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强
摘 要:广西孝道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但此类题材的儿童绘本作品却很少。因此将广西孝道文化与儿童绘本结合,对绘本教育、弘扬孝道文化、绘本创作发展,必然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以幼儿心理特点为基础,以广西壮族孝道习俗为例,论述孝道文化儿童绘本应以童话故事的特点进行创作、改编。
关键词:孝道文化;儿童绘本;绘本创编
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中,“孝”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标准,古人曾说过:“百善孝为先。”的名言。孔子也曾说过:“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从这两句话就可以看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处于何等重要的地位。
一、意义与作用
“孝”是与亲人长辈的生命、情感和谐相融,是对亲人最挚诚的感恩和报答。如今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时代,但现代年轻一辈越来越不重视孝道。现在提倡弘扬孝道文化,对于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神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孩子的孝心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家庭熏陶、学校教育、社会影响等共同合力培养才能获得。而绘本对学前儿童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是孩子人生中阅读的最早的书籍,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深远。将孝道文化应用于儿童绘本创编,对于培养孩子的孝心、感恩心和弘扬传统孝道文化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广西十分重视孝道文化,在广西境内许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孝道民俗活动、仪式。但现阶段以广西孝道文化为题材的儿童绘本作品非常少,这一领域还有很大的探索、研究空间。
为了更好的将孝道文化与儿童绘本结合,创作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心理发展特点的绘本作品,我们必须以孩子为出发点,以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孝道文化呈现出来。
二、孝道文化故事改编
曾有相关学者选择多所幼儿园进行调查,发现幼儿最喜欢阅读科普和故事类绘本。由于幼儿的理性思维能力和抽象理解能力比较弱、缺乏基本知识,因此幼儿需要在成年人的帮助下获得绘本中文字所传达的信息,在教师和家长的陪同参与下表现出强烈的听故事的愿望。所以,必须将孝道文化改编为童话故事,为这些童话故事创造具体的形象角色、生动的故事情节,并以简单的叙述形式呈现出来,这样的绘本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1.故事结构
故事的结构尽量简单、清晰。由于幼儿的处在具体形象性思维阶段,抽象思维刚刚开始萌芽,理性认知能力较弱,无法阅读和理解复杂的逻辑关系,因此必须避免使用倒叙、插叙等复杂的叙述结构,最好采用顺叙结构将故事按先后顺序逐一展开。
2.角色设计
故事中的角色要个性鲜明、生动有趣。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幼儿很难分清主观自我与客观外界,常常把主观客观化,把外界人格化。他们认为外界的一切都和自己一样,树叶、花草都会说话,动物可以和人一起交朋友、做游戏。幼儿的这种思维特点被称为“泛灵论”。所以,故事所涉及的任何角色、道具、形象,不管是有生命还是无生命,都应该赋予它们鲜明的人類特征。同时,由于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处在萌芽阶段,他们无法进行推理分析,只能理解角色、事物的表面现象,因此故事角色的性格、角色之间的关系也不能设计得太复杂。
3.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要简单、生动、新奇。儿童4岁时,想象力已经相当发达,在阅读绘本时,他们更多地倾向于选择情节新奇、有趣的绘本。这里所说的情节简单是指故事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要有清楚完整的排列顺叙;情节生动是指故事的每一环节都有巧妙的构思、每一角色登场都充满趣味;情节新奇是指故事发展充满了超乎现实的幻想,例如:奇人怪事、神秘夸张的超人神仙、能上天入海的本领、离奇荒诞的事件等等。
许多孝道民俗文化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一段美丽的传说,但有些地区的孝道民俗文化没有传说、故事流传至今,学者们也仅仅是对该民俗现象的简单描述和记录,这种静态的描写不符合幼儿的阅读习惯。例如广西壮族的添寿补粮习俗。
三、广西壮族添寿补粮习俗
