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模式探究

2019-04-12 03:56刘明东
英语教师 2019年2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意识

魏 艳 郎 勇 刘明东

引言

我国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描述英语课程性质时明确规定英语教师要把握外语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两个属性。英语课程既要使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又要培养学生具有文化意识、民族精神、情感态度等人文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标准》认为语言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从以上国家纲领性文件要求可以看出,小学英语教育既要注重语言技能教学,又要关注文化教育,不但要帮助学生获得跨文化知识,还应帮助学生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帮助他们从技能和情感层面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让他们在生活中恰当使用所学语言和技能进行得体的沟通和交流。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现状

跨文化意识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所具有的特定思维,这种思维能保证交际者对与本民族有差异或有冲突的风俗习惯、文化现象等有正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以包容的态度予以适应与接受并准确交流(曹晔 2013)。孔海燕(2017)认为跨文化意识是对异域文化的理解力,与不同文化的人交往时有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性和敏感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就是帮助其认识本民族文化与英语文化的异同,帮助他们建立根据英语文化规范调整自己对语言的理解和组织语言的自觉性。很多教师和专家对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进行了研究:张彩娣(2011),夏训莲(2013),陆忆(2014)等从认知理论层面提出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与价值;曹晔(2013),戴天扬(2014),郭春迎(2015),曾科峰、陈芳(2017)等从教学方法层面提出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俞春花(2014)等从教学内容层面提出如何从词汇教学角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专家学者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理论基础,也提升了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实践水平。但是,这些研究大都处于对学生“灌输”跨文化知识的层面,而忽视了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带领学生进入文化语境亲身体会的能力培养,以及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学会理性评价和理解异域文化的情感培养,也缺乏最终帮助学生获得了解不同文化之间共性和异性,读懂文化、处理文化问题,用英语表达本族文化,包容、尊重他族文化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小学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模式探究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跨文化意识培养应以实际应用为主、理论介绍为辅,适度导入,由浅到深、由表及里。以下将从教学目标、理论依据、应用模式及操作三个环节,从情感、知识、技能三个维度并结合趣味、易懂、适用的教学原则对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共同构成了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既体现了英语学习的工具性,又体现了其人文性;既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课程标准》指出:“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服务于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跨文化意识培养目标如图1 所示:

图1:跨文化意识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方向,关系着教学过程的发展,也决定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对教学资源的利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英语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实现的宏观目标。微观层面,根据图1,跨文化意识培养目标有四个:一是帮助学生获得有关文化差异的知识,让学生快速融入不同文化,减轻文化差异带来的不适应;二是通过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在面临文化差异的问题中能实现正确的跨文化理解;三是帮助学生从情感上克服跨文化交际障碍,促进他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同时反思自身的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知己知彼;四是通过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意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让学生明白文化差异是影响交流的重要因素,从而使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语言交际的有效性。

(二)理论依据

任何教学模式都应遵循一定的理论依据。首先,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信息的感知、理解、处理、加工等能力还不完善,他们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德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认为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也有重大作用,对于帮助学生占有信息量来说,教师的传授和指导作用不容忽视。因此,跨文化意识培养模式的第一步是“精心传递”。其次,小学生对外界充满了好奇,认为很多新鲜事物等着他们去了解、尝试,他们都有一颗探索、发现的心。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知,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在此教学理念下,学生是认知主体,而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跨文化意识培养模式的第二步是“认真探究”。最后,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学会学习,应用新知,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也不例外。根据信息加工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巴特勒(Butler)认为学生运用学习策略对从教师那获得的知识进行加工、拓展迁移后获得新的知识,最终能产生学习效果。因此,跨文化意识培养模式的第三步是“自主学习”。基于以上分析,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培养可采用精心传递—认真探究—自主学习的理论模式,如图2 所示:

图2:小学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理论模式

(三)应用模式及操作

基于上述理论模式,可以从情感、知识、技能三个维度并结合趣味、易懂、适用的教学原则构建如图3 所示的小学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应用模式:

图3:小学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应用模式

1.阐述

在建构主义理论、儿童认知心理学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小学生学习特点、教育规律及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具体目标,在理论依据部分提出了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模式的三步曲:精心传递—认真探究—自主学习。情感态度是跨文化交际成功的前提,认知水平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综合技能是跨文化交际的保障。以下将从情感、知识、技能三个维度并结合趣味、易懂、适用的教学原则对这一模式的应用模式进行阐述分析。

