作经验带入课堂,实现教学最优化。

2. 外聘兼职教师

深化实体学院、项目工作室、教学工厂、实训实习基地等创新校企合作,校企双方搭建教师互助合作平台,专兼教师充分利用QQ、微信、微博、论坛等新媒体进行合作交流,解决外聘兼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高职院校鼓励外聘兼职教师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教育改革等教育活动,如:教学改革、课程体系重建、教学资源库建设、评价体系优化等。

(二)制定完善高效的激励制度,创新人才发展机制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林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个人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和爱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他认为这五种需要逐渐从低到高发展,并且密切相互联系[8];因此对高职院校教师进行多样化、个性化的激励,让其在满足个人需求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高职院校教师的个人需求更多的是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激励是一个人的潜能和工作动力开发的关键推手。

1. 校内专任教师

对高职院校党政一把手、学科带头人进行高度重视,他们是高职院校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切实有效地对专任教师进行激励,对教学、科研、管理进行合理地分层,不能重科研轻教学。高职院校不仅要搞好教学,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同时也要与企业共同开发新课程,研发新技术,优化教学质量,提升校企合作品质。促进校企合作向内涵式发展。

2. 外聘兼职教师

科学的激励手段能增强外聘兼职教师的积极性。学校要积极开展科技竞赛及科研项目,鼓励外聘教师加入。建立和完善工作分析和工作评估制度、绩效考核体系,科学考核制度,科学评估,公布考核结果,对于优秀的外聘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及奖金,给予高度肯定。用好人才,留住人才。

(三)保障高职院校教师培训经费,提高教师培训质量

学校应把培训和继续教育作为教师职业潜能的开发方法,同时把培养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作为目标,在创新工厂、企业科技指导员、企业挂职锻炼等校企合作模式中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加强继续教育制度保障,把工作能力和竞争能力作为教师立足企业、立足教育的根本。保障专任教师培训的质量,推动其可持续发展。企业配合高职院校的要求选拔优秀的技术人员进入学校对学生进行指导实践教学。

1. 校内专任教师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系统规划,把专任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的重点放在开发技能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层次人才上。提高“双师型教师”、科技指导员、专业带头人的学历层次,对新进教师展开岗前培训,同时为在岗教师提供下企业挂职培训和进修的机会,从企业生产一线中获取实践经验,提升专业理论和增强教学实践经验。高职院校依据教学人员的整体情况,对专任教师脱产人员进行有组织地规划,以专业为单位利用业余时间到企业挂职锻炼。

2. 外聘兼职教师

对外聘兼职教师采取新入职教师的岗前培训,提升教学能力,加强教师专业核心技能培训,进行教学单元设计竞赛,结对子培养,专任教师与企业外聘教师进行两两组合研习,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外聘兼职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陈晓霞.江苏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

[2]金凌燕.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7.

[3]徐叶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困境及解决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8(04):41-44.

[4]李国强.保罗·朗格朗与终身教育理论——兼论西方教育理论对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启示[J].教育研究,2017(6):146-158.

[5]许世建,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企业的主体地位如何落实——基于激励效应的实证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06):31-38.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

[7]邵建东,王振洪.高职院校专兼职教师互动合作及实施策略[J].中國高教研究,2011(01):70-72.

[8]陈红香.从个体心理的发生、发展看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04):58-59+63.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开发校企合作
中小型城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河西走廊人口较少民族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思考
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安排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职工教育培训策略研究
青年时代(2016年28期)2016-12-08 19:25:47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9:10:29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35:16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33:06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4:53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31:43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