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2019-02-14 06:02张振华Z
职业技术教育 2019年35期
关键词:教师团队名师工作室职业教育

张振华Z

摘 要 建设名师工作室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吸纳社会人力资源的重要举措,是加强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探索优秀教师成长机制、创造优秀教师成长环境的有效途径。长春市名师工作室建设过程中,围绕培养优秀教师、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社会咨询与技术服务、开展社会培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理论与实践探索,形成一批典型经验和做法,但也存在各工作室建设成果不均衡、中职学校名师工作室成果质量不高、建设成果分布领域不均衡、典型经验做法缺少可操作性等问题。

关键词 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教师团队;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35-0048-05

一、名师工作室建设概述

(一)建设背景

2011年至2014年,长春市教育局实施了《长春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行动计划》,相继启动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建设、精品课建设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有效提升了全市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职业教育领军人物。为了巩固和推广重点项目建设成果,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中的作用,2014年长春市教育局决定启动第二批职业教育改革重点建设项目,包括“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职业院校品牌专业群建设项目”等6个重点建设项目,其中“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是这批重点建设项目的基础项目。围绕区域支柱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依托中、高职重点建设专业,通过评审立项的方式,遴选有一技之长的职业院校名师和行业企业技能大师作为工作室主持人。通过两个批次为时4年的建设,共立项并完成43个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其中“教学名师”工作室25个、“技能名师”工作室18个,有25个名师工作室通过终期验收被评为优秀,18个被评为合格。名师工作室建设实现了“培养一批教学名师、引进一批技能名师、吸纳一批职业教育专家、打造一批优秀教学团队、形成一批教科研成果”的“五个一”目标。

(二)内涵及其建设思路

名师工作室是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以教学名师、技能名师姓名及其专业特色命名的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业务组织。“教学名师”工作室由职业教育教学名师牵头,同一专业领域的骨干教师、青年教师、行业专家组成,具有人才培养、应用技术服务、社会培训等职能。“技能名师”工作室由行业企业技能名师牵头,同一专业领域的行业企业技術骨干、院校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组成,具有人才培养、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师生技能大赛指导、社会培训等职能[1]。按照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任务,充分发挥主持人的特长,在各工作室的功能确定上实行差异性定位,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各具特色。通过主持人的培养和带动,使工作室成员实现“专业成长有目标、能力提高有平台、素质提升有路径、深度参与有成果”的目标。

(三)成果概述

通过实施43个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培养了以教学名师主持人为领衔的市级知名教师201人,引进技能名师42人,吸纳职业教育专家43人,打造市级以上优秀教学团队39个,形成了一批教科研成果,包括公开发表的论文、市级以上科研课题、公开出版的教材、发明的专利、典型成果案例等。

首先,名师工作室建设对推动区域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作室建设涉及中高职院校20所,占全市有招生院校的41%;涉及专业52个,占市级示范专业(63个)的83%,工作室成员516人,占全市职业院校专职教师总数的10%。此举对职业院校建设、专业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次,名师工作室建设提升了名师培养和引进的实效性。建设期内院校工作室成员411人,其中有201人被评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被政府授予省市教学名师10人;引进职业教育专家和技能名师85人,这些人才的引进扩大了职业教育的影响力,深化了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了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打造市级以上优秀教学团队39个,有30个被市教育局评为中等职业学校优秀教学团队,实现了工作室建设和优秀教师团队建设的相互促进。

第三,名师工作室建设形成了一批教科研成果。建设期间工作室成员公开发表论文301篇(核心期刊35篇),主持市级以上课题215个,获得专利65项,出版教材155本,形成典型案例66个,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5项,占市教育局所属职业院校获奖数41个的61%。以上教科研成果涵盖教师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社会服务、社会培训、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成果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二、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功能定位及思路

(一)打造优秀教师团队的平台

借鉴一些名师工作室运行的成功经验,优秀教师团队培养是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的重要功能。为了扩大名师工作室的影响力和示范带动作用,在工作室成员的组成上既有主持人所在院校的教师,也有相同专业的外校骨干教师,还有负责本专业的教研指导部门的教研员以及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专家等。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既要通过名师工作室建设不断提升自己,更要关注团队成员的专业成长,在工作室建设周期内,通过完成部署的工作任务,创设成员成长的路径和方法,使他们在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方面有长足的发展,有效缩短名师成长周期。

(二)教学改革的实验室

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探索“双主体”育人模式的实现形式和方法十分必要,包括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与建设、课堂教学改革都是职业院校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为此,充分发挥名师的经验及影响,由优秀教师团队担纲,借助名师工作室平台,通过校本探索、校际交流、总结推广等活动,促进教改成果从逐步积累到集成推广。

