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

2019-09-10 17:06:26伍靜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5期
关键词:有效对话

伍靜

摘要:“对话教学”是当前新课改下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文中我主要谈了“为什么要从传统的‘传话教学’走向现在的‘对话教学’”和“如何进行有效的对话教学”;两个方面内容。对后者又分为四点来谈:(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有效对话的前提。(二)师生共同走进文本,是进行有效对话教学的基础。(三)抓生成性教学,是进行有效对话教学的关键。(四)正确的价值取向,是有效对话的生命。

关键词:传话教学 有效对话 民主平等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指出,由于几千年旧的传统教育的影响,儿童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时间都被束缚着。如果阅读教学仍然一味要求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文本,就不符合学生的广阔的时空。下面从两个方面谈谈我对“对话教学”的看法。

一、阅读教学的改革,为什么从传统的“传话教学”走向现代的“对话教学”?

首先,从阅读教学的目的上来看,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人的发展。然而,在“传话”式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都是以掌握知识,应付考试为目的,学生的学习完全处于一种被动地接受状态,“对话式教学”截然不同,它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的目的,尽管“对话”式阅读教学也涉及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但是,此时的知识已转化为对话的话题,知识的结论不是预定,而是靠对话生成。通过对话式教学,把学生从被动世界中解放出来,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从师生的角度看,在“传话”式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是“皇上”,学生是“臣民”两者是依从关系。这种关系的性质决定了教与学的行为方式,即教师教,学生听,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因而学生的素质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在“对话”式的阅读教学中,师生之间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在这种类似伙伴的关系中,只有当教师尊重交往、积极参与才有可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并在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建立富有生成性的对话关系。

二、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对话教学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有效对话的前提

我認为新课程改革主要就是完成由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向以直接经验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转变。

我在教学《狐狸和乌鸦》时,在课已接近尾声时,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狐狸很聪明。”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教室里一片哗然。我没有武断地下结论,而是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请同学们讨论:狐狸到底是狡猾还是聪明?于是学生议论纷纷,深入探讨。学生就狐狸是否聪明这个问题,进行着平等的交流、真诚的沟通,互相借鉴、互相补充。我们可以看到在对话中,学生由于有了表达个人感悟的途径,情感更投入。有了情感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思维和语言便产生了灵动和智慧。

(二)师生共同走进文本,是进行有效对话教学的基础

在学生与文本对话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好,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独到的感受,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只有熟读课文,有了自己的感悟和见解,才具备与同学、老师,进行对话的底气。

如在教学《挑山工》一课,我在学生交流初读感受之后,并不急于逐段细讲,而是又大胆给了学生将近10分钟的时间,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朗读课文,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和问题。把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由原来的粗浅逐步引向深入。从学生的发言来看,他们已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世界,在平常的对话中已基本把握了课文的内涵。我为就此满足,而是要求学生再读书、在思考,终于让学生抓住了文本的“矛盾点”,从而引发了学生与文本的激烈碰撞:他们如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挑货上山,不累吗?既然累,为什么还要从事这个工作?在明白了挑山工是以此为职业养家糊口,同时也为游人服务后,学生又产生了新的问题:“既然家里穷,怎么买得起那么多西瓜和凳子?既然一步踩不实就有掉下山崖的危险,为什么还要做挑山工?……从这些对话中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完全进入课文情景,正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急挑山工之所急,想挑山工之所想。整节课,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在心灵自由飞翔中,感受阅读的乐趣,他们联系生活与文本对话,跳出文本与教师对话,个性得到解放与张扬。

另一方面,教师要巧妙设计,引导学生发现疑点。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利用巧妙的教学设计引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通过与“文本对话”解决问题。如在教学《鸟的天堂》时,教师先在学生初读课文后佯装不知,与学生交流:“你发现没有,‘鸟的天堂’这四个字不仅作为题目出现,而且还在文章中反复出现,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呀?”学生点头赞同,但却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此时,教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带有“鸟的天堂”这四个字的句子;然后朗读这些句子,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通过朗读,学生纷纷质疑:

1.“这里”指的是哪儿?“鸟的天堂”是什么样的?

2.前四个“鸟的天堂”都带引号,最后一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3.前边作者说“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后边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为什么前后矛盾?

显然,这样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质疑的契机,使学生发现了教材中的疑点,从而带着这些问题,深入的阅读课文,与文本进行深刻的对话。

(三)抓生成性教学,是进行有效对话教学的关键

传统的“传话教学”问题与问题的结论都是教师先设定的。而对话式阅读教学的重要特征是“生成性”。对话的话题及问题的结论主要靠对话过程中生成。阅读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课堂上可能所发生的一切,不是教师在课前预备课中能遇见的。因此,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围绕某一话题进行对话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欣赏学生的“真情告白”与此同时,教师要及时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的话题,对于师生对话中出现的即兴创造的火花,教师应敏锐地捕捉它,并予以引燃,是不同的体验有一个交流和争辩的机会,从而超越预先设定的目标。

(四)正确的价值取向,是有效对话的生命

一位教师教《落花生》一课,在讲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说说自己更喜欢谁,学生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于是教师让学生展开辩论,最后,“桃子石榴派”战胜了“华生派”“做人不仅要对人有用,而且还要讲体面”的观点占了上风。这位教师看起来确实是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学生的阅读体验,对文本进行了多远的解读,可是忽略了文本基本的价值取向,违背了作者创作的初衷。文本本身并没有否定桃子和石榴的价值,而是突出赞扬了落花生的朴实无华,更加实用。作者借落花生来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品质,就是注重实效,默默奉献,不图虚名,不求炫耀。这种品质即使在当今社会仍然很宝贵。一篇课文有公认的价值取向,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人文熏陶的基本材料。人文价值是文本的核心。在教学中,如果这一核心不能得以体现,即使课堂气氛在活跃,对话的氛围再好,也能称其为成功。

阅读教学中有效、生动的对话,是学生在教师搭建的平台上展现对文本的独特感悟、分享智慧的过程。深刻的感悟是进行积极、有效对话的前提。只有读得越多,想得越深,感悟才会越丰富。这样,对话就会成为“一口泉眼”,不断涌出现货的水来。

参考资料:

1.李俊《把握文本,让对话更具活力》/《小学教学参考》

2、陆青春《课堂“有效对话”的基点在文本》/《小学教学参考》

3、邓秀娣《走向文本,多向感悟》/《小学教学参考》

猜你喜欢
有效对话
构建有效对话创设灵动课堂
小学英语课堂中开展有效师生对话的策略探究
未来英才(2016年24期)2017-05-02 08:13:27
艺术的提问 有效的对话
有效对话——让儿童的灵性在课堂上飞扬
提高中职英语课堂“有效对话”的策略
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
考试周刊(2016年15期)2016-03-25 02:38:34
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对话教学
中职英语课堂中“有效对话”的研究
适应学生的成长需要 进行课堂的有效对话
有效对话,构建灵动的品德与社会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