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金辉
摘要:课程资源既是课程实施的支持环境,也是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还是教学活动的展开条件。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依据基本的原则,有策略地开发和运用课程资源,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作为一线教师要不断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标;课程资源;核心素养;罗斯福新政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明确定义:“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能够服务于历史课程的一切可资利用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的总和。”在多元的课程资源中,如何开发有效资源组织实施教学,是一个历史教师的关键能力。本文从个人教学实践人手,以《罗斯福新政》一课教学为例,探究运用历史课程资源的使用原则和策略。
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课程资源具有多元化的特点。笔者认为,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课程资源是课程内容的重要补充,是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课程资源的开发首先应以课程标准为指南和导向,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而展开。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以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为总目标,分成不同的层级要求。不同的课程资源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有不同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充分开发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其次,在开发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情、学情,让课程资源适应学生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要求,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二)科学性原则
何为“科学”?首先,课程资源的选择要注重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其次,历史资源林林总总,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态度、专业的学科素养去甄选资源,确保资源的真实性和科学性。第三,课程资源的使用要以学生为主体,遵循教学规律,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资源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具有典型性和有效性。
(三)体验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體,课程资源的选择也要以为学生带来体验为原则。课程专家认为,“当学生要进行系统的历史学习时,应本着地域位置的‘先近后远’原则,先由家庭(家族)历史出发,进而涉猎社区(乡土)历史,再到本国史,最后到外国史。”学生的体验是从已有的认知出发,因此最大限度地挖掘与学生息息相关的课程资源,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罗斯福新政》一课教学中,可以当下果农的水果烂在地里无人采摘为情境来分析供求矛盾,还可以当下中美贸易战去理解危机之下资本主义国家以邻为壑,大打关税战、货币战等现象,这样的直接体验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使用具有干般视角,能否恰如其分地借助教学资源,达成教学目标,体现了一个教师的教学智慧。
(一)整合教材资源,优化课程内容
历史教材承载着《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包含学生需要掌握的历史学科最核心的知识,因此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所共同拥有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材中的导语、学习建议、课前提示、标题、图表、资料卡片、学习思考、课后阅读与思考等,都属于教材资源的范畴。同一知识点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取舍与表述上不尽相同,因此,在使用教材资源的过程中,教师需依据《课程标准》,将不同版本的教材重新整合,将零散的知识进行体系化、完整化。
以《罗斯福新政》一课为例,《课程标准》要求:“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中的作用。”这三个层次,分别对应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探究的能力。以上就是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也是整合教材的依据。
对于新政内容,不同版本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本质上都是以解决“供需矛盾”为出发点,即围绕生产侧和消费侧双侧联动改革,目的是降低产能和扩大消费,以达到供需平衡。生产侧改革包括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消费侧改革包括救济和以工代赈、保护劳工权力和社会保障制度三个方面,这些举措的开展均以复兴金融业为基本前提。经由上述分析,可以形成以下知识结构:
这样的整合将相对零散的新政措施融合成统一的知识体系,如表1所示。通过对表1的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跃然纸上——联邦政府对经济进行全面、直接的干预。
教材资源作为统一性的课程资源,需经由教师根据学情、生隋进行适当地开发和再创作,以便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不经整合的教材资源将是教师向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工具,也就谈不上素养目标和关键能力的达成。
(二)运用史料资源,完善教学设计
史料资源是高中历史课堂最基本、最常用的教学资源。从类别上看,包含文献、实物、口述、图像、影像、数字等六大类别。高中历史教材因篇幅限制,往往重结论、轻史料实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根据教学需要,甄选有效的史料为教学服务。
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史料资源丰富多样,挖掘途径、运用手段和目的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如在对罗斯福新政的本质进行概括时,笔者精选了两则史料:
材料一:报纸上连篇累牍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勘第十八页逐字逐句抄下来的”。甚至有人建议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一下罗斯福是不是美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
——内森·米勒《罗斯福传》