(三)社会咨询与技术服务的窗口

充分利用工作室主持人的专业特长和工作室行业企业专家娴熟的技术优势,面向行业企业开展咨询服务,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面向同类职业院校推广教育教学成果,面向农村职教中心开展对口支援活动,结合行业企业生产实际开展应用技术研发。

(四)技能培训的主阵地

利用工作室成员中行业企业技能大师的技能专长,对内采取名师带徒、拜师学艺等方式提升教师实践技能水平,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对外面向职业院校师生、行业企业员工、新生代农民工、退伍军人等开展实践技能培训。

(五)实践教学改革和技能大赛的智囊团

依托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成员的结构优势,既有熟悉职业教育规律的教育专家,又有熟悉企业生产的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可有效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深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同时利用团队优势,结合企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方向,对本专业参加国家、省、市大赛的教师、学生进行赛项指导[2]。

三、名师工作室建设的主要任务及做法

(一)培养优秀教师团队

名师工作室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一批教学名师、打造一批优秀教学团队。通过名师引领,制定科学的培养规划,开展一系列产、学、研、用、培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科学制定工作室成员的任期培养规划是确保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各工作室都十分重视规划的制定,如有的工作室实施“五个一”成员培养计划,即任期内工作室成员至少要作一场学术报告,至少主持或参与一个科研课题,至少指导培养一名青年教师,至少每年下企业实践一个月,至少作一次示范课或研讨课。工作室建设既注重室内成员的培养,还肩负着更多青年教师的培养任务。

经过三年的周期建设,一些工作室呈现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做法。一是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和技能大师为工作室成员作报告,一些名师工作室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如全国劳模李万君、技能大师罗昭强等每年到校作一次专题讲座,并根据专业发展方向与工作室成员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开展“我来做坛主活动”,工作室成员每年一个周期开展专业论坛活动,根据本人在工作室的职责分工和专业要求确定发言主题,通过主旨发言每位工作室成员变压力为动力,加深了对自己所负责任务的学习和理解,有效提升了工作质量。三是落实下企业实践制度,分期分批安排工作室成员到工作室合作企业每年不少于1个月的顶岗实践,实操能力明显提高。四是开展青年教师研讨课和碎片化技能点微视频大赛。工作室成员每人与室外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对子,负责徒弟研讨课的设计指导,研讨课完成后,作课教师讲解教学设计思路,工作室其他成员与作课教师进行研讨交流,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微视频制作能力,组织开展碎片化技能点微视频大赛,参赛青年教师既要强化碎片化技能的训练,又要做好相应的微视频,通过大赛使视频制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双提升。

(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趋势,也是职业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因此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自然成为工作室的主要任务。各工作室围绕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双主体育人的实现形式、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探索。

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如某工作室依托其所在专业创新办学体制,学校与金塔集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成立食品生物技术专业“金塔班”,由学校与金塔集团共同培养,企业出资负责学员的三年学费,负责把通过单独招生考试的学生录用为“学徒生”,负责与学校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和产品研发与应用技术推广基地;同时探索了“三双”机制创新,即建立“校中厂”与“厂中校”相结合的“双模式”教学运行管理机制,建立“双导师”(成立了“教学名师工作室”和“技能名师工作室”两个名师工作室)育人机制,建立工学“双交替”(职前企业工作与学校学习交替,职后企业培训与学校进修交替)教学机制。

在双主体育人的实现形式上,各工作室都有特色做法。如某信息技術类工作室依托合作的公司构建了“四融合”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公司场地与实训室融合,按照公司承接的任务类型并结合教学需要将公司的办公场地划分为平面设计工作室、广告材料与工艺实训室和摄影摄像室,既可用于生产又可用于实训。二是公司人员与专业教师融合,公司把专业教师聘为员工,把一些独立的运营项目交给工作室专业教师完成,专业教师拥有教师与公司人员的双重身份,通过参与公司运营,有效提升了教师的“双师”素质。三是公司运营与学生创新创业融合,工作室依托公司的设备和人力资源,建立“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与培训中心”,在工作室成员指导下,开展“平面设计”“扎染手工制作”“丝网印刷”“3D打印”等创新创业项目,构建了“产学研一体化”教育环境。四是公司项目与课程融合,结合公司对外承揽项目的实际,工作室所在专业增设“图文制作与创新创业”“广告制作与创新创业”两门专业核心课程,并编写了对应的理实一体化的实训教材。

在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创新课程模式、课堂教学形式。如某旅游管理专业创设了“ATP学做一体”课程模式和“四课堂组合”教学形式。“ATP学做一体”课程模式就是对专业课程进行开发建设,创建出以活动(Activity)、任务(Task)、项目(Project)为组合载体的“学做一体”课程模式,即通过在课程中引入活动、任务和项目,把大部分知识技能置入这三种载体中,使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项目的过程中习得知识,获得能力,见图1。

