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聿奎
摘 要:课程评价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多元化的评价要为学生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空间。表现性评价强调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来评价学生的发展,本文以剖析具体物理实验教学案例为例,促进教师对表现性评价的进一步理解。通过对表现性评价的反思,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表现性评价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9-0013-4
课程评价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对整个课程改革起着指引以及效果监控的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评价理念上强调评价的内在激励功能与诊断功能,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倡导客观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事实,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评价。
物理实验作为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由于其自身特点,对物理实验的评价更应该注重实践性与过程性。《物理课程标准》[1]中强调对物理实验的评价要重视学生在活动、实验、制作、讨论等方面表现出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同时,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在情感、科学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现状与进步。这些全新的评价关注点要求教师要改变过去简单的评价方法,以新的评价方式来适应这些新的评价内容。
1 表现性评价概述
表现性评价兴起于二十世纪90年代的美国。在学校教育背景下的表现性评价,通常要求学生在某种特定的真实或模拟情境中,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完成某项任务或解决某个问题,以考察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或者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表现性评价强调创设真实情境,即在真实或仿真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对其进行评价。问题情境越真实,越能激发学生的真实表现,也越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发展现状,因此,有人也将它称为真实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强调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评价,因此,将评价与教学相融合,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学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调整,提升评价和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进行表现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即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知道些什么,理解些什么,哪些还模糊不清,哪些被遗漏了,根据已有的知识能够做什么,可以达到什么程度。让学生能够准确识别自己的强项与弱项,从而及时调整目标,扬长避短,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发展学习潜能。
接下来笔者结合物理实验教学的具体案例,分析表现性评价的应用(包括表现性评价的步骤与方法),以促进教师更深刻地理解表现性评价。
2 表现性评价下的实验教学设计案例
笔者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四节中的“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为例,介绍在实验教学中如何进行表现性评价的设计。
2.1 确定评价目标
本实验设置在学生刚接触运动学,对速度概念有初步了解之后,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以及针对纸带进行数据处理。实验要考察的重点要素有两个,即进行实验和数据收集,分析与论证。因此,本实验教学中的目标确立为:(1)了解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的基本结构,理解其基本工作原理。(2)经历使用打点计时器的过程,能正确、熟练地使用打点计时器。(3)会根据纸带上的点迹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理解用平均速度表示瞬时速度所采用的思想方法,并且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瞬时速度。(4)能运用实验数据描绘v-t图像,并会根据画出的图像描述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特点。
2.2 设计评价内容与评价过程
根据上述教学与评价目标,本次实验教学的任务包括:一是了解两种打点计时器的构造与原理;二是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三是知道如何计算纸带上某个点的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为顺利完成本实验教学的任务,对实验教学与评价的内容以及过程进行3个方面的设计:(1)实验前的预习与自我检测;(2)实验过程中的行为评价和基本要素特征分析量表(以下简称PTA量表)评价;(3)实验结束后的总结与分析。
2.2.1 实验前的预习与自我检测
课前学生需要通过对实验的预习了解实验内容,教师根据实验内容设计开放式预习材料,如表1所示,供学生预习使用。实验内容主要包括:(1)两种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和工作电压等的异同;(2)打点计时器的作用;(3)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操作步骤;(4)根据纸带上的选点测量并计算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将设计好的开放式预习材料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预习时间,以便对实验有全面的思考和认识,让学生带着求知的欲望和验证猜想的兴趣进行实验。
2.2.2 实验过程中的评价
在实验过程中的评价内容包括:(1)评价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2)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分析和论证的能力。第一项可以通过实验行为评价表进行,第二项可以通过PTA量表分析学生的能力水平。
在实验课开始时向学生发放实验行为评价表,如表2所示,让学生对照评价表,检查在操作过程中的行为规范以及是否有疏漏的地方,及时对个人表现进行观察与评价。
实验行为评价表是一种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的评价工具,其作用是通过及时对实验行为表现的反馈,使学生能更加合理、规范地掌握打点计时器的操作要领。
