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伟兴
【摘要】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结合新课标的理念,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了学生自学、思考、交流,教师点拨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也就是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体,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探索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问题主导;先学后教;及时训练
课堂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对构成教学的各种因素在时间、空间方面所设计的较为稳定的、简化的组合方式及其活动程序。课堂教学结构是否优化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否完成以及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结构并非固定不变的,它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习评价的不同而变化的。笔者认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主要包括教材如何处理、新课如何导入、如何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四个方面。
一、灵活处理教材,精选教学内容
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材为中心,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以学生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既要认真研究教材,更要认真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教材,精选教材内容。有些知识内容虽然是教学重点,但由于学生通过自学能够看懂和理解,这样的内容可以不教,只需通过恰当地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材料,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与同学合作交流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通过课堂练习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让学生知道掌握这些重点内容。例如,人教A版《数学4》(第2版)《2.3.3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这一节的内容非常重要,但由于学生通过自学就基本可以掌握运算的法则和技巧。所以在教學中,笔者只把重点放在例5 中。【例5】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三个顶点A、B、C的坐标分别是(-2,1)、(-1,3),(3,4),试求点D的坐标。
在直观图形的帮助下,在方程思想的指导下,向学生渗透“待定坐标法”,启发学生找出相等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并以向量的坐标运算法则为载体,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例5的解答过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笔者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以向量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为载体,不断启发学生用直接法完成例5的解答过程。欲教而不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与探究腾出了大量的时间,解决了“上课时间不够用”的问题。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因此,教法中渗透学法,教会学生学习,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教师,我们不可能一直在学生的身边去指导学生,所以教给学生一种方法,让学生终生都能受益。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二、创设问题情景,培养问题意识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坚持每节课都创设问题情境,注重课堂的引入,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也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心创设出来的问题情景,能够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的定义、定理、公理、性质、法则、公式,也能够体现数学的思想和数学方法,或者能够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使一节课产生亲和力,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积极地投入学习。以问题引导数学活动,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孕育学生的创新种子,另一方面可以引导课堂教学活动,使一节课有序地进行。例如,在学生学习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人教A版《数学4》(第2版)《2.2.1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时,笔者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景:“如果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其中一个力的大小为3牛顿,另一个力的大小为4牛顿,那么这个物体受到了7牛顿的合外力,对吗?”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学生通过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当两个力的方向相同时,合外力的大小确实等于7牛顿,当两个力的方向不同时,合外力的大小就小于7牛顿,通过师生讨论和生生讨论,结合图形的点拨,学生加深了对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理解。接着,笔者又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从A地来到B地共走了5公里,接着从B地来到C地又走了12公里,那么A、C两地相距17公里吗?”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学习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之前学生无法正确回答,他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地阅读教材,边阅读边思索,最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当A、B、C三地在同一直线上,并且B地在A、C两地之间时,A、C两地相距17公里,在几种图形的帮助下,学生加深了对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的理解。
只要设置问题有一定的目标性、趣味性和启发性,并且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原则,那么这样的问题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贯穿一节课的教学,使一节课圆满完成。
三、引导学生自学,培养阅读能力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有机结合的双边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切身感受,而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时刻要注意的环节,千万不能草率地否定学生的想法,否则会埋没学生创新的火苗。有人说:“21世纪的文盲是不会自学的人。”笔者觉得这句话不无道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这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因此,笔者每节课都安排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完成投影上的问题或者独立解决课本上的练习和习题。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自学方法,就能有效地提高自学的效果,长此以往,他们不但能积累不少的学习方法,而且能逐渐提高自学能力。在平面向量的复习课中,笔者是这样指导学生自学的:用10分钟浏览课本P72~P112的内容,边浏览边思考下列问题 ①你能从本章书中归纳出15个知识点吗?②平面向量中最基本的3个概念是什么?③向量的运算中有哪5种基本的运算?④两个向量平行与垂直时,它们的坐标各有什么关系?⑤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步曲”是哪三步?在五个问题的指导下,学生知道了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用多长时间,明确了自学的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惊人的进步,《数学4》的模块考试平均分居然超过了实验班的平均分。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而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关键是指导学生如何带着问题自学。只要教师坚持每节课在学生自学前都给予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自学,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能提高,学习成绩也能稳步上升。
四、选择讲授内容,提问讲授结合
有些老师对传统的教法(讲授法)念念不忘,总是用自己已经熟练的教学基本流程去实施教学,结果一节课下来,教师自己讲的东西很多,学生接受的东西却很少。也有老师整节课都在问,而他们的答案往往就在问题中,学生不管会不会,只要看看这位上课老师的表情就能准确回答问题,看似课堂效果很好,实际上学生真正理解的东西却很有限。这是满堂问代替满堂灌的具体表现。这种教法其实还是“满堂灌”。当然,有些老师却走了另一个极端,他们错误地认为,新课标就是要放弃过去的东西,于是生搬硬套新的教学基本流程,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觉得这位老师的课枯燥无味,毫无新意。有些老师过度地强调启发式教学,结果有些学生启而不发,这时候正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讲授时,老师却还是安排学生自己探究,合作交流,造成上课时间不够,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正确的做法是,应该大胆吸收传统的优秀成果,坚决放弃“满堂灌”的做法,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在学生困惑的时候,在学生最需要老师帮助的时候,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并作出必要的演示和必要的讲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本着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出发点,在不同的课中采用不同的教法。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也应该符合新的教育理念。使我们的课堂能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在课堂上让学生口说、脑想、眼看、手动,全方位多层次参与学习,使不同的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体会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章建跃.对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的若干建议[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