材料二:“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它已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嫉妒。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为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
——一位国会议员在纪念林肯诞辰124周年的演说
这两则史料代表了20世纪30年代社会发展的两个方向:一是社会主义制度;二是法西斯道路。基于此前的措施分析,再来探究罗斯福新政的“变与守”,不难发现“罗斯福道路”既不是苏联社会主义道路,亦非希特勒法西斯道路,而是在资本主义基本框架下对运行机制的局部调整。
除了概括本质类的问题,在对事件进行多元评价的时候,也往往用到史料资源,史料资源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又给了不同的分析视角,从而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更加的完整和全面。比如,以下两则史料:
材料三:1939年,全部美国人中的17.2%(948万人)仍然处于失业状态,比1931年的16.3%(802万人)还高。
——(美)小福尔索姆《罗斯福新政的谎》言
材料四:1931年的国债是160亿,到了30年代末,国债额度翻了一番还多,达到了4004亿……说得更形象一些,假如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那个10月开始,每分钟向一个特定的账号存入100美元,用于清偿美国的国债,到1939年,他所积累的现金仍不足以支付30年代美国欠下的债务。
——(美)小福尔索姆《罗斯福新政的谎言》
从这两则史料可以看出,罗斯福新政带来了“高失业率”“高国债”两个后果。这说明罗斯福新政没能解决,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有些问题,随着历史的演进,将不断加剧从而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如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困境,就是这一问题的后果。
文献史料是史料资源中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对文献资料的甄选和合理运用,可以更为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突破重難点,落实史料实证的素养目标,进而培养学生分析和探究问题的关键能力。史料资源丰富多样,除了文献史料,实物、漫画、历史地图、影像等也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在此不一一赘述。
(三)利用动态资源,增强课堂体验感历史教学资源,可分为静态教学资源和动态教学资源两大类。前述的历史教科书、史料资源都属于静态教学资源。动态教学资源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预设资源,如影像资料、微课、多媒体课件等;另一类是生成陛资源。
1.预设性动态教学资源
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新的情境体验,“生长”出新的经验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创设新的教学情景,实施体验式教学,以增强课堂趣味性和体验感,从而构建起新的知识结构。基于此,动态性教学资源就成为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
在组织《罗斯福新政》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影音资源,让学生感知经济大危机对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通过预设的动态性资源再现久远的历史情境,给学生直观的课堂体验,这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危机的破坏性以及罗斯福挽救资本主义制度的贡献。教师还可以提前做好微课,以此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或者拓展课外背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动态教学资源越来越成为备受师生喜爱的课程资源。
2.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
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是一种隐性的教学资源,它是伴随着教学的推进而现场生成的,具有不可预见性。比如,它可能源自于一次课堂的小意外、一个学生的异乎寻常的观点质疑、一个教师或者学生的小失误,或者外界的一个小干扰……这些生成性资源,贴近学生的认知和体验,如果能及时地被选择使用,将大大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教学《罗斯福新政》一课时,针对农业领域的新政措施,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农业领域的减耕减产会缓解供求矛盾?减耕减产意味着农产品供应量变少,农产品价格便会上涨,民众更加消费不起,这反而会加剧供求矛盾。该生的质疑就是一个非常有效度的生成性资源,能体现学生的认知困惑。此时,教师可以选择直接解答,也可以把问题转移给学生,从而引发生生对话。在师生、生生的思维交锋和碰撞中,学生得到了直接的体验,进而“生长出”自己新的认知。
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捕捉和运用生成性资源,体现了一个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教学智慧。
(四)借力其他学科资源,提升课程相融性
历史学科包罗万象,是一门涵盖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等方面的综合性学科,自古就有“政史不分家”“文史一家”的说法。这样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历史课程资源不仅包含学科本位的课程资源,还包括整合学科与学科间的课程资源。
如在《罗斯福新政》一课中,货币金融理论、市场经济理论、供求关系理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等都是其他学科的知识。通过整合历史学科与政治经济学、哲学学科的课程资源,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正是因为新政对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进行了局部调整,才为二战后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繁荣提供了前提。这一认知的达成不仅是本课《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再如,对于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必须站在唯物辩证法的高度,进行多维度的客观评价。
可见,作为新时代的历史教师,除了需要具备本学科知识和素养外,还需要有广博的知识面,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具备借力其他学科知识来为历史教学服务的能力。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历史教师,应当加强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积极、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历史课程资源。”在课程资源的选择中,教师起着主导性和决定性作用,因此作为一线教师,要努力提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能力,发挥教师群体的合力作用,服务于历史教学,提升学生的多维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