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秋红
摘 要: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我们可以采用“声势律动”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把音乐课堂当作一种新的认识方式,一种生活感受,并自然而然的融入到课堂学习中,耳濡目染的接受教师的音乐训练。本文将探讨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开展现状及策略,教师要注重新时期的教学理念,运用当前科技和各种音乐流行元素,完善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塑造过程,保证其综合发展。
关键词:声势律动;初中音乐;开展现状;策略
在音乐教学中,突出声势律动可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声势律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使学生能在律动中找到音乐的美感,抚平内心焦躁的情绪,心态变得更加的细腻以及柔和。还可以利用音乐教学中的声势律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感受音乐美感与律动的同时,增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
一、声势律动教学的内涵
声势,乃是指将个人的身体视为乐器,依托肢体所做出的各种动作,实现发声。包括双手互拍、拍打肩部、跺脚等动作。可以说,声势乃是主体用以实现对自身情感外部表达的最为直接的形式[1]。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音乐知识掌握程度,运用肢体动作完成声势练习,这种教学和练习方式对于学生而言是全新的学习体验,当授课教师让学生领会了声势的奥秘之后,则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对音乐知识的接受与消化,同时亦能够在声势练习的过程之中,实现对学生智力水平以及创新思维的有效训练。
律动则要求学生在进行肢体动作的过程之中,应当保证自己肢体运动的频率同音乐的节拍相一致。律动教学是奥尔夫和达尔克罗兹都提倡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良好途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对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肢体协调性也有着积极的作用[2]。
二、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的优势及现状分析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与其他课程相似,音乐的学习同样需要学生的配合,学生需要在初期阶段对音乐的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够提高日后学习中的主动性。通过声势律动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利用身体肢体配合音乐的节奏,感受到自我与音乐的融合,进而促进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普通的音乐教学因为忽视了学生与音乐旋律的联系,致使课堂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如今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规定固定的发声方式,比如拍手、打响指等,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首先进行肢体发出声响的练习,了解自己采用的发声方式,然后跟随课堂播放的音乐进行肢体配合,这样学生通过尝试练习可以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培养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二)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
学习音乐最主要的就是节奏感的把控,作曲家把音乐旋律作为乐曲情感的体现,每段歌曲都有其独特的节奏,抓准乐曲的节奏等同于找到了音乐的灵魂所在。初中生对音乐的理解水平仍旧停留在小学阶段,他们认为反复的聆听乐曲便会对乐曲十分熟练,殊不知这种机械的学习方式并不能真正理解乐曲的内涵。聆听是学习音乐的第一步,仅仅依赖聆听无法将自身融入音乐,无法体会作曲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声势律动可以将学生带入乐曲的情感氛围,学生通过不断的肢体练习配合乐曲的节奏,进而找准乐曲的节奏感。简单的肢体发声练习就可以使学生找准乐曲的旋律,将身体作为发声乐器进行音乐伴奏,强化乐感的同时为学生日后乐器的学习提供了帮助。
三、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策略
实施声势律动教学,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节奏掌控能力的培养,依托声势律动实现对学生音乐知识学习热情的调动,帮助学生实现想象力的充分展开,以此实现对学生音乐情感的养成。
(一)加强对学生节奏掌控能力的培养
可以说,但凡同音乐有关的内容,必然有特定的节奏,因此,当授课教师在授课中采取声势律动教学时,能够让学生形成对节奏感的有效感知,具体而言,授课教师应当在事先为学生布置好下节课所要学习的音乐曲目,并安排学生在课前通过网上资源对该首曲目进行了解,以便为下节课采取声势律动教学奠定基础。具体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划分任务,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授课步骤,按照自己的任务来参与活动,着重对节奏掌控能力加以培养。
(二)引入“声势律动”的教学实例,培养音乐热情感知
“声势律动”音乐教学方法也被叫作“体态律动”方法。由于学生从小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基础不同,每一个学生对待音乐的感知力和理解力不同,欣赏艺术的能力也会有高有低。部分学生天生乐感不足,在音乐课上容易感到乏味和枯燥。所以我们教师要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不足和其闪光点,注重对学生节奏训练的技巧培养和训练内容,让学生努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音乐学习方法,理解各种“浑然天成”的音乐作品[4]。
(三)帮助学生实现想象力的充分展开,以此实现对学生音乐情感的养成当学生拥有了丰富的想象力之后,其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以及对于音乐乐曲的鉴赏能力也必然会水涨船高,因此,授课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音乐想象力的培养。比如,教学《第九交响曲》的时候,教师为了使学生养成一定的音乐情感,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入手,使学生了解了作者的创作背景——虽然一生坎坷,但是并没有放弃音乐,直到丧失听力,贝多芬依然与他人保持交流。之后带领学生开展声势律动教学,能深化学生对作者内心世界的感受,并通过踏步、拍手等动作诠释作品的韵律,与作品情感产生共鸣。
四、结语
音乐是一个人艺术内涵的体现,拥有相应的音乐技能是一个人具备艺术修养的基础。初中的音乐教学应采用声势律动的模式,形成学生与音乐互融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珍珍.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黄河之声,2019(03):100.
[2] 李丽芳.声势律动与初中音乐课堂的融合实践[J].北方音乐,2019,39(04):155-156.
[3] 谭秋菊,熊强.声势律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04):5-6.
[4] 王颖.声势律动与初中音乐课堂的融合实践[J].华夏教师,2018(3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