本实验侧重考察学生的实验与数据收集能力、分析和论证能力,这两项能力的考察方式比较复杂,需要应用设计完善的PTA量表对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实验时,教师应根据班级人数,以4~6人为一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实验,然后对每个组的学生在进行实验时的表现进行观察,在PTA量表中准确记录学生的表现水平及分数。同时,学生自己也可以对照PTA量表反思自己的能力水平与不足之处。
2.2.3 实验结束后的评价
实验结束后,学生对打点计时器的操作与应用有了新的认识,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反思与表达的平台——实验报告。教师对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进行批阅并给出评价分数,最终完成了本次实验的全部过程性的评价。
2.3 评价标准的确定
本实验使用的表现性评价的工具主要是PTA量表,下面重点介绍本实验中PTA量表的设计以及量表中具体评价标准的确定。
通过目标分析知道,本实验主要考察的实验能力要素是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的能力、分析与论证能力。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的能力,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二是能按步骤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得出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三是能用两种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四是能正确地从纸带上选取合适的点段进行测量;五是有安全操作意识,注意不同打点计时器的电压不同。这5个考察方面是参照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设定的,5个方面就是PTA量表中“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要素下的5项评分标准。根据学生完成5项评分标准数目的多少,确定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能力的表现水平高低。
分析与论证的能力,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能在纸带上合理确定可以测出平均速度所用的点段以及测量点段的间距。同时,能合理确定测量瞬时速度时的点段,并测量点段的间距;二是根据间距与打点的时间,计算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三是能合理解释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以及瞬时速度的测量原理;四是能对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中产生的误差进行分析。同样,这4个方面就是PTA量表中“分析与论证”要素下的4项评分标准。根据学生完成4项评分标准数目的多少,确定学生分析与论证能力的表现水平高低。
只有合理的评价标准才能真实反应学生的实验水平,在对PTA量表中的各要素的权重与分值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实验过程中的PTA量表,如表3所示。
设计出合理的评价标准后,教师和学生就可以根据量表来检查学习的水平并进行评价,进而判断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3 对表现性评价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思考
3.1 能真实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调查表明,虽然一些学生在纸笔测验中对给出的实验题目能很好地作答,但在完成一个具体实验任务时,就表现出对实验操作无从下手,忽略实验注意事项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见,纸笔测验不能完全评价学生在真实的实验情境下的水平。表现性评价最大的优势就是在真实的实验情境中观察学生,通过PTA量表和行为核查表及时地判断出学生在完成每一个实验项目时的表现水平。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及时自评实验中每一个步骤的准确性,这样教师和学生都能及时了解实验表现情况,有利于对不足之处及时改进。
3.2 有利于优化实验教学过程
表现性评价以学生在课前预习并明确评价标准为开端,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就对要做的实验有明确的认识。提前预习实验的相关内容,这样学生就能胸有成竹地进行实验,并对实验的理解与操作有明确的认识。实验的过程成为教师和学生对准备工作的“反馈”过程,对学生的评价就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进行,达到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3.3 实现了学生参与评价和多渠道评价的结合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只有通过教师指导、自我反思、同伴交流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表现性评价设计条理清晰、标准公开透明,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可以通过公开透明的评价量表评价实验水平,实现了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师评、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多渠道评价,也使评价能够更全面地反馈学生在实验中的不足与缺失,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评价方式的改革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设计科学且操作性强的表现性评价方案来评价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探究能力,并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仅仅是对表现性评价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做了初步的设计,关于表现性评价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及表现性评价中的档案袋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通过进一步的努力来完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Elliott Stephen N. Creating meaningful performance assessment[J].ERIC Digest,1995.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物理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4]赵德成,卢慕稚.新课程与学生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Popham WJ.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6]Grant WigginS.国家基础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教育性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栏目编辑 赵保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