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表现任务连接教学与评估?

2019-09-10 07:22佟柠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19年2期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

【摘 要】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为目的,将表现任务连接教学与评估,是表现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形成性应用。通过明晰连接教学与评估的表现任务的基本特征,设计包含表现任务连接教学与评价的“教案”。在“教案”课堂运作过程中,学生完成基于目标或标准的表现任务,持续展示学习结果,教师给予多样化的教学支持,师生共同使用评分规则来评估学习表现,在互动反馈中促进学习和改进教学。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表现任务;教学评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14-0022-05

【作者简介】佟柠,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无锡,214174)科研部副主任,正高级教师。

对于教师而言,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判断和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不必等到外部评价以标准化考试来揭晓学习结果,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实现这一点,需要让教学和评估建立起密切的联系。表现性评价正是能发挥此效能的新型评价方式。尽管,教学与评估的联系需要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让评价目标与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保持一致,而表现任务则更有助于把教学和评估连接起来,实现教学实践和评估活动之间的深度融合。

表现任务旨在让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复杂的情境中,运用高阶思维来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从而展现其所知所能。这既与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结果追求相一致,也与探究学习、问题解决等主动学习策略相匹配。而且,表现任务能适应比标准化测试更广泛的学习风格。

设计和实施能够连接教学与评估的表现任务,对教师传统的备课流程和教学方式将带来一定的挑战。但是,若能明晰表现任务的基本特征,将表现任务纳入传统的教学方案设计中,并以促进学习为中心实施教、学、评融合的运作过程,那么发挥表现任务连接教学与评估的效能是可以期待的。

一、连接教学与评估的表现任务的基本特征

连接教学与评估的表现任务,不是让学生从已经列好的选项中选择一个答案。而是展现学生在一些有价值的认知任务上的表现。因此,表现任务需要具备以下一些特征:

1.尽可能真实的、复杂的情境。

接近真实情境,把习得能力迁移或转换至真实生活,所评价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接近,完成任务具有高度“保真性”,这是表现任务的重要特征。真实情境反映了类似于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模糊性,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可能是不明显或不明确的,学生将经历一个类似于如果真正面对这种情况时会做什么的过程,而且并不一定有准确的标准答案。

2.高阶思维下的真实表现。

表现任务往往要求学生采取批判性思维,在认知冲突中,分析、综合和应用证据进行推理,从而做出判断或解决问题。表现任务中所强调的“表现”,是学生一种积极主动的生成性学习活动(productiveactivity),例如:开展辩论、表演戏剧、公开场合演讲;回答简单或复杂开放性问题、写文章、做实验;进行专题性学习、研究或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展示作品,如调研报告、绘画、设计作品等。学生创造的“产品”反映了其承担角色会产生的东西,是真实表现。

3.透明的评估标准。

表现任务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刻度尺”——评分规则。在表现任务连接教学与评估的过程中,评分规则对于学生来说是明确的、透明的,学生可以依据评分规则来评估自己的学习和进展,并得到关于他们优缺点的反馈。反映学生在某段时间改善情况的评分规则也能够让教师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盲区、疏漏和优势。

4.体现学科典型认知过程或学习方式。

表现任务应体现学科典型的认知过程或学习方式。某一具体学科或跨学科的表现任务,需要考虑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特征、任务特征和认知过程三者之间的一致性关系。因为,表现任务的设计不仅要考虑认知过程,更需要注意认知过程与具体学科领域知识结构的互动。只有充分考虑学科典型认知过程或学习方式的表现任务,才能成为高质量的学习活动,成为有信度和效度的评价工具。

二、表现任务连接教学与评估的设计方案

课程标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是教师以课时为单位的教案的主要结构,也体现着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让表现任务连接教学与评估,首先需要把表现任务纳入教案的基本结构中,并采用结果导向的逆向教学设计。笔者通过系统梳理我国以及美、英等国课堂中应用表现任务的经验,深入分析表现性评价的国际权威机构——斯坦福评价、学习和公平中心(Stanford Center for Assessment,Learningand Equity,SCALE)的表现性评价案例,歸纳出把表现任务嵌入教学的教案结构,以此来呈现表现任务连接教学与评估的设计方案。

表现任务连接教学与评估的设计方案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任务概要和教学过程。第一个部分主要是全面呈现表现任务究竟是什么,既包括任务本身的说明,也包括与任务关系密切的课程标准、表现目标和评分规则等内容。第二个部分则说明表现任务究竟怎样连接教、学、评。以教学时间为顺序,以小任务为基本教学环节,逐次设计并详细展开每个小任务所需要的关键技能、作品说明、评分指南和教学策略,是教学评相互融合的具体过程。