(1)精心传递

要想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就需要扮演语言知识传授者和文化知识渗透者的双重角色,在教学中将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其英语思维能力和对异域文化正确的情感态度,从而让其具有跨文化意识。首先,在情感层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体现文化内涵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传递正确、积极的跨文化意识,向学生介绍不同国家的特点,引导学生保持不卑不亢、积极的民族自信和自尊,以及对其他民族的包容心。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传递在跨文化交际场合愿意传播本国文化的意识,既要让学生成为了解国外文化的“小小外国通”,又要培养更多的“小小中国通”。其次,从知识层面向学生传递跨文化知识,包括词汇、语法、句型等语言知识,也包括肢体语言知识、本国/他国文化知识、交际策略知识和各类必备知识,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拓展学生的视野。最后,从技能层面给学生传递跨文化知识,包括对文化知识的基本认知和运用能力等,为学生表达和理解跨文化知识奠定基础。

这一环节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需控制输入内容的数量和质量,避免学生陷入“填鸭式”的被动学习状态,丧失对跨文化学习的动机。

(2)认真探究

在跨文化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教师还需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对他国文化的好奇心及在跨文化交际场合关注文化现象、体验文化生活的自觉性和自主探究文化差异的意识和能力。首先,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全球化、多元化时代背景下,教师应让学生对本国文化历史、特色、发展等有自我体会及感悟并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造作出贡献。在跨文化交际中,教师应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文化平等、文化多元及摒弃文化偏见的意识。其次,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从知识层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活动或课外作业、学生互动等方式帮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跨文化知识;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他国文化,增加学生体验他国文化的自觉性、自信心和提升探究文化差异的能力,增强对异域文化的调试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反思本国文化的能力。最后,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从技能层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交际任务如模拟交际或话剧表演等活动,营造跨文化交际的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异域文化并加深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增强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改善学习效果,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采用探究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创设宽松、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自主体验、实践、感悟文化差异和避免文化冲突的意识。对于那些打破常规的学生,教师要予以鼓励,不要轻易草率地对学生说对或错,也不可轻易告知学生探究的结果。

(3)自主学习

在给学生传递跨文化知识、学生结束体验探究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跨文化知识的阶段,要求他们将所学知识进行拓展、迁移。在情感层面,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或课外任务帮助学生增强体验异域文化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增加对他国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引导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他国文化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并保持合理的自我身份认同,更好地适应跨文化交际。在知识层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书本等工具自主获取丰富多彩的本国和他国文化知识,提升其用英语表达这些文化的能力。在技能层面,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或课外拓展等活动帮助学生自主获得反思和正确评价他国文化、不盲目接受和模仿他国文化的能力。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化知识迁移,改变传统的以欧美国家文化为核心的意识,选取“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文化进行比较,让学生自主阐述发现的文化差异,并用客观、公正、包容的态度处理文化差异,从而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

自主学习模式是一个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可以转化为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可以渗透到其他教学环节。在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时,只要教师灵活驾驭,就能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

2.趣味、易懂、适用的教学原则

在小学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应用模式中,要想实现知识、技能、情感三个维度的目标,教师需遵循趣味、易懂、适用的教学原则。

(1)趣味

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对话题的关注和爱好,激发学生主动追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促使其接受新知识,形成新观念。在小学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实践中,教师导入、介绍的文化知识及开展的教学活动应具有趣味性,以激发和保持学生对语言学习和文化探究的热情。

(2)易懂

小学生认知能力不强,知识水平有限,注意力不稳定,为了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围绕文化意识培养开展的课内外活动必须尊重小学生的心理逻辑,通俗易懂,符合他们的接受度。

(3)适用

文化知识包罗万象。在小学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实践中,教师传递的文化知识和开展的教学活动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具有实用性。

3.实例展示

节日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也是教师传播异域文化的良机。下面以Christmas Day 这一文化现象为例,阐释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应用模式的具体操作。

(1)精心传递

情感层面:教师告诉学生节日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传统习俗,是祖祖辈辈、世界各地都会庆祝或纪念的日子;节日也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帮助学生拉近与异域文化的距离,养成文化意识。

