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风林
【摘 要】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个性受到压制,课堂缺乏趣味性、愉悦性,学生难以对语文产生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新的教育理念走进语文课堂,要求教师建设高效语文课堂,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语文,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困境;高效课堂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未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完全以自己的教学思路为主,借助固定的教案展开教学,的教学方法也过于落后,使得学生对枯燥的课堂并无兴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相应的主体地位未得到体现,导致学生难以进入学习状态,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因此,重视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素质教育形式化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追求新课标,追求缤纷多样的课堂,口若悬河,呈现靓丽的课件,展现自身的教学亮点,语文课堂看似有趣,实则脱离实际。若教师仅重视追求教学技巧及形式,势必会淡化学生的发展,会使学生应接不暇,无法掌握重点,难以收获好的教学效果。将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引入教学,符合新理念发展的趋势,但核心在于有效结合教学实践、学生的特点,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进行新方法及新思路的应用。
3.应试教育困扰
在一定层面,素质教育存在的本质是打破应试教育,两种教育模式截然不同,另一层面,素质教育是应试教育的更高级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机制的影响,无法完全摆脱老一套的教学模式。譬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重视知识,忽略对学生人格、心理、精神等品质的培养。应试化教学模式的开展,大大限制了对学生思维能力意识的培养,对学生长远的发展十分不利。针对以上教学问题,结合新课标倡导的高效课堂教学理念,想要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教师应当创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需要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并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保证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1.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需要构建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所谓“高效课堂”即能够最大化的对课堂教学功能充分发挥,也就是在45分钟之内对教学任务目标的最大化完成,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真正达到教育教学三维目标,创造最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具体要求为: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枯燥的课堂氛围;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根据学生特点及需要,合理选择课堂教学手段。课程氛围的营造,还应当注重新型教学资源的引入,将多媒体教学资源应用,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使得学生能够在多维度的背景下开展学习,学生在丰富活跃课堂氛围下的学习,教学有效性能够得到有效地提升。
2.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还需要充分调动学生情绪
游戏作为学生所乐于能够接受的方式,更作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學的有效手段。所以通过展开课堂教学游戏,作为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渠道,能够让学生自始至终的感受到成功,进而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效增强,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具体要求为: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及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教学节奏,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不断地基于教学实践,开展具有探索式的教学游戏活动也是关键的。例如,基于课文的学习,对于其中的重点句段,重点场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使得学生在思维层面的碰撞中得到提升,对于学生综合意识的养成同样有利,关键是提升了学生参与教育的兴趣,促进了对于学生情绪的调动。
3.要对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加以尊重
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还需要对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加以尊重,需要切实考虑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实际,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真正把课堂的教学时间归还至学生,引导学生可以作为课堂学习的主角。学生也可在自主发现过程中,真正感受到知识的兴奋感,让学生真正明白“我能够思考,能够自主解决问题。”并且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自主意识认知不断增强,真正创造活力语文课堂。法国著名哲学家笛卡尔曾经说过:我思故我在,帕斯卡尔也曾经说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让学生思考的重要性。具体要求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及教学能力
要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根本还需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及教学能力。教师不能依赖教学参考书来实施课堂教学,相反要练就阅读、写作的真本领。钻研文本,有了自己独特的体会与见解,上课时就不会人云亦云。自己的钻研所得,虽是不知名的小花,由于植根泥土,却容易打动学生的心,因为它鲜活,因为它带有泥土的芳香。从学校的层面而言,积极鼓励老师开展自我学习,自我进步十分关键,不断地激励老师开展教学研究,全面地提升教师的素养,不论是对于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还是对于学生知识能力以及素养的提升,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教学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让我们每一位教师以自己的尽心尽力来感动学生、感动家长、感动社会,还母语教学应有的地位,建设我们美好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于漪.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浅谈[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
[2]衣华玲.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收尾方法[J].吉林教育,2013(2)
[3]费洪珍.语文课堂个性化教学初探[J].吉林教育,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