1.第一部分:包含课程标准、任务说明和评分规则等在内的任务概要。

任务概要作为表现任务连接教学与评估方案的第一部分,旨在回答表现任务究竟为达成什么标准或目标而设计,学生究竟要做什么,完成任务需要的课时是多少,与任务匹配的评分规则是什么等问题。针对这一系列问题的逐步回答过程,也是表现性评价的逆向设计过程。因此,任务概要包括以下内容:1.单元学习目标;2.年级、学科、课时说明;3.课程标准;4.任务说明;5.评分规则;6.完成任务的背景知识。下面以SCALE的一个表现任务说明为例,分析任务说明需要具备的特征。

城市化影响:正面或负面的?

任务背景:作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研究之间的桥梁,本模块嵌入高中地理课程中城市化单元,要求学生研究城市化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学生们考虑城市化影响的多样性和范围,权衡他们收集到的证据,最终讨论这些影响总体上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学生将透过多元化的印刷品及多媒体资源,探讨都市化的影响,探讨都市化的一般情况,以及都市热岛和贫民窟这两个子主题。

任务说明:在阅读有关城市化的文章、研究地理工具和观看有关城市化的视频之后,写一篇博客文章,讨论城市化对人和环境的影响总体上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用课文中的证据支持你的观点。

课程标准:

共同核心州立标准:大学和职业准备的阅读和写作标准。

科罗拉多州标准:地理课程标准地理等级期望3,“世界、人、地方的相互联系的本质”;科羅拉多州社会研究学术标准;语言运用艺术课程标准(谈话标准):如何有效地发起讨论;语言运用艺术课程标准(语言标准):使用语言内容的能力;大学和职业准备的阅读标准:历史与社会领域的阅读标准。

上述案例说明,任务设计与课程标准的关系密切,是真实情境、知识、任务三者的有机整合,任务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区分出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

任务概要设计的基本流程是:基于课程标准和学情确定任务内容和类型,估算任务完成需要的时间,撰写任务说明,基于学生的学情来分解总任务为子任务,对任务进行研讨和论证,设计与任务和目标相匹配的评分规则。

2.第二部分:包含技能要求、子任务环节和评分指南在内的教学评过程。

表现任务连接教学与评估,其实质就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把学习、教学和评价紧密联系在一起。表现任务一般具有一个大任务中嵌套小任务的结构,因此一系列的小任务完成了,整个大任务就完成了。由此可见,表现任务连接教学与评估的教学环节是以小任务为基本单位来划分的。

为了能够确保学生完成小任务,需要对每一个教学步骤进行详细说明,如每个教学环节学生所应发展的技能及其评估、每个教学环节学生应完成的作品及其说明、对学生每个环节完成作品的评分指导、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策略、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情境等。同时,教学活动的形式应丰富多样,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锻炼学生的能力并帮助其完成任务。

与此同时,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也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对如何参与、分析、解释、理解任务做出详细说明,并分析和学习评分规则以帮助学生理解评分规则,让学生明确做到什么才是达标。

在方案的最后,根据需要可以呈现符合标准的学生作业样本,或者是提供目标达成不同阶段学生的作业样本;也可以提供一些供学生完成任务的拓展性资料等。

三、表现任务连接教学与评估的运作过程

表现任务连接教学与评估在课堂中的运作过程,是以促进学习为中心,在师生互动中展开。以目标为导向,围绕着基于目标或标准的表现任务,学生参与任务的实施并持续展示学习结果,教师给予学生完成任务的各种支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共同使用评分规则来评估学习表现。通过各种方式的反馈,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进程,改进自己的学习,确定自己与学习结果的距离远近。

1.学生活动:参与评估+改进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积极参与表现任务,展示自己对概念的理解,展示自己对技能的掌握,以及对任务的态度、兴趣等多方面的信息,以便教师和评价者能够采集到相关信息,为下一步的评价奠定基础。

学生可以利用评分规则,进行自我评估,对照评分规则的具体内容和等级说明,判断自己在思维方式、技能发展等多方面的实际情况,并且,学生需要建立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只有通过自己才能更加真实地判断自己,因为教师通过观察所获得的证据还是比较有限的,也容易出现误判,因此在这个方面,学生是对自己学习负责任的人,而不是对自己的表现不闻不问,或者是习惯于教师给一个判断。有研究表明,学生使用评估数据或信息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时,才能够有效增加自己的学习效果。

