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妍
摘要:发展核心素养是课程改革的风向标。而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具有重要启示,教师需要践行陶行知教育理念,思考如何让知识成为素养,让知识变成智慧,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高效开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生活教育;“小先生制”;自主合作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素养。而综合实践活动着眼于指导学生参与、体验,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学科之一。
陶行知是伟大的教育家,他的人格精神和教育思想是宝贵的财富和重要的教育资源。而发展核心素养,不让孩子们自主去探究,去体验,去内化,哪来的核心素养?哪来的创新精神?因此,我们借鉴陶行知的教学理念,让孩子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我发展,自我超越,以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走入生活,提升综合能力
陶行知启发我们,儿童是在自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在情境中培育,所以生活与教育必须一致。综合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对社会的理解。例如,“考察小区绿化情况”的课程目标是通过咨询和调查等方法初步了解小区的绿化标准、绿化形式等情况。学生很感兴趣,他们自发地根据家庭住址组成小组,通过实地考察,深入到社区、街道采访,收集资料,最后小组合作得出“保护绿化,人人有责”的结论。只有通过这样的亲历探究,孩子们才能提升综合能力,无形中也提升了社会责任感,在行动中产生共振、共鸣直至共情。
二 、 推行“小先生制”, 发挥大作用
陶行知重视儿童,他提出了“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小先生制”指人人都要将自己认识的字和学到的文化随时随地教给别人,而儿童是主要承担者。由此可见,陶行知的“小先生制”,以知识和能力掌握的先后为标准,而与年龄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例如,在教学三年级“蚜虫知多少”时,我随机考验学生,提问他们有关蚜虫的知识。有位学生立刻举手,很清晰完整地回答出蚜虫的生活习性。我很惊讶他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的。他告诉我是班上的一个“科科通”(就是一位每一科成绩都很好的学霸)告诉他的。那么,这个“科科通”就可以做我们的小先生,不断地“教人去学习”。这样像滚雪球一样,普及教育的力量就越来越大。
三、小组合作探究, 实现1+1﹥2的效果
小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在实际的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按照层次合理地编排合作小组,让学生掌握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 达到1+1﹥2的效果。例如,在“吸水能力大比拼”实验活动初始阶段,小组合作出现诸多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引导。
1.小组合理分工。在讨论实验方案时,各小组成员根据优势互补原则分配任务,真正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2.教授沟通技巧。教师放手让小组长发挥作用,解决问题。在小组汇报时,大家互相尊重,认真倾听。在合作中,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获得被他人尊重和分享成功的喜悦。
3.及时科学地评价。我们在评价学生时,一定要多鼓励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亲密伙伴,愿意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
陶行知指出:“民主教育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民主教育的具体表现是“大家的事大家做,大家谈,大家想”,以发挥个人和集体的创造力。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学生之间互帮互学、互爱互助的过程,能够使学生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不断发展他们的核心素养。
四、创设质疑情景,培养创新意识
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气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启发学生思维,使其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的奥秘。尤其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2.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回答出问题固然值得欣喜,但能够提出问题更重要。教师应针对每次教学活动的主题,指导学生自主认识并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使学生慢慢养成提问的习惯,久而久之,让这种提问的习惯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自觉意识。
培养核心素养,重在能力的培养。我们以陶先生为楷模,通过让学生走入生活、人人做“小先生”、小组合作学习、质疑创新四个方面提升核心素养,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我们从陶行知的思想宝库中汲取宝贵营养,坚持正确的教育观,深化对儿童的研究,发展创新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努力使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涛,冯月明.陶行知教育思想对现代创造教育的启迪[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3).
[2] 肖起清.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实思考[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1(4).
[3] 洪明,张俊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导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韩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