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烽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需要班主任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指导.班主任需要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学生身上,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性是问题解决的关键.本文主要就班主任工作的有效开展为内容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探讨,希望对广大班主任开展工作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开展;有效性;策略
班主任的工作是对班级进行有效的管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而班级是由独立存在的学生个体组合而成的.他们在兴趣、认知、情感方面各不相同.班主任需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他们的学习成长.开展班主任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
(1)坚持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行为表率
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主要通过“言教”和“身教”两方面起作用,往往 “身教”更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某些行为准则,首先要自己能够做到做好,再要求学生去做才会有说服力.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在没有形成自己的行为意识和行为习惯之前,就会从教师那里进行模仿动作. “什么样的老师就带出什么样的学生”就说明了教师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所以我们班主任在自己的工作中要处处给学生树立榜样,做到以身作则。
(2)深入了解学生,清楚学生的成长诉求
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个体差异明显的学生.要想做好班级工作,了解班级学生情况是前提.这包括学生集体和个体两方面的研究内容.在学生集体方面,了解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水平,班级意识和班级管理等情况,为制定整体的班级管理规划提供参考意见.在学生个体方面,教师从他们的家庭情况、成长经历等周围环境分析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再从个体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学业成绩和思想品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了解.能够针对学生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实施有教无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帮助每个学生个体实现身心地健康发展.这需要教师以真诚的态度去理解学生,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要倾注关怀和爱心,当学生体会到教师无私的爱和关怀时,会对教师产生信赖感,对教师的要求都乐于接受和认真执行.
(3)健全规章制度,强化日常管理
班级生活是集体生活,离不开规章制度对学生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和规范.所以,班级管理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的行为活动能够有序地展开.在班规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经过民主制定的方案,学生们在执行起来才会更加自觉.班主任随后的工作就是要保证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对于各项奖罚措施必须做到言出必行,行出必果.從严治班才能体现班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才能保证学生认真遵守.这是实现班级管理有效有序的制度保障.但是这里的严也不是毫无人情的严酷和严厉,而是严的合情合理,严的令人信服,严的能产生教育意义.对学生要求严格,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选拔优秀干部,培养学生的自管自治能力
班干部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得力助手,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班干部队伍,可以达到一举数得的效果.这即可以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又可以使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同时还能对其他学生形成一种模范效应,从而带动全班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所以,班主任要精心选拔班干部,尊重学生的民主意见,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综合考量,通过广泛听取意见和深入观察研究,确定最佳适合人选.这些入选的学生会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进而会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到班级管理中,同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全面的发展和进步.随后,班主任要对班干部进行能力培养,通过理论学习和工作方法训练,提高其班级管理水平和能力,大胆放手地让他们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勇敢去进行管理,帮助他们树立威信,帮助他们分析工作出现的问题和指出改正策略,同时加强班干部之间的交流合作,使班级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能够有效连接,从整体上实现班级效益的最大化.
二.形成教育合力,借助外在作用
班主任的个人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每个学生的方方面面都能做到及时有效的管理,这时候班主任就需要借助学科教师和家长的力量,沟通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对学生管理上达成统一的态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各方有效配合对学生行为进行引导和监督.
(1)学生的管理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学校和家庭是为学生学习成长保驾护航的两个方面.家长会是进行家校沟通的一种非常普遍方式,班主任要非常重视家长会的开展,确保会议的质量,在对学生的教育发展问题上能够达成有效共识.家长会的探讨内容可以丰富多样,以促进学生成长为目的.比如可以请优秀家长分享教育经验,其他家长可以从中借鉴有益的方法;也可以是学科教师讲述学科规划和教学任务,让家长对学生的学习进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针对个别学生的教育问题,班主任还可以采用家访等其他沟通形式,家长和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对各方面的信息进行有效沟通,针对学生制订个性化的教育辅导方案,家校共同努力为学生成长提供有效的教育措施.总之,就是要把家长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密切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动态,不能把学生的教育全部推给学校和教师,家长的家庭教育和班主任的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形成全方位的正确引导.
(2)学生的培养需要各学科教师的共同配合.
小学生学习科目类型并非只有一种,所以会接触多位授课教师.虽然学科教师对学生的接触和了解都不如班主任那样深刻和广泛,也不像班主任一样对学生工作具有统筹全局的责任.但各位老师也是学生学校生活中的重要一环,要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长远发展肩负起教师的责任.班主任要和各科教师及时沟通学生在不同科目上的学习表现,分析背后原因,认真聆听认可教师给予的意见做到及时调控和掌握学生们的思想行为和动向,采取相应教育手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要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班主任管理能力,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实现学生的学习进步和能力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有效开展[J]. 邢艳丽,张富学.才智.2015(29)
[2]如何实效开展小学班主任工作[J].宋贤梅,宗丽,宗杰.新课程(上).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