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燕
随着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一线英语教师紧跟时代,积极投身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热潮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学习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落实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教育部2018)学习活动观是内容和目标之间的纽带,既为学科素养提供了保障,又为实施深度教学、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供了可操作路径。因此,教师应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视角重新审视课堂,尽快将课改中的指导思想付诸教学实践。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即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引导学生整合性学习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并运用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意图和表达情感态度,发展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
英语学习活动观以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围绕主题语境,基于多模态语篇形式,倡导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活动运用语言技能、阐释文化内涵,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最后在新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表达个人观点和情感态度。我国许多专家学者(王蔷、赵连杰,等2018;高洪德2018)对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思维表现进行了细分,如图1 所示。该图能够对教师开展英语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层次问题、促进学生思维进阶等起到可视化操作作用,从而帮助学生将语言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自身固有的语用能力。
图1:英语学科能力
本课例为笔者所在学校“同课异构”的课题内容之一;同时也是2018 年笔者所在学校的开放日,笔者面向同行切磋学艺的课例,获得了广东省广州市2018 年“一师一优课”。
人与自然—人与动物
广州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 6 中的议论文Head to Head(原文见附录)。
本堂课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以主题“宠物”为引领,以议论文语篇为依托,通过听、说、读、写、看等活动开展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教学活动。文章Head to Head 围绕“Is it a good idea to keep pet dogs?”,以埃玛(Emma)正面阐述和马特(Matt)反面观点形成标题Head to Head 针锋相对的语料特点。篇章结构为典型的主题句、拓展句和结语议论文形式。鉴于此,本课例尝试将主题句和拓展句写作微技能与阅读文本特征相结合。其中,埃玛观点部分作为读写课中阅读环节的输入——读后,提炼主题句定义及拓展句类别;而马特观点部分则被处理为基础写作后的文本对比、发现问题、明确写作方向。本堂课最后一部分为创写,是基础写作的升华。笔者引导学生重审语篇中马特的观点部分,并以此为出发点,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新环境中继续创写,提升学习迁移能力,形成写作思维,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授教班级为普通班。学生的五项语言技能(听、说、读、看、写)在入校以来平稳进步,写作问题主要集中为观点表达不明确、内容阐述不充分、表达技巧中式化。八年级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敏感期,也是建构世界观的关键期。本堂课从学生的实际写作困境出发,整合、提炼单元内容,帮助学生打开写作之窗,点亮思维。
1.能够明辨议论文典型写作结构,将主题句和拓展句的技能运用在写作中,解决本堂课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中英文表达差异,运用词汇云图指导写作,多角度进行英语学习,促进灵敏思维的发展。
3.关注生活,理性看待养宠物问题,增强动物保护意识。
课前,按照教学实际需要,将学生分成6 个小组,每组6~7 人。
1.学习理解类活动
学习理解类活动主要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基于语篇的输入型学习活动(教育部2018)。
Step 1:围绕主题创设情境
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引出单元话题“Pets”,并与学生短暂交流。视频内容为:学生杰克(Jack)在图书馆查阅资料,碰巧遇上了班上同学,与他道出心中困扰:第一次参加英语节辩论赛,不知如何组织和撰写辩论稿。看完视频后,有的学生建议向教师请教,帮助杰克解决困惑。
【设计说明】活动从学生的问题切入,引出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探究语言,为学习赋予更鲜活的意义。同时,引导学生明确本课内容,帮助杰克收集观点并完成辩论稿撰写,以此进入阅读环节,学习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模式。
Step 2:提取、梳理、整合信息
Activity 1:第一遍阅读
让学生带着问题:“What is Emma’s opinion? /How many reasons does she give?/What are her supporting details?”研读课文,提取信息,完成表1。
表1:Fill in the basic information
Activity 2:第二遍阅读
要求学生再次回归文本,检索并概括埃玛的观点、每段的主题句和结论,在文章适当处标注。
Activity 3:第三遍阅读
要求学生观察文本,概括埃玛如何拓展主题句。
【设计说明】阅读过程实际是与文本作者进行有意义对话的过程。本环节通过三遍阅读梳理,不断深入,从提取观点等表层信息,感知篇章架构,到检索概括主题句,再到提炼主题句,难度逐级加大。在深入阅读时,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语言和文化知识结构,理解语篇所表达的意义和文化价值取向,做好语言知识输入,为后面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基础。
2.应用实践类活动
应用实践类活动主要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教育部2018)。它是在学习理解类活动的基础上,对输入问题进行内化与转化的过程,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结构,促使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Step 3: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
要求学生进一步思考所读内容,分析“What is topic sentence? What can be supporting ideas?”两个问题。在上一环节后,大部分学生虽然能快速表达埃玛的论点和论据,但对概念和特征依然理解不到位、不完整。此时,笔者通过一些例子,引导他们完善思考,鼓励其大胆表达,形成自己的定义和理解雏形,从而逐步实现知识的内化。在汇集了学生的观点之后,笔者将定义和特征小结如下:
Topic sentence and supporting ideas
1. Topic sentence is usually theof a paragraph.
3.Topic sentence should not beand.
