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写作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然而,传统初中英语写作教学重视讲解语言知识,忽视对学生写作篇章架构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对语篇背诵、记忆的结果,忽视实践和评价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写作兴趣不高,写作效率低下。因此,将基于建构主义的“支架”理论合理运用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深入分析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搭建写作技巧、情感及评价“支架”,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是十分必要的。
“支架”理论由心理学家布鲁纳于20 世纪50年代首次提出,后被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支架式”教学强调为学习者构建对知识理解的概念框架,将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学习者深入理解知识。这里的“框架”是指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依据,通过“支架”的作用将学习者的认知水平不断地由原有的层次一级一级提高到更高的层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指导,关注“支架”前的学习任务和“支架”后的学习评价,形成和谐的师生、生生互动。最终,在学生的“支架”形成之后,教师撤走“支架”,学生也能够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能力的提升。
根据倪娜(2012)、朱永举(2013)、李观清(2014)等学者的研究,笔者将基于“支架”理论的教学模式分为以下六个环节:
1.确定“最近发展区”。确定“最近发展区”是搭建“支架”的前提。具体而言,教师应以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为依据,在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的前提下,确定其“最近发展区”。
2.搭建“支架”。在确定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后,教师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设一个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问题情境;同时,根据相应的问题情境,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任务,包括知识与技能、方法与情感等,帮助学生深入探究。
3.进入情境。根据不同层次的任务设置,将学生逐步引入“支架”中,从而完成“支架”的搭建。
4.独立探索。在为学生确立学习目标之后,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独立探索。在学生独立探索之前,首先,教师要进行示范与引导,帮助学生分析;其次,逐渐放手,让学生在“支架”的帮助下自我探索,攀登到更高的“支架”。在此过程中,教师既要提供不同的情境,又要提供不同的“支架”,如讲解、演示、提问讨论等。
5.小组协作。在学生逐步搭建“支架”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与探究是实现学习目标的驱动力。同伴之间的组织与合作有利于每一个小组成员分享不同的观点,同时为深入学习提供情感“支架”。
6.效果评价。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教师使用“支架”的目标是能够最终撤走“支架”,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提供合理的评价支架,就是将对学生的控制权逐步交还给学生。效果评价不仅体现在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上,还体现在对课后的跟踪评价上。
综上所述,基于“支架”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为依据,在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的前提下,确定其“最近发展区”,并以此为指导,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中选择相应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搭建写作所需要的写作技巧、情感及评价“支架”,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其写作水平。下面,笔者以一堂写作公开课为例,阐述基于“支架”理论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为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9 A Unit 8 Detective Story,要求学生写一篇侦探小说,参加学校的写作比赛(Write a detective story to enter the school writing competition)。学生在写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小说的情节描写和对嫌疑人的刻画。笔者根据基于“支架”理论教学模式的六个环节设置了以下教学步骤:
在确立“最近发展区”之前,笔者首先深入研究了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和学习需求。本堂课的教学对象是即将中考的初三学生,他们对于如何写故事性记述文感到十分困难。从学生的写作水平来看,他们虽然掌握了一些固定的句型、短语,但由于平时缺乏语言环境和写作实践,对于写作素材的收集、文章的的谋篇布局及遣词造句等感到不知所措,有很大的畏难情绪。从写作需求来看,如何将学过的单词、短语、句型及语法知识在写作中加以运用是当务之急。因此,在写作之前,笔者引导学生为故事整理出合理的框架,并且筛选出将会使用的短语、句型。鉴于此,笔者将“最近发展区”确定为:学生通过阅读语言文本,归纳、总结出语篇结构,并通过迁移等方式将语言素材运用在新的情境中。
【设计说明】通过对学生写作水平和学习需求进行分析,能够比较科学地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1.搭建情境支架
在“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笔者由学生感兴趣的《名侦探柯南》(Detective Conan)入手,提问学生是否梦想成为像柯南那样成功的侦探(Have you dreamt of being a successful detective like Conan?),并告诉学生:“如果能够完成柯南的任务,就可以成为一名侦探,并获得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侦探奖章。”
课堂实录
T:Do you like reading detective stories?
S:Yes!
T:So who is your favourite detective?
S1:Sherlock Holmes!
S2:Bao Zhen!
S3:Di Renjie!
T:Can you guess who is my favourite detective?(Watch a video about Detective Conan.)
S:Detective Conan!!
T:Do you want to be a detective like Conan?
S:Yes!
T:Let’s be a detective today! But before that,first we have to finish some tasks and then we can be a real detective!Are you ready?
S:Yes!!
【设计说明】通过设计情境“支架”,笔者巧妙地将学习任务镶嵌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在轻松的“闯关升级”中完成学习任务。
2.搭建单词“支架”
笔者通过展示图片,导入了侦探故事中最重要的人物——嫌疑人(suspect)、目击证人(witness)、受害者(victim)、侦探或警察(detectiveorpoliceman),并告诉学生侦探故事就发生在这几个角色中。同时,导入教材文本Bruce and the theft 中的新词。
【设计说明】词汇、句型是写作的基石。在提供词汇“支架”之前,笔者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写作需要的重点词汇,为教材文本的学习扫清障碍。
3.搭建短语、句型“支架”
在扫清生词障碍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归纳、积累教材文本中的短语、句型,通过回答问题、排序、短文填空练习,对目标短语、句型进行了强调。问题及文本如下:
Picture 1:What did the man find?
Picture 2:Where did the man plan to take the gold necklace?
Picture 3:What was the man doing in Picture 3?
Picture 4:Who found the man?
Bruce and the theft
Bruce gets along with all of his neighbours except the man who lives next door. The man never speaks to anyone,and no one knows what he does for a living(以……谋生). One day,when Bruce came home from work,he found aoutside his.Bruce wondered where it came from.
