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平平
摘 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进行课堂教学变革,其实质是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整合的过程。以学习动机为理论支撑,以微课资源为形式,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以研究目标为出发点,通过案例具体阐述研究过程、设计思路、原则和方法,以此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并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学习动机;微课资源;语数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02-0012-05
微课是课程资源的一种,特点短、小、精,对于个性化学习具有很强的辅助性和延伸性。就微课资源的界定,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式,可以是视频、演示文稿、动画等。随着信息“微型化”时代的到来,微课的研究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因为它与教育教学领域有很好的结合点。基于学习动机理论开发微课资源,并借助微课资源的应用来完善和丰富传统课堂的不足,将两者进行深度整合,使其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如此有助于实现从传统课堂到高效课堂的转化。就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方面,此研究也具有很好的实用性与借鉴价值。
一、研究目標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并维持学习活动的强大推动力,也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需求。学习动机的激发一直是教师们所关注并值得研究的话题,在罗杰·米尔斯和理查德·瑞安的研究基础上,后人得出了一个关于学习动机作用过程的交互模型,此模型强调“意愿”和“交互”的作用。“意愿”是指积极的心理状态,这是学习的前提。因为当学生自身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环境时,他会主动去探究学习的意义,如此可强化内部的需求,并促使学生实现自我目标。“交互”是指教师能够给予学生自主选择或控制学习进度的空间,同时教师、学生、家长之间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设计理论中,教师由“主导者”的角色转变为“促进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微课资源的开发恰好也迎合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因此如何让所开发的微课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是本文研究的关键。
本研究是以动机理论为基础,并结合当前的新媒体“微课”进行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开发的,具体目标如下。
1.明确在动机理论支持下的微课资源的教育作用,协助教师开发出符合学生需求的微课学习资源,进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有力支持。基于视频媒体的优势,微课教学资源能使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直观,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2.探讨微课教学资源的运用方式与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微课教学资源融入传统课堂教学,并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同时教师对学生在自主进行微课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和引导。如此两者结合,既能发挥微课辅助教学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案例设计与分析
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课题研究,以此辅助初一语数外教师进行微课教学内容及案例的设计。
1.立足本职上好信息技术课,在自身课程中进行微课的尝试与研究,成功后以便更好地推广应用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
2.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做贡献。微课的核心是课程,所以课程内容的设计是微课设计的根本。以微课设计原则为导向,学习动机理论为支撑,教学内容为主体,信息技术为手段,进行课程内容的深度整合,是优质微课资源的必然要求。
从教师最需要的方面入手,如评优课、公开课、网络比赛课等。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和微课的意识,由此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实现其专业价值,同时这也是课堂改革的切入点与突破口。
3.以常态课为研究对象,带着问题与高度的理性去观察和实践,了解学校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现状。基于学情、数据的观察分析,找出教师应该改进的细节,由此使教育科研为教育发展、教师成长服务。
从微课资源的角度分析,以下课例均可以用专业的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进行前期录制,以形成微课资源。或直接用演示文稿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以此作为课后资源的补充。即在满足教师日常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语文案例
课题:中考语文图表题归纳
授课对象:九年级学生
上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对中考图表题资料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将相关资料整理成电子版,然后做成微课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以此作为中考复习的加速器。
思路分析:研究重点是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所给的材料读取数据,分析数据,进而得出结论。
从技术角度分析,近年中考语文图表题涉及到的图表有表格、柱状图、饼图和折线图四种,提供的数据主要包含数量、百分比、时间等方面。出题类型可归为三类:极值类、正反两面类和趋势类。
极值类:通过分析题目所给的材料,找出极值(最大或最小值),并根据极值指向的线索回答问题。
