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学习模式在高师语文教育学类课程群中的构建

2019-09-10 02:48李丽华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混合学习构建

内容摘要:当前师范院校的“语文教育学类”课程的教学还多是采用单一的课堂讲授模式,影响了师范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和师范生的专业素养。结合本校师范教育的培养方案及课程的特点,论文论述了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运用于“语文教育类”课程群的教学的具体的构建方案,并对该模式的运用与效果进行反思。

关键词:混合学习 语文教育学 构建

一.困境与背景

2017年教育部出台新的师范专业认证文件,提出认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强调遵循师范生成长成才规律,以师范生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组织课程和实施教学,将“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作为师范生核心能力素养培养目标。语文教育学类课程作为师范教育汉语言文学专業的核心课程,对培养师范生的语文教育教学能力,达成培养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要以产出为导向,“以教师为中心”的仅限于传统课堂讲授式教学已不能合师范生培养的产出导向。以汉语言文语文教育类课程,具体包括“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学技能,师范教育专业为例,语文教材分析等专业必修与选修课程,课程教学的对象是将来从事语文教育的师范生,培养目标都是培养适应中小学师资要求的语文教师。这要求语文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支持者与组织者,应该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紧密结合信息技术的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等。中小学的教学实践已在运用新的多样化形式,如互联网+学习,通过各种平台,课堂合作讨论探究性性学习,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结合等。相对而言,高校师范的教学还停留在课堂学习,教师独白式讲授,期末试卷考试或一篇论文的学习形式的阶段。由此看来,“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讲授式课堂已不符合师范生培养的产出导向,亟需改革。

二.三模块混合学习模式的构建

以混合学习理念为指导的背景下,本研究以当前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认证要求为指导,结合本校师范教育的培养方案及课程的特点,进行“语文教育类”课程三模块混合教学模式实践改革。具体来说,即在语文教育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将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和网络及其他学习媒体学习结合起来,线上与线下教学混合交替互补。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实现了基于“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转变,从而使教学更为有效。同时,针对以往只局限于课堂教学,忽略了师范生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之后的学习,交流和拓展,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深度,本改革拟把课程的教学分为课前预习模块,课堂教学模块,课后拓展实践模块,三个模块线上线下混合进行,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中文师范专业认证目标的师范生。

1.整合课程内容

根据《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学技能》,《中学语文教材分析与运用》等语文教育类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理论知识体系,精心组织,将课程内容专题化,问题化,对内容中的知识点进行细化。先是确定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分布到各个章节中,并发给学生人手一份。然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学习方式,设计教学过程,配置三个模块教学资源。课前,课后的模块以线上学习为主,主要是拓展学习资源,如开发与建设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视频课程、微课视频、各大MOOC课程,中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网以及微信公众号的资源等。线下的课堂教学则主要解决共性的难点问题、解答学生在线上不便提出的问题和检查学生的实践操作等。

2.改革教学方法:探索三个模块的教学资源开发和组织运用

(1)课前学习模块: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可将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资源(如中国国家精品课程、校内精品课程、网易公开课等网络平台上搜集到的相关视频材料、或是自己借助微课制作工具创作的微视频资源,语文教育课程网站,中小学课程资源网,微信公众号的文章,视频等)等教学资源按照专题分类整合好,并将这些资源通过微信平台、QQ群等工具发布给学生,让学生提前学习课堂教学上要用到的资源。学生课前自己通过查阅各种线上资源,根据教学目标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学习,师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微信等进行即时的交流与互动,使课程教学从“以教授知识为主”转变成“以创造性解决问题为主”的新型课堂教学。

(2)课堂教学模块:细化目标、精讲知识点。教师提炼升华学生课前学习中的问题,师生互动现场答疑。教师针对学情,精讲本节课的理论知识点,与学生讨论课前所阅读的教学资源。而线下则主要解决共性的难点问题、解答学生在线上不便提出的问题和检查学生的实践操作。

(3)课后拓展实践模块:教师应把课堂上讲解的重点、难点知识及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总结发布到微信平台、QQ群等供学生进一步分析讨论、思考。同时对于预习阶段完成的实践作业,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的教案、说课提纲、PPT、个人或小组书面报告、试讲或说课短视频等,根据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以及教师的课堂师范点评,指导,进行课后反思,修改。在个人允许的情况下可向教师和其他同学公开,接受在线点评。同时,任课教师还要准备本次课堂教学知识的拓展学习资料,并将其发布到微信平台、慕课平台,QQ群等,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学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及学习的深度。尤其是选修课,在于纵深发展,需要较为广泛深入的的阅读。

三.三模块混合学习模式的反思

三模块混合教学模式对于。这种教学模式如果要更运用得更为合理有效的话,需注意以下几点,方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强化师范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1.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特点进行教学组织

把握好课堂讲授内容与在线学习内容的比例,将线下课堂与在线两种学习内容及方式融合到一起,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总体上而言,基于课前,课堂,课后三模块的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第一,将背景介绍性的内容,安排到课前学习模块,充分浓缩,以悬念的方式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第二,将概念,理念,原则等核心理论知识,浓缩到课堂教学,以理论问题的方式敦促学生发散性地思考;第三,将参考资料,与理论相关的案例,视频等资源,安排到课后模块,以学习研讨的方式扩展学生的理论视野,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如理论部分,侧重对理论的理解及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培养实践技能的课程,侧重模仿练习为准;以拓宽知识面,促进学生向纵深研究为目的专题选修课,则侧重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和质疑能力。比如“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作为核心必修课程,线下课堂教学需注重核心学课理论知识,教学目标的认知,理解,分析质疑,答疑提问,线上学习则要安排阅读相关主题的书籍及论文,以促进对理论的拓展延伸,加深理解。语文教学技能课,需注重课堂教学的实践展示,点评,提出建议,线上学习则要注重观摩案例,进行实践练习。

2.依据学情,设计开发线上教学资源

混合学习的特点共同特点是:多媒体特性、交互性和体现学习者的中心地位。比起单一的课堂线下教学形式来说,其独特之处在其更具有情境性、更加实时性、更强的拥有感和更加随时随地学习。这种变革也给高等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提高信息加工能力,制作优质的在线学习资源,使信息技术具像化和抽象知识的能力充分融入课程教学的设计之中。混合学习中大量资源需要借助网络和移动手机平台学习。因此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开发就非常关键。网络资源纷繁芜杂,有些案例,教学设计,教学视频等,未必是起能够示范作用的,或者能适合所教的不同学生对象的,因此需要教师强大的信息筛选和加工设计能力。

“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的优势和E-learning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导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将二者结合,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1]。教师要对等手机客户端应用软件展示网络平台上发布的教案、课件、作业、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安排进行设计编辑,形成优质资源。比如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的线上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理论学习方面的,如国家及省级的精品课资源网,也可以是老师录制的关于本专业重点与难点的微课;二是实践方面的,包括基础教育中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视频与教学反思等。

广东省高校教学改革项目:师范认证背景下语文教育类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广州大学教学改革课题:基于于MOOC的师范语文教育类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中国电化教育,2004(3):1-6.

(作者介绍:李丽华,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混合学习构建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SPOC混合教学模式设计探讨
混合学习在高等教育:三类不同设计方法
SPOC平台下IPAD在初中生物混合学习中应用初探
基于Unipus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混合式学习理念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