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心理文化实践对高职医药类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

2019-05-06 01:06吴煜辉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控制组师生关系维度

吴煜辉,张 丽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空间,以潜移默化的熏陶为途径的一种教育载体,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校园心理文化是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良好的校园心理文化能够营造全员关注、师生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能有效改善学生对心理健康工作的接纳与认识,进而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有研究表明,医药类专业学生的心理问题患病率约为普通大学生患病率的两倍,这说明高职医药类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还任重道远[1]。因此,探讨高职校园心理文化氛围的育人途径,探寻两者的结合点将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某高职院校17级药学专业大一两个自然班为研究对象。一个班(n=40)为实验班,参加校园心理文化实践。其中,男生8人,女生32人。年龄18~20岁,平均年龄(19.03±0.66岁);一个班(n=41)为控制组,不参加校园心理文化实践。其中,男生6人,女生35人。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19.41±0.92岁)。所有被试总体特征为身体健康,无明显心理障碍。并与实验组成员签订了“班级心理文化实践知晓承诺书”,要求班级成员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积极参加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织的“八个一”校园心理文化实践活动,无故不得缺席。

1.2 研究工具

1.2.1 Piana师生关系量表 该量表由美国心理学家Piana编制,是世界范围内最常用的研究师生关系的量表之一,共有28道题目。中国版本的Piana师生关系量表由王耘等人修订而成,共有18道题。按“是”、“否”计分,“是”记1分、“否”记-1分,所有项目相加即为师生关系的总分,分数越高表示师生关系越紧张[2]。经国内多项研究证实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用来测试高职师生关系。

1.2.2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该量表由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等编制,共有28道题目。按“是”、“否”计分,“是”记1分、“否”记0分,满分为28分。总分在0~8分之间,说明在与人交往方面的困扰较少;总分在9~14分之间,说明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往困扰;总分在15~28分之间,表明交往困扰较严重。

1.2.3 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 该量表由北京师范大学方晓义、沃建中等人编制,共有60道题目组成。按“不同意”、“不太同意”、“不确定”、“比较同意”、“同意”依次计1~5分。量表分“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校园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满意度”7个分维度[4]。经国内多项研究证实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国内研究多选择本量表来评价在校大学生的适应状况。

1.3 方案设计

本研究按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时间系列设计。在实验开始前,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分院心理辅导员共同商讨、制定出“八个一”新生校园心理文化实践活动方案,即组织实验班在大一上下两学期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八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活动内容涵盖心理适应、人际交往、班集体建设、心理科普、生命教育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整个实践活动由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2名专职心理教师和分院心理辅导员共同指导,时间跨度为一学年,每次活动在2~3小时左右,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控制组则处于常态的自然学习生活状态,不参加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织的教育活动。实验开始前及八次干预活动结束后,实验组和控制组成员都填写心理健康状况问卷,实验组成员还填写自编的《校园心理文化实践活动反馈表》,并对一年来的个人成长情况进行小结。

1.4 统计处理

实验前后所有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

2 实验结果

2.1 干预前后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差异检验

为探讨干预前后,实验组与控制组组间差异,本研究分别以师生关系、人际关系及心理适应性为因变量,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1。

从表1可见,在校园心理文化活动实践前,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师生关系、人际关系及心理适应性方面差异不显著,这说明本研究所选取的两个自然班是同质群体;经过为期一年的干预后,实验组完成了八次心理实践活动,实验组在师生关系三个维度及总维度、人际关系、心理适应的总维度及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择业适应、自我适应及满意度五个分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控制组,而在校园适应和情绪适应分维度则没有表示出显著差异。

表1 干预前实验组与控制组组间的显著性差异检验

2.2 干预前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差异检验

为探讨干预前后,实验组与控制组组内差异,本研究分别以师生关系、人际关系及心理适应性为因变量,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2。

从表2可见,实验组在经过一年的校园心理文化实践后小组成员在师生关系、人际关系及心理适应三个量表的总维度及子维度上都达到了显著差异。这说明,校园心理文化实践活动对高职新生的师生关系、人际关系和心理适应能力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控制组成员在师生关系分维度及总维度、人际关系维度以及适应总维度上则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但经过对适应分量表的统计分析发现,虽然控制组没有参加有关的文化心理实践活动,但在经过一年的大学适应后,控制组成员人际关系适应维度和自我适应分维度也达到了显著差异。

2.3 实验组对干预活动的评价情况

为评估校园心理文化实践活动的成效及收集学生对该活动的建议,本研究结束时请实验组成员填写了《校园心理文化实践活动效果评价表》,并要求每位同学对自己一年来心理的变化做一个评估,结果实验组在6个评价项目上表示“赞同”和“非常赞同”的均在80%以上,即在六个评价项目上都获得了较高的认可。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定量研究的方式探讨心理文化实践在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方面的实证依据,经过一年的改革与探索,本研究证明通过开展校园心理文化实践活动,可对高职医药类学生的师生关系、人际关系及心理适应等心理健康状况方面产生积极改善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3.1 校园心理文化实践活动可以增进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发生在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不仅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效果,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状态、人格健全等,对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5]。本研究中设计的校园心理文化实践活动都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分院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参与下进行的,正是通过系列的师生交往活动,学生与老师有了一个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的机会,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因此本研究结果证实了在医药类新生班级中开展心理文化实践活动的确可以有效地增进师生关系,也就不难理解了。

3.2 校园心理文化实践活动可以改善人际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际关系是预测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关注学生的交往就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高职新生的人际交往更多的是体现在与本班同学的交往上。因此,高职学生教育管理部门要鼓励学生多参加班级集体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表露自己、彰显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找寻自己的价值。本研究所设计的“八个一”校园心理文化实践活动都是基于班集体活动考虑,全班同学一起参加,而且事先签订了活动契约,约束学生不得无故缺席。通过一年来八次集体活动的锻炼,每位学生在活动当中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如我们最后一次“青春留忆”心理剧晚会就是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参加到某个剧目中去,在心理剧排练和表演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了与同学沟通交往。有研究表明,团体心理辅导或训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社交回避与苦恼、交往恐惧、羞怯、社交孤独的干预不仅有短期改善效果,而且有长期的巩固与加强改善效果的作用[6]。

3.3 校园心理文化实践活动可以促进心理适应

心理适应能力是指个体在适应外界或内在心理环境改变时表现出来的一种自我调节、自我平衡的能力。心理适应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个体健康水平,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适应能力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标准之一。高职学生从高中向大学过渡,无论是校园环境、学习环境、人际环境还是内在的心理感受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可能会出现饮食不习惯、学习动力不足、宿舍人际关系不良等现象。通过开展校园心理文化实践活动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不良心理,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在经过一年的心理文化实践活动熏陶后,实验组成员在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校园适应、择业适应、情感适应、自我适应以及满足感七个维度均表现出显著差异,这说明校园心理文化实践活动对高职医药类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确实起到了促进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研究的结果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虽然控制组的学生没有参加校园心理文化实践活动,但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在干预结束的后测中校园适应分维度和情绪适应分维度差异不显著,这能否说明控制组的学生通过一年的自然适应和调整之后,也能很好地适应校园环境和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这还需后续进一步研究与证实。

(责任编辑 杨荔晴)

猜你喜欢
控制组师生关系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谈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师生关系的构建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给商品起名字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七年级外来务工子女负性情绪调查与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研究
多模态听力教学模式对英语综合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