正反两面类:在极值类的基础上加入分析环节,即把题目所给的数据进行归纳和分类后,再找出极值。例如:
趋势类:通过分析题目所给的材料,观察数据随时间推进产生的变化,然后总结规律回答问题。一般情况下,若题目材料中涉及连续的时间元素即可归为此类,常见的图表类型为折线图和柱状图。例如:
以可控的动画形式让材料中的数据逐步在图表中展现出来,此过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直观地理解数据与图表之间的转换(动画)。
观察形成的图表,总结规律,在必要的时候使用突出和标注等辅助手段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通过插入图表功能来选择你要插入的图表类型,然后根据数据修改数据源,调整成题目的原貌即可。在形式和外观上可以对格式进行相应的设置,图表本身是组合在一起的,因此可以进行批量调整和添加动画,图表中各个元素的设置也可以随机。对想要突出强调的部分,可以进行颜色和区域的设置。
数学案例
课题:代数式——用代数式表示规律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上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通过电视节目《最强大脑》进行情境创设,由此引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并用PPT辅助呈现题目及活动规则,最后进行规律的拓展和总结反思。
思路分析:从教学流程看,本节课分为情景导入、规律探索、规律升华以及规律拓展四个环节,是一节规律探索课。整节课逻辑性强,思路清晰,问题设计合理,教学活动连贯有序,如此可增强学生对规律探索课的学习兴趣。
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分析,这节课具有四个特点:第一,情景导入,运用了视频资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二,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需要探究的问题,并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探索;第三,通过简单的数阵到点阵动画,使学生从感性和抽象到有了具体的认识;第四,通过PPT展示不同规律的分组图,以此使学生由猜想到有了直观的理解。由此可见,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成为一种必然。
该课例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在探究、验证中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进而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英语案例:
课题:DREAM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上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首先教师讲述她自己的梦想是什么,由此引出What are their dreams? 以《疯狂动物城》中的Judy 和 Turbo为例,播放了一段电影短片,短片中主要讲了Judy 和 Turbo的梦想。
整节课的课件设计都是以电影院为主题进行的,将整页幻灯片用剧场的图片铺满,然后荧屏部分插入电影短片。这种真实的情景创设,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自己的梦想是什么,然后脑海中迸发出各种职业,但是各种职业用英语怎么说呢?由此引出了职业单词的部分。
2.单词过关:单词部分主要是以图文声配合的方式出现,如下图所示。
图文声搭配的方式既形象又生动,且在电影院情境的烘托下,学生的学习效率明显提升。在学习完单词之后,有一个检测环节,即将不同职业的单词标签贴在椅子上,让学生们去选择。此部分用PPT动画进行制作,从人物的出现到寻找相应的位置,需要对动画时间进行细致的调试,以达到动画的流畅,如下图所示。
3.拓展提升:由my dream/your dream/his(her)dream到How to make dreams come true進行主题的拓展,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思考和讨论,同时用表格和配音的形式进行引导。学生通过填写表格,梳理了思路,明确了目标。接下来再用展示的例句提示学生,以此进行主题的构思,并最终达到叙述的目的,如下图所示。
4.回归课本,总结反思:该课的最终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叙述课文,从课文中理解句型、熟记单词,并加深对DREAM主题的理解,进而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此部分展示了课文原文,但不是大段的课文直接出现,而是通过挖空的方式对文章进行学习。
利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提升教师与学生的自身体验,即幸福指数直线上升。
思路分析: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内容融合的部分较多,因此可以巧妙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进行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首先,主题式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其次,课件设计清晰、精致、整齐、统一,给学生带来了美的享受;再次,动画的运用恰到好处地结合了职业单词匹配的环节,由此使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乐趣无穷。
三、微课资源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首先,微课是课程,所以在微课设计中应遵循为学科教学服务的指导思想。 其次,微课不仅时间短,而且知识点精,即运用快速完整的过程与环节,展示所要讲清楚的问题。再次,文科类微课(语文、英语等)应重视情境创设,即还原语言环境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理科类微课(数学、物理等)应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呈现,即运用最熟悉、最容易上手的软件,如Powerpoint2010、Powerpoint2016的动画功能进行思维过程的演示。此外还要熟练掌握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的基本功能,如剪辑、插入、标注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应该成为教学研究的重点与难点,让技术服务于教育,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是教育手段变革的真谛。本课题基于学科教学的实践需要,从微课设计入手,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