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丽娟
纵观初中语文教材,我发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除了单元突出的民风、民俗、乡音、乡情的重点之外,其中有四篇文章涉及美食,确实,“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当今的中国,每座城市外表都很接近。唯有饮食习惯,能成为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标签。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想必这就是味道的魔力,它不仅能烙进人的记忆里,也能渗入人的情感,甚至成为贯穿人一生的印记。”(《味蕾上绽放的爱》)从袁枚的《随园食单》到现代的许多美文,都有关乎美食的情结。由此,我想到学生平时的作文思路狭窄,内容空洞,而作文中我们都喜欢的“美食”却是我平常忽视的重要的写作素材——一个疗救学生写作的“食单”,既然如此,我为何不在美食上做文章呢?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前辈的教育理论深入浅出地告诉我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都应依据学情而定。
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对教材挖掘的深度或角度不同,学生的学习和呈现也可以出现多元化的态势。于是,我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抓住如下两点分步进行写作指导教学:
一、抓住契机,适时而导
孩子爱吃爱玩是天性。谈到美食学生都津津乐道。在八下第四单元的教学中,说到“美食”课堂出现前所未有的活跃和热闹气氛。文中“质细而油多”,“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的高邮咸鸭蛋,《春酒》中用黑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两粒橄榄精心酿制而成的醇香诱人的“八宝酒”,“杨家”粘软香甜的茶汤。再上“烤白薯哇真热乎”的吆喝,在使人垂涎的同时,不禁让人联想到了日常自己喜欢的美食。
于是我也让每个学生写出“我最喜欢的一道菜”,并作为建议呈报学校膳管会。要求写出菜谱(有主料、辅料、菜肴特色)和制作方法,有不清楚的允许打父母电话或周末回家询问并观察,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细小的局部写好,学生积极性高涨,连平常都写不出随笔的同学都按时并且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做老师的虽然很少有机会带学生进入社会生活,但是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制造一种“微观”的生活,见微知著地引导学生获取生活素材。不只是在写作课布置作文,而是随时抓住共鸣和瞬间闪现的灵感,见机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写作。
二、根据学情,分层定教
这样菜谱一类的随笔,显然是为了照顾讨厌写作的学生,激发了厌烦写作的学生的写作欲望。作为一个初中生,这样的习作是远远不够的。但习作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渐进的过程也应根据学情寻找一个情感抒写的突破口,以此来确定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为了不同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又寻找相应的契机——借助单元同步阅读训练中的一篇《爱的盛宴》来延伸写作,《爱的盛宴》一文中的母亲为了久远未归的儿子,准备了一席盛宴——儿子最爱吃的饺子。当她品尝到先试煮的两个未放盐时,她深深地责怪自己。后来,她向邻居借来注射器,然后向每个饺子注进盐水。终于,她让儿子吃上了鲜美的饺子……此文读后,学生很是动容。
于是我借题发挥:好多时候就是这样“妈妈的辛苦不让你看见,温暖的食谱在她心里面”。
再适时引导,问: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一次“爱的盛宴”,为了你最喜欢的一道菜,为了迎合你的口味,你的妈妈或者奶奶不管自己有多辛苦,也要把最好的给你,让你弥久难忘?而你有没有偷偷去关注过小小厨房里的发生的一切呢?
于是学生在课堂中讲述自己也曾有过的一场盛宴。
最后布置《爱的盛宴》同题作文,要求学生叙述亲历的事件,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有了这样的美文示例,再加上学生最爱的美食和人世最美的情感体验,最后让学生完成一篇《爱的盛宴》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作文讲评课上,我又通过播放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四集,让学生领略更多的饮食文化,让其深深地感受到:“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舌尖上的中国》)
《语文课程标准》如此阐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写作要“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一道美味的菜肴常常会让我们感怀一种特别的情愫,想念一位深爱的人,抑或怀念一段难以割舍的往事。除此而外,我提醒学生还可关注与饮食有关的餐桌礼仪、餐具文化等,如此不断深入地引导学生,不断拓宽思路,避免学生写作素材的缺乏、内容的空洞、题材的陈旧。
如今,写作训练大多是以命题的形式来进行,命题作文其实限制了学生表达的自由,从某种角度来说也伤害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尤其是针对不会写作文、讨厌写作文的学生,平常的练笔不要总是给个作文题就让学生绞尽脑汁、搜索枯肠地写作,学生本来就对写作文有畏难厌烦情绪,你只画个“鱼钩”就想钓上“肥美的大鱼”,成功的概率很小,这样死板的作文课只能让学生说到作文就兴味索然。语文教师作为学生写作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先抛鱼钩总是不够明智,应根据学生已有的习作水平,充分利用有利的时机来吊起学生的“胃口”。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本深入挖掘课本中的写作资源,引导学生重视课本,回归课本,从课本中获得尽可能多的情感共鸣,以利于学生联系实际,拓展写作思路,寻求最佳的立意角度,写出有创意有见地的文章来。以学定教,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余姚高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