学生还应该积极参与对同伴的评分。通过对同伴的观察,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领会到,内在的思维状态等如何能够通过任务而被外显表达出来,被“可视化”,而可视化之后则是更加严格的挑战,那就是能否运用评分规则做出精准的判断,学生也会因此了解到自己在学习方面与同伴之间的差异,从而有效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思考方式等。

学生要能积极参与反馈,在教师通过观察获得学生的学习证据时,必然会反馈给学生,而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到反馈中,接纳有关的建议信息,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研究表明,通过让学生参与良好的反馈过程,学生能成为批判思考者和独立学习者。

2.教师活动:支持学习+提供反馈+改进教学。

表现任务连接教学与评估的运作过程中,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一方面,教师需要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来支持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顺利进入任务、积极开展任务和持续评估任务;另一方面,教师还是提供反馈的重要角色,教师在评估自己开展的活动时,对学生进行观察,获得信息,这些活动提供的信息作为修改教和学的反馈信息。

由此可见,教师能否提供高质量的反馈,是让表现任务发挥连接教学与评估效能的关键之所在,因此,教师需要注意一些反馈。

从学生的优势开始反馈,这应该是既符合“人情”,又符合心理学依据,学生会从正向的反馈中获得肯定,从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反馈应该直接包括与学生的作业、作品和表现相关的例子,而不是过于抽象的说教,这样的反馈才能克服语言沟通上的障碍,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学生获得反馈的最佳时间是他们仍然在使用它的时候,这样才能改进他们的工作,例如,在一份重要报告的截止日期之前。在课堂教学中,这种反馈也可以是即时的,师生通过问答来展开反馈,这也是高质量反馈的重要体现。

使用合适的反馈工具。为了能够管理好各种评估信息,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评估清单,用以整合评价目标、表现任务和评分规则,同时也在教学和评价真正实施的时候使用这份清单,记录自己的收获,记录教师的评语等,从而让反馈获得工具的支持,从零散走向整合,并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保留记录下来,从而让反馈发挥的作用时间更加持久一些。

发生反馈的地点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私下的。例如,教师在班級里以公开的方式面对面进行反馈,也可以通过作业评语进行反馈。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场合反馈,对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对学习动机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在公开场合进行口头表扬时,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增强。可见,反馈的可见度和反馈的效能之间是有相互关系的。

表现任务连接教学与评估,是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为目的,在课堂教学中将表现性评价应用于形成性评价的重要尝试。斯坦福大学学习、评价与公平中心的表现性评价团队认为,表现性评价的打分、反馈和结果等伴随着教学发生,其本身就是学生所经历的一次为自己负责的动手学习活动。对于教师来说,表现性评价把注意力聚焦在寻找正确答案而不是提供标准答案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获得了学生学习进步的证据。在国外有关表现任务连接教学与评估的实证研究显示,加强形成性评估实践在内的创新产生了实质性的学习收益。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变化,认为学生也花了不少时间搜集、阅读信息,思考他们将要完成的任务,从而使教学实践和评估方法之间的典型裂痕被最小化:任务弥合了差距。学生们学习并完成表现任务,一举将所有这些东西都集中在一起。学生普遍喜欢表现任务,“我比正常的活动更努力地完成表现任务,但我喜欢这个挑战”!

在落实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是广大教师需要面对的实践问题。表现性评价作为新型的评价方式,在一些学科的课程标准中被作为重要的评价建议提了出来。在把表现性评价应用于学科教学与评价的过程中,让表现任务连接教学与评估将成为重要的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1]比尔·约翰逊.学生表现评定手册[M].李雁冰,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

[2]杨向东.核心素养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系[J].人民教育,2016(19):19-22.

[3]丹奈尔·D·史蒂文斯,安东尼娅·J·利维.评价量表:快捷有效的教学评价工具(第2版)[M].陈定刚,译.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18.

[4]杨向东.理论驱动的心理与教育测量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35.

[5]佟柠.如何开展指向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9):49-52.

[6]周文叶,陈铭洲.指向深度学习的表现性评价——访斯坦福大学评价、学习与公平中心主任Ray Pecheone教授[J].全球教育展望,2017(7):3-9.

猜你喜欢
表现性评价
学得愉快 玩得精彩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表现性评价初探
搭建孩子自我表现的舞台
初中思想品德学生表现性评价研究
表现性评价在“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中职学生考试、考核评价策略
数学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的理论探究与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