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晓霞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便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案,推动新型教学课堂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推动教育改革的全面发展。数学学科的学习具有复杂性、逻辑性强等特点,同时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知识密度增大,知识抽象,知识独立性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接受能力也逐渐提高,但由于高中阶段学习科目较多,要想学好数学,提高综合能力,还需要学生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同时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推动数学学科教学改革,重视教学方式的改进。基于此,针对高中数学数形结合教学的有效运用谈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形结合;教学方式;有效运用
高中教学教材内容多而杂,集合、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三角函数等数学知识都具有抽象性,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严谨的思维判断能力,深入研究数学知识点,解析数学问题。高中生处于高压的学习环境之下,虽然有着较强的求知欲,但缺乏一定的耐心,面对较为复杂的数学题目缺乏细心钻研、总结经验的耐心。因此,要想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能力,课堂教学十分关键,面对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应推动数形结合教学,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知识点,通过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从而推动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提高解题效率,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一、谈谈高中数学数形结合教学的使用策略
传统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以数学教师授课为主,数学教师通过板书等形式将知识点呈现在学生面前,讲解相关例题,再布置课后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解题能力,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而随着教育改革的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教师应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相对初中数学,高中数学复杂难懂,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课堂的任务和学习任务较重,使用数形结合教学,便于学生理解知识点,推动数学学科的深入学习。数学教师在进行相关知识教学时,应该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根据题目内容及解题要求画出相关的数学图形,通过图形来解析题目的深层次含义,挖掘重要信息,并通过数形结合,分析题目,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提高解題能力与解题效率,打造高效率课堂。
二、有效提高高中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高中数学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在数学学习中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通过数形结合教学,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理解数学,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详尽化。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将数学概念及数学结论通过文字的形式传授给学生,通过例题讲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但长时间的单一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感觉到枯燥,无法提高学习兴趣。数学教师通过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将数学概念细化成图形并表现出来,在图形的变动中体会相关数据的变动,比如在三角函数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对比不同的数学图形,在对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数学结论,从而加深印象,推动学习能力的提高。许多数学知识点的学习都涉及数据变动的分析,比如在解析几何的学习中,常研究动点的变化,通过数形结合的教学,画出解析几何的图形,在图形上分析动点的运动过程与运动规律,得出普遍规律,在分析与总结的过程中,学生也能更好地辨别不同图形在不同状态时的不同点与相似点,提高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以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提高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框架
图形在数学中的运用往往能提高数学概念的直观性与可读性,方便解题者对题目的分析与研究。教师通过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勾画数学图形,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分析,在对题目及图形的分析过程中,学会从多方面解答数学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中,归纳相似知识点,形成全面的数学概念体系。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系统的知识框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数学教师课堂改革的进行,探索新型课堂。
四、提高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推动数学课堂改革
高中生数学学习兴趣是学习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数形结合教学在数学中的应用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发掘数学学习的乐趣,在画相关数学图形时,便于数学教师与高中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遇上重难点时,学生能够更好地提出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教师也能够利用图形,数形结合,帮助高中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加清晰地将数学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
参考文献:
[1]王宝玉.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方法的有效思考[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6).
[2]王林.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方法的有效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9).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