知识层面:教授Christmas Day 这一文化知识时,教师首先可以给学生介绍有关节日的基本知识,如Christmas 的读音,字母组合中t 没有发音等;从构词法角度告诉学生Christmas 的来历,引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由Children’s Day,Teacher’s Day 等表达引导学生掌握Christmas Day 这一短语。其次,可以根据课本内容介绍圣诞节的相关短语,如Christmas Eve/Christmas card/gift/stocking/hat/music/party/dinner/greetings 等,还可介绍相关表达,如“Merry Christmas!I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A merry Christmas to you! Merry Christmas and a happy new year!”等。

它是利用专用设备的偏心力,以一定的频率作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形成共振简单的谐波。传递的方式以锤头的振动方式作用水泥路面,使水泥混凝土路面板面破碎,并形成一定粒径的级配。频率一般为高频低幅,频率为42~45Hz之间。采用高频低幅使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一定的裂缝,在激振力的连续作用下,水泥混凝土板面继续开裂形成碎块,然后再洒水碾压形成低模量的过渡层,最后在上面铺筑沥青面层。

技能层面:教师可以结合课本内容给学生播放关于圣诞节的小对话、小视频或儿歌,帮助他们了解圣诞节的主要活动和文化现象,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圣诞节文化氛围,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通过教具或图片让学生说出所学的关于圣诞节的词汇或句子,进一步感受异域文化和英汉语言的差异,如英语“Merry Christmas!”在汉语中对应的意思是“圣诞快乐!”。在英语中,只有两个单词的习语用汉语表达却需要四个字符,让学生从英汉语言差异感受英美文化的差异,从而培养其跨文化意识,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

(2)认真探究

情感层面: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对这一文化现象的兴趣入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户外或商场观察圣诞节的一些特点,并收集关于庆祝圣诞节的相关资料,思考国外的盛大节日和我国的盛大节日有哪些共同之处,如与我国春节一样,圣诞节期间国外的学校、工厂、事业单位都会放假,以示纪念,也为了家人、亲戚、朋友更好的团聚。这样,学生易于从情感上接受异域文化,激发了解异域文化的兴趣。

知识层面:教师可以将圣诞节与我国的春节作比较,鼓励学生收集介绍两种节日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的小知识并展示。如对于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制作手抄报或海报等课外作业,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中西方节日知识小分享。这样,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他国文化,增加学生体验他国文化的自觉性,以及培养学生反思本国文化的能力。

技能层面: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组编排有关节日庆祝的英语小话剧并在班上展示,由其他学生观察在短剧中演员的文化呈现方式是否恰当,如平安夜一般会互赠苹果,但演员准备的是香蕉。通过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文化并加深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增强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改善学习效果,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情感层面:在学生了解完圣诞节及其庆祝活动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参考一些贺卡成品,给班上同学制作创意圣诞贺卡,写上创意祝福语,并在规定时间内送给同学。通过自制贺卡,学生能增强体验异域文化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通过互赠自制贺卡,学生能感受到节日的友好气氛和节日传递的情谊,感受不同文化的共性,从而增强对他国文化的认同感。

知识层面: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利用思维导图制作关于节日知识的课外作业,要求学生通过网络、书本等工具查找并列举与某一个节日相关的词汇、祝福语、习俗、禁忌等,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和表达文化差异。教师还可以利用小组竞赛和评比方式评价学生作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检验学生自主学习跨文化知识的效果。

技能层面:在传递、探究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拓展节日文化知识。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的节日和我国的节日作比较。一个学生负责“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的一个国家或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国家,进行盛大节日的展示和简要英文阐述,并与我国的节日作对比。这些活动的目的在于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对文化差异的认同意识,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意识和对他国文化的积极意识,进而培养更多的学习先进文化的“小小外国通”和传播中国文化的“小小中国通”。

结语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也符合语言教学的要求。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良好沟通能力、全面发展的“小小跨文化交际人才”,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给学生传授基本的跨文化知识,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跨文化意识;其次,可以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对基本文化知识进行探究式学习,自主体验和实践文化内容,感受文化差异,知晓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最后,可以通过教学任务和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自主学习,将课堂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和拓展、迁移,从而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基于一定教育理论构建的小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模式将为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英语思维能力,开拓小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意识
情景交际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情景交际
交际羊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