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锋
摘 要:高考改革后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地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高考试卷难度和综合性更高。对照考试说明和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于教师来说要更加全面地把握出题的角度和情境的设置,同样教师在教学方面也要从学生角度考虑审题,做题,解题等方面的策略探索,并且形成体系,作为可以使得学生完成试卷和高考试题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高考审题;高中地理;答题策略;教学设计
引言:高考地理学科在近些年来越来越重视综合能力的考察,体现在高考各种题型上,这些试题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综合能力的考察占据绝大部分,不仅仅是传统观念中对待地理考试的简单背诵,而越发应该注重理解与运用。
一、背景分析
高中地理学习很多学生都有这样一个疑惑,对于课堂上的基本知识和教材中的例题都十分熟练,但是在做试卷或者高考题时,往往无法准确应用,或者根本不知道试题所考察的知识点是哪些。在最基本的审题上无法获得相应的信息,也不能准确把握试题所考察的知识点,成了绝大部分学生提升分数的难点。在此基础上,在很多综合类大题上,学生们往往不能言之有物,写了很多知识点却不能得到自己预想的分数。
二、实践与探讨
我们的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问题:首先,学生考试马虎,读题不清,题干信息获取不全。例如,题干中所问是导致这种天气的直接原因,学生却答成根本原因。其次,知识把握不准,尤其在读图获取信息和分析题是重灾区。学生学习了很多直接的知识,但是从实际应用中间接获取知识的能力偏弱,图表题也是高考中常见题型,往往图表就是实际应用的依据,它蕴含的信息量大,信息杂糅,但是这些复杂的表格信息也能够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也考验学生的平常的积累和综合思维。再次,简答题中,学生存在很多问题,往往有学生抱怨,写了很多知识点,但是却不能拿全得分。综合题对阅读理解、表达分析能力要求比较高,很多学生在答题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不注重语言的理解、不会剖析题意、不能掌握答题模式、抓不住地理答题方法和技巧要领[1]。这是因为很多时候,语言组织和表达没有达到完全解答这道问题的程度,没有真正做到言之有物。针对上文所述的问题和误区,作为教师在实际课堂的实践中,综合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应对方式。
(一)规范化学习过程,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很多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失分严重,但是原因不在于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多数都是在于他们自身的学习习惯。这里所说的学习习惯是指一种学习策略,把握自己身边的环境,排除或者适应环境中的种种问题。同时也将注意力放在试题上,在读题和解题过程中不断提升获取信息的能力,不至于在考试之后惊讶于在读题时错漏了有效信息。例如,对于2008年江苏地理考试题“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的解答,分析地球上各种气候的成因,学生拿到一道这样的题是基础的,做这样的题首先要学会从中得到正确的信息,分析图中是哪些行星,再出发到两个问题中;第二问地球中存在生命的原因分析就可以从各种角度开始分析。提取信息能力能够增加学生的正确率。这也就是学习策略中很重要的一点。在学习过程中把握好学习的时间,安排学习进度,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了然于心,也是当代高中生能力的一种体现。这与校园里一直提倡的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异曲同工的。学生观念中“学习习惯”是短期就能改正或者形成的,但是教师长期的经验也表明学生的学习习惯是需要长期积累,同时也是提升综合能力的基础。
(二)关注生活,关心情景,学会知识迁移
在大時代背景下,教育改革成为前沿话题,尤其是教育评价多元化背景下,高考题也越来越朝着综合能力考查方向发展。因此学生学会知识迁移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仅仅从题干中获取知识是不够的,还要能够将知识分析到位,这在学习策略上被称为知识迁移。能够通过“雾霾”“酸雨”“沙尘暴”迅速反应他们的成因和后果,紧紧围绕“环境保护”。例如,2017年高考全国三卷中第一题从剪纸中判断当地地形和流行的剧种,这也是考察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与第一题异曲同工,就是第四题,考察地铁相关方面地地理知识,也最大化增加了学生身边的情景。充分考察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具象化知识迁移就是通过一个词语,画出它的思维导图,并且能够跨学科知识想到一些关键问题。
(三)学会表达,直抒胸臆
在高考试题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需要学生通过链接知识,阐释自己的想法的综合类简答题。它占比重大,难度高,也是很多教师的教学难点。对于学生来说,最简单的答法就是将自己所学知识点罗列书写在卷面上。这种答题方式不考虑前后逻辑,也没有直面问题的问法。例如,“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这道题,这种类型题一般考察学生的表达言之有理即可,也是侧面说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储备。从答题效果来看,总体来说失分十分严重。要想在这类大题上得分,首先的审题和分析是不能简化的,其次,要意有所指,不能将沾边的知识点都罗列上,和问题相匹配是答题的基本原则。
在其他学科的教师的经验下,对于解题方式额探索,还可以通过建模。正如李志红老师[2]在化学学科中所提倡的建模解题,运用在化工流程题型中。也是我们地理学科可以借鉴的解题思路。
三、结束语
高考试题主要是为了考察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重心逐渐转向情景中解决问题,不再是套路化的模板解答,也就是希望学生将目光更多地转向生活和大自然,我们所学的科学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解释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我们所已知和未知的世界而奋斗,解题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在解题的过程中传承自然的意志,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许国鹏.基于“审题、析题、答题”的地理综合题解题策略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1):16-17.
[2]李志红.运用建模思想强化核心素养——高三二轮复习“化工流程题中的审题策略和答题规范”课堂实录[J].化学教与学,2017(09):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