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萍
【内容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要力足于培养初中生的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对初中生进行素质教育也是当代教学的综合需求,符合教育改革的目标。本文就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进行论述,通过分析核心素养的内涵,提出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措施。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学科 核心素养 实践探究
引言
对于初中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道德观尚未形成,对待事物的看待还是有一些主观的因素,对于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也不能做出合理的判断。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初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落实,这门科目的教学要求也有了明显的变化,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初中生的道德品质,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做新时代的接班人。
一、对核心素養的认识
“核心素养”是指一个发展应具备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能力,是一个人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它对人的行动有支配作用。近年来,核心素养这个词被广泛用于教育中,也是当前教育界研究和探讨的热点话题,注重学生的个人素质的提高。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也体现了核心素养这个教学指标,新时代下,教师要重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尊重个体差异,恢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更加重视学生的个人发展。目前来看,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对这门学科有基础的认识,了解道德一词的根本含义,能够培养基本的法律意识,有辩证分析的思维能力,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二、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将核心素养融入到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这一科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分析当前初中生对待这门科目的看法,向他们阐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道德与法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第二,道德与法治对他们个人发展的影响。并让他们在课堂上讨论这门课程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给他们灌输核心素养的含义,让他们将学科的学习与核心素养建立联系,准确定位这门科目。当下社会,道德与法治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基础,道德是一个人应有的素质,每个公民应“知法、懂法、守法,护法”,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教师要从思想上加以改变,摆脱传统教育制度的束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向同学们讲授基本的法律知识,并讲解相关案例。就拿最近发生的一起案件进行阐述,某小学同学怀疑校同学偷了他的一块橡皮,借了他一块钱没有还,同时,还偷老师的口红。该同学与另一名同学殴打赵同学,导致其严重受伤。让学生就这些热点话题进行讨论,老师可以将事件相关的法律写到黑板上,供同学们参考,从道德和法治两个方面分析该同学的行为。教师还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播放“法治在线”类的节目,让同学根据案例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同时,还要思考道德的含义,在核心素养理念下,谈谈如何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捐赠以及志愿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的正确判断事物的能力
对于初中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还不完善,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不客观。教师可以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参与讨论,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情判断当事人的做法是否正确。如,当今社会的“扶不扶”问题,如果是自己遇到这种问题该怎么办。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性分析问题,如,老人摔倒不扶,只能说是道德问题,而没有触犯法律,目前这个问题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扶了又怕被讹钱,左右为难。让学生就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还可以进行场景表演,帮助学生培养理性的思维,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3.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公众参与意识。在参与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抵抗各种诱惑,做一个正直的人。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如敬老院慰问老师,给他们融入必要的关怀,同时,还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雷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并记录自己帮助人的实践和时间,对这些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做好事,关注生活中的问题,就生活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提高自身的道德感。
结束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制定阶段性的教学计划。给学生列举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让他们分别从道德和法律的监督辩证分析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体现核心素养的内涵,完善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理念,更正学生的道德观,让他们有客观的分析能力,对待事物有自己的看法,提升自身的道德感,同时,还要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培养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