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傅国文
“ 学问之道 ,先知而后行 ,饮食亦然” 在讲怎么做饭做菜之前 ,要先讲须知 。
茹菲:
文学博士,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国文教师。为即将出国高中生开人文课程,编有高中国文读本《家国天下》,办个人公众号“太傅国文”,历载往期给学生预习的讲义。
南京师范大学有个随园校区,从前是袁枚的随园,是曹雪芹的爷爷曹寅所建。曹家被抄家后,园子归继任江宁织造的隋赫德所有,后隋赫德又被抄家,园子被袁枚买下,取名随园。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号随园老人,活了82岁,可谓长寿。他24岁先在翰林院做庶吉士。英宗后有惯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故此庶吉士号称“储相”,能成为庶吉士的都有机会平步青云。清朝时汉人大臣中,亦多出于翰林庶吉士。所以袁枚的起点非常高。
但是袁枚的毕业考试,因为满文没学好,所以没有留馆,乾隆七年(1742年)被外放当县令。另一种语言的学习,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袁枚此人,性子最是不耐烦,书法也不好,就是不耐烦每天练字。他曾任江宁、沭阳、上元等地知县,声誉很好。33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自此,他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
袁枚年幼的时候家贫,做了几任知县,就有了很多钱,“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古人诚不欺余啊。有种说法是袁枚受贿只收有钱人的钱,穷人送钱他绝不收,所以可以名利双收。我最佩服的,是袁枚的生财有道:袁枚一直推崇通过经营陶器致富的范蠡,反对空谈心性,坐吃山空的文人。随园能够风光40年与袁枚的筹谋经营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他的经营才能才保持了随园这个文化公司的良性运转。
袁枚八十二岁去世前,留下了“田产万金,余银两万”,并托给其学生帮助经营生息。正是在雄厚财力的支撑下,袁枚才能供养族人读书,过着风流倜傥、潇洒自如的隐居生活。更有条件得以四处交游,探寻各类趣闻逸事,从事创作活动,成为乾隆年间的文坛巨擘。
袁枚算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他的身份有很多种。
他首先是地主。购买随园后,又将随园东西方向的山林田地购置下来,分租给十三户人家种植各类粮菜果木、饲养家禽。这样袁枚不但可以坐收地租,而且每日所需之菜肴也由租户供给。袁枚还在安徽滁州购买田地,并将土地出租,收益颇丰。他在江北也广置地产,人家玩房地产玩得很是得心应手。
然后他是个文人。他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笔与大学士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他还是个商人。自己写书、自己印书、自己销售。袁枚的著作属于畅销读物,收入自然不低。《清史稿•袁枚传》载,袁枚所著《随园集》有三十余种,上自公卿王侯,下至市井小贩,皆知其名,甚至海外也有慕名来求其书者。高丽使臣团来中国时,偶尔读到袁枚的诗集,为之倾倒,便购买了数十部回国赠人。此后高丽来中国以高价购买袁枚书集者络绎不绝,袁枚的书一时洛阳纸贵。
由于他是名人,有名人效应,袁枚润笔费就可以狮子大开口,不管是墓志碑记,还是祝寿贺文,只要给足银子,绝对服务三包。所以时常有富户为一篇墓志铭而送千金者。据载,扬州有安姓巨富,刻了一部书,以两千金的价格请袁枚题跋。
最后,袁枚还是个教师,他还升帐授课,招收学生,而且招收女学生,因为有名嘛,所以学费定得很高,但送子弟随袁枚读书者仍络绎不绝,学费收入也非常可观。
这五种经营渠道与方式,与我们现在流行的经营颇为相似——出租房屋收取房租;写书拿稿费;题字卖字画;出版印刷畅销书;开学堂办教育;名人广告效应。
经济自由是精神自由的前提,袁枚不缺钱,又与省部级高官尹继善交好,这日子过得太舒服自由了。
袁枚自称他有三好:好味、好色、好财货。他常说:“人不风流空富贵”。他排在最前面的是好味,袁枚追求色香味俱全,他曾在《品味》一诗中写道: “平生品味似评诗,别有酸咸世不知。第一要看色香好,明珠仙露上盘时。”他遍集天下美食名点,编辑成册,名为《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很好读,除《序》外,全书共分十四“单”、也就是十四章。每章若干条,合起来有369条。第一、二单是一般总论概述,其余皆为各种菜点、粥饭、酒茶等的做法,大到山珍海味,小到粥饭糕点,从选料到品尝都有所阐述。而且还很有学术精神地点名此菜出自何人之家。
“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饮食亦然”。在讲怎么做饭做菜之前,先讲须知,就是做饭的一些基本原则,用料要讲究顺其天性,洗刷要讲求顺其纹理,调剂因物而异,火候要相时而动,另外诸如时节、忌戒等等,都一一讲清楚,毫不马虎。比如袁枚要求菜:“味要浓厚,不可油腻;味要清鲜,不可淡薄……如果一味追求肥腻,不如吃猪油;如果只是贪图淡薄,那不如去喝水。”
他反对请客的时候动辄海参燕窝,还反对一摆一大桌或几大桌,不仅浪费,而且无聊。一个好厨子费尽心力一日也只能做四五道好菜,这就很了不起,搞一大桌子,质量怎么保证?哪里能吃?这才是真正美食家的生活。
袁枚的母亲很会做菜,羹汤也做得很好,把袁枚妻妾的烹饪手艺也调教得很好,所以袁枚就在美味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地追求下去了。
袁枚家有个大厨叫王小余,此人厨艺极高,很有个性,深得袁枚信赖。《随园食单》里面很多理论,其实都得益于王小余,比如王小余认为一桌好菜,三分靠烹饪,七分靠采办。你得买来好菜,才能做得出好菜。就跟学校最重要的是生源,你得招来好学生,才出得来好成绩,光讲理念,光逼迫老师有什么用呢?
王小余说,厨子就像医生,用心诊察菜物的特性和食客的好恶,审慎地使用材料,炒菜全神贯注掌握火候,慢火煨炖,都要点上线香来计算时间。上菜的时候要浓的咸的在前,清的淡的在后,吃累了,上辛辣振奋味觉,酒多了,上糖醋开胃醒脾。
王小余在随园做了将近十年,他死后,袁枚一直怀念他。还写了一篇《厨者王小余传》。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篇厨师的传记。
《随园食单》这书很好买到,我们可以在里面找些好做的菜自己试试去做。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