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应用阿托品联合短时遮盖治疗的疗效观察

2019-08-17 11:17张佳娟魏承丽鲁诚禹建羲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7期
关键词:患眼阿托品弱视

张佳娟,魏承丽,鲁诚,禹建羲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眼科,河南 新乡 453000)

弱视是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多发于9 岁以下儿童,临床主要表现为单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对比敏感度下降且无立体视觉等,若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可致视力丧失,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因此近年来如何有效改善患儿弱视情况得到临床的密切关注[1]。临床发现人类视觉系统具有一定可塑性,通过相应治疗及精细化锻炼能有效提高患者视力、改善弱视情况,遮盖法是临床弱视治疗的常用手段,操作简便、费用低且无创[2-3]。但大量实践表明对于一些弱视情况严重患儿单以短时遮盖治疗,对患儿视力恢复效果有限,因此有学者提出联合药物治疗来提高视力。临床发现1%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能通过抑制健眼神经元活性、视觉皮层发育,从而起到改善患儿弱视的目的[4]。观察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72 例弱视患儿以短时遮盖、阿托品配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 4月本院收治的72 例弱视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经检查确诊,均为单眼弱视,均未接受过任何弱视治疗,且无言语障碍,无眼部手术史,未合并眼底、屈光间质、眼前节病变,无用药禁忌,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对照组35 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3~12岁,平均(6.9±1.2)岁,病程3~17 个月,平均(10.1±2.3)个月,弱视程度:轻度14 例、中度19 例、重度2 例;观察组37例,男 21 例,女 16 例,年龄 2~11 岁,平均(6.7±1.3)岁,病程 3~16 个月,平均(9.8±2.1)个月,弱视程度:轻度15 例、中度20 例、重度2例。两组患儿病程、性别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在确诊后,行短时遮盖治疗及常规眼科检查,将健康眼以眼罩罩住,2~5 岁患儿遮盖时间为5 h 以内、6 岁以上患儿遮盖时间为6 h,同时根据患眼视力情况配戴屈光矫正眼镜进行视力矫正,每月复诊,根据患眼视力恢复情况调整遮盖时间。

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1%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2295,产品规格:2.5 g∶25 mg,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每日睡前涂于患眼下睑结膜囊中,用药后轻微压迫内眦部(5 min),用药20 d、停药7 d,注意用药后在光照强烈处需佩戴墨镜或遮阳帽。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对患眼给予穿珠、描画、插板等训练,同时行色光功能训练。

1.3 疗效评价

观察患眼视力及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评估患儿疗效差异,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视力采用国际标准E 视力表进行检测,P-VEP 采用全自动视觉电生理检查仪(型号:APS-2000AER,重庆康华瑞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检测,观察P100 波潜伏期和振幅的电位变化。疗效评判标准[5]:以患儿治疗后视力改进两行以上或处于第一行,且半年后视力复查保持在0.9 及以上为显效;以治疗后视力改进两行,半年后复查视力值保持在0.7~0.9 为改善;以治疗视力提高及半年后复查视力值未达上述要求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改善)/总例数×100%。本次不良反应观察:皮肤、黏膜干燥,面部潮红,心动过速,发热,眼睑发痒、红肿及结膜充血等现象。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试验数据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P-VEP及视力治疗前后变化

观察组治疗后P-VEP 潜伏期低于对照组,PVEP 振幅和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P-VEP 及视力治疗前后变化 (±s)

表1 两组P-VEP 及视力治疗前后变化 (±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7 35 P-VEP潜伏期/ms入院时108.1±9.7 108.7±9.4 0.266 0.791视力治疗后98.5±8.5 102.6±7.4 2.178 0.033 P-VEP振幅/μV入院时18.9±5.4 18.4±5.3 0.396 0.693治疗后23.8±4.6 21.0±4.0 2.749 0.008入院时0.3±0.1 0.3±0.1 0.000 1.000治疗后1.0±0.2 0.7±0.1 7.979 0.000

2.2 两组疗效观察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3%,高于对照组的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统计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低于对照组的 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疗效观察 例

表3 两组不良反应统计 例

3 讨论

儿童弱视发生与视觉发育异常有关,患儿受斜视、光学散焦、环境及形觉剥夺等因素影响,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及视觉发育异常,从而导致视觉立体成像功能异常且视力降低,若不及时治疗可引发失明,给患儿的生活质量及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6-7]。

临床发现健眼会对患眼产生抑制性,因此治疗重点在于减轻眼部抑制性。本次试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2.9%,表明遮盖法在弱视治疗上具有一定积极性意义。根据遮盖时间可分为短时遮盖和全天遮盖,考虑到患儿年龄较小,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全天遮盖患儿依从性较差,故而目前临床上比较推荐短时遮盖。通过遮盖健眼,来减轻患眼抑制,并通过相应的穿针和描画等训练,来刺激患眼发育、视网膜成像清晰,从而逐渐恢复视觉功能并提高患儿视力,达到治疗目的[8-9]。本次试验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3%,高于对照组的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短时遮盖、阿托品配合治疗效果较好。使用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能麻痹患儿睫状肌,解除眼部平滑肌痉挛,使患者健侧眼成像模糊,抑制健侧眼的神经元传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健侧眼视力下降,进而促进弱视眼神经传导的增强,视皮层及视觉通路的发育,达到改善弱视眼视觉功能的效果[10-11]。

P-VEP 是反映视路、视网膜黄斑区及视皮质功能的敏感指标,弱视患者由于视觉冲动降低、视皮层驱动细胞减少,突触传递电反应速度减慢,导致临床多表现为振幅降低与潜伏期延长[12-13]。本次试验观察组治疗后P-VEP 潜伏期低于对照组,P-VEP 振幅、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表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低于对照组的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试验的结果表明阿托品联合短时遮盖治疗的弱视患儿视觉功能恢复较好,安全性高,不易产生不良反应。分析原因为遮盖疗法让患儿以患眼视物,但由于视物不清导致部分患儿会用健眼视物,影响治疗效果,同时长时间遮盖后遮盖处皮肤透气较差,易出现皮肤干燥、发热等不良反应[14-15]。与阿托品配合能缩短患眼遮盖时间,减少相关不良反应发生,同时使用阿托品会一定程度降低健眼视力,从而不需要家属监督,便能有效避免患儿不自觉用健眼视物,这有利于减轻患眼抑制[16-17]。并且使用阿托品能刺激患眼,从而促进患眼的视觉发育,所以短时遮盖与1%阿托品眼用凝胶的配合应用能从不同途径来提高弱视患儿弱视眼视力并改善双眼视觉功能[18]。

综上所述,临床弱视患儿以短时遮盖、阿托品配合治疗,弱视眼的视力得到显著提高,视觉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疗效理想,且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患眼阿托品弱视
囊袋张力环植入对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中央角膜厚度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影响
低浓度阿托品不是近视防控的“神药”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眼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前后OCTA变化及与视力的相关性研究
HPLC测定洋金花中阿托品的含量
用基于络病理论的针药结合疗法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效果观察
0.01%阿托品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控制儿童中低度近视进展的临床观察
为什么弱视的蝙蝠可以在晚上飞行?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治角膜炎/治白发
屈光不正性、屈光参差性及斜视性弱视的位置辨别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