【设计说明】本环节旨在助推学生思维初步进阶。通过对概念定义、论据特征的推理总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在探究中获得结构化知识,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Step 4:内化与运用所学的语言技能和文化知识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杰克的困扰,帮助其撰写辩论稿。
本环节是基础写作的过程。写前,让学生对辩题进行自由表达,并提供写作框架(见图2),引导其进行深入思考,搜索更多的支持观点,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写作思维框架图。在学生思考期间,笔者巡视其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予以点拨。之后,邀请学生表述观点。在学生表述中,笔者发现学生的思维仍有拓展空间,此时,利用词汇云图(见图3)进行适当补充,引导其完善写作思维框架,寻找自己的写作视角,作好写作准备。在继续完善拓展句观点后,引导学生进入组内同伴间交换、分享观点环节,并邀请学生在全班分享。以下为学生分享的习作:
习作1
Nowadays,more and more people like keeping pet dogs. It can make them enjoy their lives. But sometimes pet dogs make many mistakes which will drive their hosts mad.
As a matter of fact,keeping pet dogs is not a good idea for people because it is so noisy that others can’t sleep well at midnight. On the other hand,as we know there are lots of dogs wandering around the street because of their old age. What poor dogs they are,aren’t they?
Dogs are the same as human,so they also need caring. If you don’t prepare for taking good care of dogs,you had better not keep pet dogs.
习作2
First of all,keeping pet dogs may make your house more dirty.It will leave a lot of fur everywhere in the house and it always makes a mess when you leave home.
Then,keeping pet dogs will make more noisy when a stranger walk or stay in front of the door. It will bark loudly sometimes the voice make your parents feel annoyed at night.
What’s more,keeping pet dogs will spend too much time. You should go on a walk with it and clean it even you should take it to see a vet. It will distract your study. You must face to these trouble situation.
图2:写作框架
图3:词汇云图
【设计说明】写作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认知、知识建构和思维创造的过程,它的成功意味着语篇的成功建构(王宏飞2008)。这种通过为学生提供写作框架图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理清写作思路,构建写作框架;而词汇云图既能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又有利于启发学生完善写作框架。
此外,根据框架理论,由于每一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成长经历也不一样,当他们组成小组,在完成框架图指导下的写作训练时,通过讨论和分享,便能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更多的视角、信息,从而完善思维框架,而视角的选取来源于每个人不同的生活经历或文化背景,是一个人对生活经历的个人感知和理解(Fillmore 1985)。因此,本环节的设计顺承上一环节的问题而展开,让学生将上一环节的语言技能和文化知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进行实践、夯实。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学生能够体验到从词到句、从句到段的写作过程,为最后的篇章写作打开思路,奠定基础。
3.迁移创新类活动
迁移创新类活动主要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教育部2018)。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将获得的知识、技能、策略及文化内涵等运用于新的情境,通过选择资源、整合新旧知识等方式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创造性地解决陌生情境中的问题。
Activity 4:引导学生对所写的作品,从内容、拓展和规范三个维度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互换评价,评价标准如表2 所示:
表2:Writing Rubric
Activity 5:创设情境
完成辩论稿撰写后,杰克在重新审视马特文本时发现第一个观点存在主题句不清晰和最后观点“Owing dogs can be expensive.”证据不足等问题,担心引起对方辩友的质疑。因此,为帮助杰克取得辩论赛的成功,需要进一步完善材料。
要求学生针对以上情境完成创写任务。例如:
Dogs are noisy.Nearly all dogs bark at strangers.Some dogs bark more loudly than others.A few dogs bark all night. This stops people from getting any sleep. Not all dogs are friendly. A small number of pet dogs even attack people.
What’s more,it is common for people to live in flats. They have no choice but to keep their dogs in small spaces. However,dogs need fresh air and large open spaces where they can run free.
Finally,owing dogs can be expensive.
(注:画线部分为学生创写部分)
【设计说明】此活动是基于整个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学中,学生思维从低阶向高阶迈进的重要部分。通过两种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元认知策略,促使其对自己的英语写作过程和效率进行监控、评价和反思,以便发现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调整学习策略。通常情况下,到此处便可完成写作任务。然而,笔者通过深入解读文本发现,马特的观点并非完美,同时,考虑辩论的实际情况,于是顺着杰克任务的完成情况,对杰克担心的对方质疑的漏洞进行补救,让写作进入深层阶段。这既符合真实生活情境,又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其批判性地表达个人的情感和观点,提高其英语学习能力。
以上读写课例的学习活动观和思维类别如下(见表3):
表3
首先,本堂课的活动设计与教学目标相吻合。写前、写中和写后均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活动设计从理解到运用,实现了能力向高阶的创新转移。整合了六要素特点,透过读写技能训练,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其次,教学过程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内容逐级加深,最后实现了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促成深度学习。同时,教学过程紧扣“教—学—评统一”。无论写作后评价还是课后小结,都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让学习活动保持正确的方向。在此过程中,笔者及时反馈和调整,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课程改革下的指导思想之一。然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活动观的实施并没有标准的模式,需要教师基于文本的深度研读和学情的把控,对各类课型进行灵活设计。但无论设计什么样的活动,教师都应注意活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具有真实性,避免单一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研究式学习;特别对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实现从低到高的认知思维过程,帮助学生习得自我学习能力,从而实现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学科能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