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解释的历史教学中多元史观的运用

2019-04-08 01:09龙小涛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历史解释历史教学

龙小涛

[摘   要]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它以历史理解与历史认识为基础,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与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的重要参考。教师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元史观,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学历史的理解,从而培育和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关键词]历史解释;多元史观;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6-0020-02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是历史教育的本质要求,其中的历史解释素養以历史理解与历史认识为基础,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与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的重要参考。本文试以历史解释素养为突破口,以多元史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为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学历史的理解,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和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一、历史解释与多元史观的关系

1. 历史解释素养与价值

2017年,教育部正式颁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高中历史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从原来较为抽象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凝练出更具体、更能代表历史学科特质的五大核心素养。五大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的态度与能力。 所有历史的叙述本质说的就是对历史的解释,这种解释中既有对基本史实的陈述,也有陈述者本身的主观认识。

历史解释的研究对象是过往的已经逝去的事物,不能为我们直接认识,只能借助史料这个中介来间接认识,因而史料成为历史解释的一个重要依据。历史理解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内心体验,是一种不很明确的整体把握,可能会因时因地因人而变,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因此可以作为人们历史解释的基础。但是历史学科本身的客观属性又要求在解释历史事物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客观评判和理性分析的原则。这也成为历史教师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2.二者关系

多元史观伴随着课程改革逐渐被引入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在高中历史教材建构与解读以及高考命题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常见的运用到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史观有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等。新课标凝练出的五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对中学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培育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能够运用科学的史观,对史实进行实事求是的阐述和判断,客观论述历史问题。即培育历史解释素养的最终目的之一是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史观,能够正确地理解历史。因此,教授学生了解与运用史观看待历史问题,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二者是目的与路径的关系。

二、多元史观在教材教学中的运用

“多元史观引入中学历史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客观需要。综合利用常用的史观进行历史教学活动,对中学历史教育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对于中学历史的有效教学有促进作用。”所以将多元史观运用到中学历史教学中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全球史观

全球史观也称作整体史观,它以跨国家、跨民族、跨地区、跨文化的历史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摒弃一度在西方盛行的西欧中心论,强调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区的交融与互动性,是经济全球化浪潮在史学领域的重要反映。一方面,从教材编纂上看,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教材是在经济模块内将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段的中外历史以不同专题编纂到一块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由起初的各自相对独立发展,到自新航路开辟后逐渐联系在一起,并在世界市场形成发展过程中一起融入全球化进程。与之相关的内容有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等。很明显,新航路开辟、三次工业革命和中国鸦片战争后的被动融入等史实史料,都可以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宏观把握,增进学生对历史史实的理解,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另一方面,从具体的教学实践来看,一轮复习过后,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仍较为零散,缺乏对相关专题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与扩展。以“世界市场”这个专题为例,部分学生缺乏站在全球化视角下理解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时空观念,于是教师展示表一。通过梳理相关史实的关联,将一系列史实,如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民掠夺(三角贸易)、三次工业革命、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及整个过程中伴随着世界经贸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几次转移等串联在一块,让世界经济史这一模块的线索变得更加清晰明了,使学生能够看到历史上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历史理解能力。

2.现代化史观

现代化史观也称近代化史观,以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换过程为研究对象,关注的是该段历史的横向发展,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核心。一方面,从教材编纂的宏观方面来看,人教版必修二的教材始终围绕着经济工业化这个主题,透过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反映了中国经济由传统农业的自然经济向近现代工业化道路迈进。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侧面反映了社会生活方面的现代化。另一方面,从具体的教学实践来看,以洋务运动的评价为例,人教版教材必修二第41页给出如下描述:“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但是,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一些科学技术,培育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在洋务派的倡导下出现了,它们对外国经济的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教材的评价不可否认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学生遇到相关材料题时,仅答书上的结论略显单薄,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二轮通史模式下,可以以相关史料为基础,从现代化史观的视角来对洋务运动进行评价。先提出“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进程”这个命题,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原有教材对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促进近代经济工业化的已有评价下,再展示关于近代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人数的变化、“夷夏之辩”传统外交思想藩篱的突破、新式教育教学内容等文字图片材料,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这样有助于师生在相互协作中增进对史实的认知与理解。

3.文明史观

文明史观是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的一种研究范式,它承认文明的多元性,强调不同文明的发展碰撞与交互对历史发展的重要性。它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高中历史教材编纂的宏观方面来看,无论是人教版的必修二以物质文明发展史为模块,从中西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两个方面展开,还是新课标规定的选择性必修的模块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模块2“经济与社会生活”及模块3“文化交流与传播”都是以文明来大致划分的。人教版必修二的各单元目录都可以清晰明了地看出文明史观的脉络。尤其是在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里列有三课内容,其将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文明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历史较为完整地展现出来,从中可以看出社会生活史在物质文明史方面也有一席之地。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课为例,在文明史观的整合下,教师可以先从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及经济政策等角度回顾古代农业社会的特征,再从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及世界市场的开阔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等方面来对中西文明进行对比。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纪录片《复兴之路》的片段,该视频主要是讲自英国爆发工业革命后,世界历史进程由农业文明逐渐转向工业文明。而本课的背景就是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一方面,代表中国农业文明的自然经济随着纺织分离、织耕分离、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而逐渐解体;另一方面,它又为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创造了条件。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首先在东南沿海一带兴起,使得原先传统的以自然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在农业文明中孕育出了工业文明。

三、培育历史解释素养应注意的几点

首先,着眼于培育历史解释素养这一目标,要坚持唯物史观的核心指导地位,运用多元史观也必须要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在对史实史料进行解读与分析的过程中要遵循客观评判和理性分析的原则。要一切从教学实际出发,不能生搬硬套,要注意分析不同史观的适用特征。三种常用史观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文明史观具有宏观性,而全球史观和现代化史观则偏向于近现代史,但也是文明史范式的一个特定阶段。

其次,以核心素养为中心,有效设计教学过程,在过程设计中要渗透历史解释素养的相关理念。教科书中的历史知识和历史结论,有时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关于史料的不同解释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与体会,而不是开展传统的填鸭式教学。

最后,回归学生本身,转变师生关系,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人在12岁到成年,处于形式运算阶段。据此可知,中学生能够将逻辑推理过程运用于抽象概念和具体物体中。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接受能力出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立体地多層次地展示历史。

[  参    考    文    献  ]

[1]  徐蓝,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61.

[2]  周卓.多元史观在中学历史教育中的运用与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14.

[3]  艾雪华.全球史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8.

[4]  奥姆罗德.教育心理学(上)[M].彭运石,等,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29.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历史解释历史教学
从小组辩论到历史解释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从官商关系角度解读民族资本主义兴衰
我们解释一个奇迹的时候,不必害怕奇迹失踪
浅议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实践策略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