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光福
摘 要:《天净沙·秋思》首先选用简洁、质朴、准确的语言,总结了《天净沙·秋思》的特点;其次,遵循整体性原则,把“意”和“象”加以阐述;再次,引用歌德完整体理论和格式塔心理学观点对意向整体性原则再论证阐述。
关键词:意象;选择;整体把握
元代诗人、剧作家马致远的小令,是历来为人称道的一首玲珑剔透的散曲。但是,它的美、它的魅力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当然我们可以从习惯的角度来概括它的佳处,一共只有28个字便描绘出了一副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虽说描写秋天的凄凉、萧瑟的情景,却没有一个“秋”字。而二十八个字却将一个“秋”表现得那么婉转、凄美。同时,在“秋”的背景下,衬托出了一个游子在悲凉的秋天只身旅泊的身影,景和人那么鲜明,那么突兀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使人禁不住遐想、故而百读不厌,老诗常新。
但是,它的美、魅力究竟是如何呈现的呢?当然我们可以从习惯的角度来概括它的佳处,首先是它的简洁,一共只有二十八个字,却清晰地勾勒出一副具有立体感的图画;其次是它的质朴,没有刻意雕饰的辞语,一系列景致似乎只是信手拈来;再次是它的准确,所状景物,所传情调,意绪都恰到好处。但是仅仅作这样的分析似乎仍然难以使人信服,为什么这一幅小景中的每一景物单独看时并不使人感到什么,而一旦连为一体,却清奇可爱呢?为什么前三句只是在人们眼前推出一副由近而远的白描画图,而一旦点出“断肠人在天涯”便平添了许多惆怅,使人浮想联翩呢?如果我们简单地用以上三个特点来概括和总结,不足以使人信服。
意象是指出现在诗歌之中得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往往使用意象繁复密集的特色。不少古代诗人经常在诗中紧密地排列着众多意象来表情达意。马致远此曲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特色,短短的28个字排列着数种意象,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生活的真实环境,又是他内心沉重的悲凉载体。如果没有这些意象,这首曲也就不复存在。我认为,该小令之所以这么成功,最重要的特点是遵循了一个艺术整体性的原则,而且,把“意”与“象”成功统一起来。
试想,如果只有“象”而无“意”这首小令充其量只是一幅平淡的山间小景罢了;而若只有“意”而无“象”便会丧失文学的美感特征,人们便得不到生动形象的美的感受。更为重要的,是两者的有机统一又离不开意象选择的整体性要求。“象”的铺陈、点染,要为传达一定的“意”服务;“意”的抒写,又必须以“象”为前提。选择“象”,如果真是“信手拈來”就会是一堆杂乱无章的表象,缺乏内在的“意向性”。抒写“意”,如果不是建立在特定的“象”上,就会使人觉得无病呻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之所以与“断肠人在天涯”契合无间的融为一个“意象”整体,其奥秘就在于他们各以其特定的意向性达到了浑然一体的统一。由此可以看出,如果不从艺术表现的整体性原则出发,即使把许多美景、美人、美物拼凑到一块儿,也不会使人感觉到美;反过来,一个单纯的景象独立看并无多少美可言,甚至令人不快(如枯藤、老树、昏鸦),但从全体看它们往往是构成美之项链的不可缺少的一环。
与意象的复杂性并存的是意象表意的单一性,在同一作品中,不同的意象地位比较均衡,并无刻意突出的个体,其情感指向趋于一致,既众多得意象往往共同传达着作者的同一情感基调,《天净
沙·秋思》亦是如此,马致远为表达自己惆怅感伤的情怀,选用众多的物象入诗,而这些物象能够传达作者的内心情感,情与景得结合,便使作品中意象的情感指向呈现一致性、单一性。众多的意象选择被作者的同一情感线索串联起来,构成一副完整的图画。
其实,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出现的意象并不新颖,董解元《西厢记》中有一曲《赏花时》:“落日平林噪晚鸦,风袖翩翩吹瘦马,一经入天涯,荒凉古岸,衰草带霜滑。瞥见个孤林端入画,蓠落萧疏带浅沙。一个老大伯捕鱼虾,横桥流水。茅舍映荻花。”其中有六个意象出现在天净沙中,又有元代无名氏小令《醉中天》:“老树悬藤挂,落日映残霞。隐隐平林噪晓鸦。一带山如画,懒设设鞭催瘦马。夕阳西下,竹篱茅舍人家。”也有六个意象与上曲相同。
马致远在创作《天净沙·秋思》时受到董曲的影响和启发,在词句的锤炼上,充分发挥了他的才能,前三句十八字中,全是名词和形容词,无一动词,各种景物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与形状,全靠读者根据意象之间的组织排列顺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揣测。这种奇妙的用字方法,实在为古之所罕见。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与马致远用字法相似,但其容量仍不如《天净沙·秋思》大。马致远用字之简练已达到不能再减的程度,用最少得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这正是这首小令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歌德曾说过:“艺术要通过一种完整体向世界说话。”这里所说的“完整体”就是作家艺术家自觉不自觉地依照整体性原则进行意象选择,从而创造出具有完整性的生气充溢的艺术作品。从创作的角度看是这样,那么从艺术欣赏的角度看呢?欣赏者需要不需要把一个艺术作品作为一个“完整体”来实现认识、理解和美感享受的目的呢?在这方面,格式塔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有道理的:部分相加之和不等于全体。同理,用来解释艺术则是:艺术品等于各构成要素的总和。格式塔心理学的这一原理,恰恰与现代系统科学的整体性原则相一致。从上述联系中可以想到,艺术作品作为人们认识和审美的重要对象,它不可能脱离事物自身的一般规律。把握这种规律,对于我们全面了解艺术对象的审美本质有极大的帮助。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小令所体现的意向选择的整体性原则,不就是这样一种规律么?
参考文献:
王春起.品析文学意象把握人生方向[J].新语之学习,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