所谓补粮其实是当地孝道文化活动之一,是儿孙晚辈祈求老人健康长寿的仪式活动。壮族人认为,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一份养命的粮食,从出生到死亡每一天都在消耗这份养命粮,人之所以会衰老、疾病都是因为养命粮损耗殆尽所致。因此家中晚辈每年都要给年过六旬的长辈添补养命粮。首先,在老人床头安放一口陶缸,在道公或巫师作法仪式中,晚辈按长幼顺序将自己带来的粮食倒入陶缸,总共要往陶缸添补九斤九两粮食,表示阳寿久久,祈求老人长命百岁,这便是添寿补粮仪式,整个过程有:鸣炮、上座、持红、添粮、敬洒、送红包、共唱十保歌,七个环节。
改编时可采取顺叙的故事结构,将补粮的全过程按先后顺序进行展开。
首先简单介绍什么是补粮,为什么要补粮。用词尽量用简单的口语,不要用幼儿难以理解的词,例如:损耗殆尽、疾病等。还可以模仿讲故事的方式介绍补粮。例如:从前啊,壮族人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份养命的粮食,人为什么会变老、生病呢?就是因为养命粮快要吃完了,所以壮家人每一年的重阳节都要给家里的老人添补养命粮。
然后按顺序将补粮的七个环节一一展开,并为每一环节创造相应的角色和有趣的情节。
第一环节:鸣炮。鸣炮通常是向人神通告添寿补粮仪式正式开始。在故事中这一环节不必详细描写。
第二环节:上座。众晚辈在道公的主持和引导下,请接受补粮的长辈(假设为曾祖母)上座。故事中出现的每一个角色,他们的称呼一定要符合壮族的习惯。比如主持仪式的道公,叫么公或师公;曾祖母为婆祖或婆作,同地区称呼不也不同。
第三环节:持红。道公念诵祷词,晚辈给婆祖披带红色的绸带。在故事中可以设定长孙为婆祖披带红绸,给长孙这个角色起名为阿鹏。这时便可以展开想象,把阿鹏塑造成有趣的角色。比如,阿鹏山歌唱得好,引来山上的各种美丽的鸟儿,它们带来了美丽的红羽毛,阿鹏把这些羽毛织成了红绸。婆祖带上了阿鹏的红绸,脸上笑得跟红绸一样灿烂。F4850063-2722-4016-81BD-AA15B132FF67
第四环节:添粮。道公念诵祈福祷词,众晚辈将自己带来的粮食倒入陶缸中。为了使这一环节生动有趣,可以安排若干角色先后登场,并塑造每一角色有趣的个性。如:秀秀、小水、竹青、阿弟。秀秀很勤劳,她种的玉米最大最好吃。秀秀把金灿灿的玉米倒入婆祖的陶缸,为婆祖添粮;竹青是个种田小能手,他种的稻米香喷喷的。竹青把雪白雪白的稻米倒入婆祖的陶缸中,为婆祖添粮;小水最喜欢红薯,他种的红薯又大又甜。小水把又大又甜的红薯放进婆祖的陶缸中,为婆祖添粮;阿弟水性很好,天天下河捉大鱼。阿弟捉到了大鲤鱼,要给婆祖品尝。每一位角色登场时,也可以加入有趣的台词、对白。添粮的环节是整个故事的高潮,可以加入更夸张的想象,使故事更添奇幻的色彩。例如,天上的一位仙人送给秀秀一粒金色的种子,于是秀秀种出了金灿灿的玉米;阿弟水性好,河神是他的好朋友,河神派了一条大鲤鱼来为婆祖添粮。
第五环节:敬酒。婆祖的陶缸装满了子孙孝敬的粮食,一共九斤九两,众晚辈在道公的祷词中,向婆祖敬酒,象征着为婆祖延寿长长久久。可以给每一位角色安排有趣的台词,祝福婆祖健康长寿。也可以在安排一个新的角色登场,例如:阿昆伯是酒神的徒弟,他酿的桂花神酒芳香四溢。喝一杯桂花酒,益寿延年;喝两杯,笑口常开;喝三杯无病无灾。婆祖喝了三杯桂花酒,容光焕发。
第六环节:送红包。晚辈给婆祖敬献红包,其寓意是大吉大利,也是给老人补贴生活开销的费用。但为了让故事更有趣,可以将这一环节改为晚辈给婆祖献宝。跟添粮环节一样,各个角色献上各色宝物,使整个故事的奇幻色彩更加鲜明。
第七環节:共唱十保歌。十保歌的内容是:一保田多谷满仓,二保财源广进,三保人丁兴旺,四保四季平安,五保五福临门,六保六畜满笼,七保七子团圆,八保人寿百年,九保全家健康,十保十足十齐全。可以给每一个角色都安排一句唱词,山上的神鸟灵兽也一起唱,营造欢乐祥和的场面。
广西孝道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类题材的绘本可以使“孝”成为伴随幼儿成长、影响孩子终生的文化因素,同时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 刘旭颖.基于中国孝道文化的儿童插画绘本应用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7.
[2] 张颖.开展感恩教育弘扬孝道文化探究[J].成才之路,2018,(33):20.
[3] 袁嘉芮.幼儿阅读偏好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3,(02):56—58.
[4] 王泉根.论原始思维与儿童文学创作[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80—88.
[5] 朱晓红.幼儿美术审美偏爱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
[6] 黄桂秋.壮族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承[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162.
基金项目:本文属《广西壮族民俗文化在儿童绘本创作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的阶段研究成果,该课题属2018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
课题编号:2018KY0931,立项时间:2018.02.F4850063-2722-4016-81BD-AA15B132FF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