Bruce thought that perhaps someone had dropped the necklace. So he planned to take it to thethe next day. Just then,acame to Bruce’s home and saw the necklace in his hand.Bruce was very surprised(惊讶的)when he was charged with.
The policeman told him that some valuble jewellery had been stolen.Asaid that she had seen someone run from the jewellery shop intoright after the.
Bruce was not guilty,but how could he prove it?
【设计说明】本环节旨在对目标文本中将要使用到的短语、句型(get along well with/be guilty/be under arrest of)进行强调,帮助学生积累素材,为接下来的写作作好准备。
4.搭建逻辑框架“支架”
笔者从教材文本Bruce and the theft 出发,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Does Bruce get along well with all his neighbors?
2.When and where did Bruce find a gold necklace?
3.What was Bruce charged with?
4.Why did the policeman think Bruce was guilty?
5.Who do you think stole the gold necklace?
最终,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得出侦探故事及有悬念的故事性记叙文的普遍结构(见图1):
Introduction:characters:victim / witness/ suspect/policeman
relation:neighbors/friends...get along well with...?
Main body:When,Where,What,Why,Who
Conclusion:...was guilty/under arrest for...
图1
这样对记叙文结构的总结,对于面临中考的初三学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除此之外,一篇好的作文同时应当具有逻辑性。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笔者让学生自主探究,搜寻文章中的连接词,如one day,just then,so,after...,注重文章的逻辑结构。
【设计说明】通过五“W”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出侦探故事及其他叙事性作文的逻辑框架,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布局,同时积累写作所需要的词汇和素材。
基于搭建的“支架”,笔者启发学生进入新的层次,模仿Bruce and the theft 完成A Murder 的写作。学生通过搭建好的“支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提炼出故事的主题要素。在学生独立完成写作之后,笔者首先要求学生自查,检查文本中的单词、短语、句型及语法的使用,并纠正错误;接着,通过小组合作对照框架结构的方式进行小组成员互查互批;最后,笔者对写得较好的文章或典型错误进行展示、批改,帮助学生纠错。
【设计说明】本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在“支架”的作用下着手开始写作,完成初稿,实现输出。
教师在为学生建立“支架”之后,应当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索,即先引导启发、进行示范;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适当时机进行提示。刚开始,教师的帮助、引导可以多一些,然后逐步减少,直至完全撤除。
1.示范
为了帮助学生熟悉写作话题,笔者就教材文本Bruce and the theft 写了结局,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范文如下:
Bruce tried to calm down.He told the police that he had evidence to prove he was not guilty of theft.He was at the office with his friends at the time of the crime.And he asked the police to check the scene for fingerprints.
At last,Bruce was proved innocent of the charge.
【设计说明】通过对范文的学习,学生对侦探故事的创作有了感性认识,写起文章来自然比较顺畅,对写作的兴趣也会逐渐提升。
2.提示
在学生写作之前,笔者带领学生对材料中的文字、图片进行分析,弄清楚题目的要求;同时告诉学生英文写作与中文写作不同,要用最简单、最有把握的词汇、句型进行写作,并注意时态的正确使用。
【设计说明】教师采用集体提醒、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提示,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要求学生通过组内交流,不断完善写作思路,使文章逻辑更加合理、清晰。讨论框架如下:
1.Who found the body of Mr Wang?
2.When and where was Mr Wang murdered?
3.Who did the policeman ask for clues?
4. What objects or clues did the policeman find at the scene of crime?
5.Who do you think murdered Mr Wang? Why?
通过小组合作,组内异质,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
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搭建语言“支架”,笔者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学生将故事要点贴在黑板上,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见图2)。
【设计说明】小组合作已经成为当代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手段。通过小组合作,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得原本复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中逐步得到解决,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通过将故事要点贴在黑板上并形成完整的思维导图(见图2),再次强调了故事结构,帮助学生理清了故事要点,为下一步完善写作打下基础;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提升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总之,本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和绘制思维导图,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升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为接下来的写作作好准备。
图2
1.当堂批改
笔者挑选学生习作中的几类典型错误,通过当堂批改的形式进行集中展示;同时,引导学生在对照错误的过程中进行批改,逐渐实现撤离“支架”的目的。
2.面批
对于“学困生”,笔者采用面批纠错的方式。面批时,除了指出文章中的错误,还给出指导意见和建议。这样,不但可以有效改善“学困生”的写作状况,同时还可以增进师生情感。
【设计说明】通过当堂批改,可以大大节约评价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学生在对照错误进行批改时可以培养自我纠错的能力。面批不但可以有效改善“学困生”的写作状况,还可以增进师生情感。
笔者在课堂实践的基础上对建构主义“支架”理论的写作教学方式作出如下反思:首先,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前提,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引入适当的情境,搭建“支架”,并且要重视学生输入与输出的一致性;其次,搭建的“支架”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可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合理调试,“支架”过密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能力的培养,“支架”过疏则会影响学生的输出;最后,学生在写作中普遍存在单词、短语储备不足等问题,在后续的教学中,如何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做好写作的前测及“最近发展区”的精准测量是值得一线教师思考的问题。
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为依据,在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的前提下,确定其“最近发展区”,并以此为指导,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中选择相应的教学任务,帮助其搭建写作所需要的技巧、情感及评价“支架”:从文本的词汇、句型和篇章结构等方面帮助学生搭建写作技巧“支架”;通过小组合作、发现激励等方式搭建情感“支架”;并依据写作技巧的框架,为学生提供评价“支架”,通过学生互批自查、面批纠错、典型错误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其写作水平,从而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