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烈铮
摘要: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主张让学生带领学生,教师在旁提供帮助。这样的方式既能使教师教得轻松,也能让学生学得轻松。为此,教师要力求做到以生为本,把更多的说、做、评的机会给学生,真正构建活力课堂。
关键词:小学美术;小组合作学习;以生为本
随着罗湖课改的春风,我校提出了“打造活力文化,构建活力校园”的办学理念。活力课堂给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适应不了目前的教学要求。学校希望我们美术组在日后的教学中能够实践“以生为本”的理念,能够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習的能力,而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主张让学生带领学生,教师在旁提供帮助。这样的方式既能使教师教得轻松,也能让学生学得轻松。为此,我经过认真思考,反复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美术学科的教学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师最大的过失。”我在自己的教学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主持,由学生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进行评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积极参与的,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中学习。我力求做到以生为本,尽量把说、做、评的机会给学生,真正构建活力课堂。我的教学模式是:导入→小组合作讨论主题→小组合作创作→小组合作展示与评价→教师点评总结。
一、导入
课前的导入环节是吸引学生、引发兴趣并使其参与课堂的关键。在导入部分,教师要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吸引学生,如角色扮演、讲故事、看视频图片、引入各种小游戏等。需要注意的是,导入环节花费的时间尽量控制在三分钟之内,避免头重脚轻,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的自主讨论和创作。例如,在教学《红绿灯下》一课时,我的引入是这样的:“老师今天从彩田村坐102公交车到东门中路,经过十字路口,见到我们学校的学生根据信号灯的指示,排队等着过马路,非常遵守交通规则。老师看了非常高兴,在此特地表扬你们。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红绿灯下》。”
二、小组合作讨论主题(2~4人一组)
这个环节就开始进入新授部分了。教师在课前应设定好本课的重难点,在课堂上直接把需要解决的重难点告知学生,让学生明确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自主地探索,研究,讨论,解决,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互相吸取知识点,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并从中收获知识,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如教学《红绿灯下》一课,学生分小组讨论:(1)你知道怎样过马路才安全吗?(2)你观察到马路上有哪些交通设施?(红绿灯、马路、人行道、人行天桥、马路护栏、人行横道线等) 除了这些交通设施还有什么?(人、车等)(3)马路上最常见的有哪些车?它们的形状、色彩是怎么样的?(4)你观察到的红绿灯下城市的交通情况是怎么样的?(繁忙、堵车、畅通、事故等)(5)我们要如何遵守交通规则?然后,小组上台回答问题,评出优秀小组。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难点是:(1)能描绘红绿灯繁忙的道路交通情景;(2)理解前后遮挡关系、近大远小关系;(3)教师示范画,学生观看。在观看教师示范画的过程中,学生的构思定位模式应该是:用基本形画出街景的大体位置→勾画主体,由近及远地描绘主要交通工具及人物的活动→添加配景,丰富充实整个画面→涂色。
三、小组合作创作
美术课上有许多技法知识的掌握需要学生的实践操作,而经实践发现,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能更轻松高效地达到学习目标。这个环节需要注意安排学生分组搭配,让学生能够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从而提高自己欠缺的能力。如《红绿灯下》一课中,教师布置课堂作业:以“红绿灯下”为题,画一幅记忆画。作业要求:(1)基本要求,能画出马路、汽车、红绿灯等重要的交通物象;(2)较高的要求,能记忆并描绘红绿灯下有前后遮挡关系和“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的道路交通情景。教师要求学生分组绘画,可以自己绘画,也可以两人或四人合作。教师适时给予辅导,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四、小组合作展示与评价
最后的展示评价环节也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可以小组投票的方式进行评价,并设计一些奖励措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比较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这个环节要使孩子们互相赞美并提出改进意见,让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评价的权利,不一定只能由老师来评价自己的作品。教师可以出示评价标准:(1)有创意;(2)装饰美;(3)前后遮挡。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真正做到把时间和权力交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在讨论中不停地思考,交流,提高学习效率。
五、教师点评总结
教师讲评:“今天有几个同学的作品,画面简洁,概括,清晰,色彩协调,他们关注了景物前后的遮挡和人物的动态、汽车的走向,路线突出清晰,能描绘马路周边的物象和人物过红绿灯的情景。但有些同学的画面表现不完整,运用点线面表现的方法还没有掌握好,对面的表现力度不够,有待进一步完善。大家回去后可以回顾本节课,想想我们主要学会了什么、重难点是什么、应该注意什么。”教师通过总结,无形中对学生提出反思、复习的要求,以此启发学生,让他们能真正地遵守交通规则。
(责任编辑: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