“四课堂组合”教学形式,分别为互动教学课堂、项目实践课堂、竞赛活动课堂、企业实习课堂,见图2。通过四种课堂的共同作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一是体现行动导向教学原则的“互动教学课堂”。就即是按照把能力分解为简单的、可操作的层面进行训练的理念,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导文教学法等体现行动导向教学原则的方法,形成互动教学课堂,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二是以综合性项目为载体的“项目实践课堂”。在具备基本能力基础上,专业在第四、第五学期分别设置了“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和“景区规划与设计”两个综合性项目,再加上包含在课程中的项目,形成“项目实践课堂”。三是由系列竞赛组成的“竞赛活动课堂”。专业在导游基础知识、中国旅游地理、导游实务等课程后安排导游风采大赛,在旅行社运行实务、旅游市场营销等课程后安排旅游产品设计及营销竞赛,形成了“竞赛活动课堂”。四是由三阶段实习构成的“企业实习课堂”。专业设置了认识实习、教学顶岗实习和就业顶岗实习三个实习环节。对于教学顶岗实习,专业实行“弹性假期”,在旅游旺季派学生到企业实习,淡季回校上课。这种“旺出淡归、工学交替”的运行模式,能保证学生在旅游企业业务最饱满的时期顶岗工作,使学生得到更好的锻炼。通过三阶段、呈梯度的企业实习,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积极开展社会咨询与技术服务

各工作室根据功能定位,结合自身特长开展了大量的社会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一是为中职学校,特别是县市职教中心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提供咨询服务,帮助进行课程开发和教学仪器开发。二是依托工作室组建研发与技术服务中心。开展3D打印技术应用、数字化设计、逆向工程技术等方面研究,为模具制造企业、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发新产品,提供模具、夹具、检具以及机床的检测、维修、功能开发等技术服务,为北京众义达汇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吉林省百浪汽车服务装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新款车型底护板数据采集、逆向工程技术在汽车模具加工应用技术服务等8个项目的服务,获得“双动力输出飞行器”“一种用于数控加工中心上专用的自动清屑装置”等专利15项。三是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如某工作室为一汽集团公司技师、高级技师技能鉴定工作制定考核方案、建立试题库、设置故障、担任裁判、提供现场技术支持等,积极开展迈腾B8新技术、汽车日常保养、微視频课件制作等校内外讲座。

(四)广泛开展社会培训

各工作室充分发挥专业特长,面向社会开展了专业技能培训。高星级饭店与运用管理工作室面向多家企业、院校开展服务礼仪培训,走进区内中学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和指导。汽车检测与维修工作室为抚顺中职教师进行了《电器类课程开发与实施及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培训,面向一汽大众4S店的技术骨干和服务顾问开展服务顾问技术和三级助理技师认证培训。信息类工作室开展全国华夏基金会职教项目“动漫制作技术”师资培训和省内中职IT类专业教师业务和技能培训。数控技术专业工作室面向企业、部队、学校先后开展吉林省中小企业模具高级钳工培训、东北工业集团职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竞赛培训、装甲学院在职军人数控加工技术等8项培训。

(五)助推实践教学改革

充分发挥技能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行业企业成员的技术优势,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一是工作室成员作专题报告、现场教学助推实践教学改革。技能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每年要为工作室所在专业师生作一次专业相关产业发展趋势的专题报告,介绍新标准、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情况,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适时更新完善提供依据。要求工作室的企业技术人员每人每年要承担一门实践课程的讲授,并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探索实践,在授课内容上努力把本人所在企业的岗位内容和标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3]。二是建立顶岗实习管理规范助推实践教学改革。某食品工程工作室通过课题立项的形式,研究编制了《职业院校食品类专业顶岗实习管理规范》《职业院校食品类专业顶岗实习管理规范实施细则》,对顶岗实习的实习管理、安全管理、考核管理进行详细的规定与描述。三是参与指导技能大赛助推实践教学改革。工作室要求室内成员每人至少负责一个以上的市级技能大赛指导工作,有的工作室实行“双指导教师制”,即一个项目由工作室内的企业成员和校内成员共同担任指导教师,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认真研读分析省赛、国赛的赛项规程等技术文件,并制定详细的备赛辅导方案。通过分析国赛的赛项规程,及时捕捉专业发展的新动向,把大赛的竞赛内容和考核标准融入到课程标准之中,并在总结大赛的得失后,研究探索有利于技能培养的教学方法,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

四、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反思

首先,各工作室建设的成果不够均衡。一是“技能名师”工作室相对“教学名师”工作室成果不够丰硕。影响因素是“教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成员多数是校内教师,研究意识和理论提升的能力更强一些,而“技能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成员大多来自企业,他们实践能力较强,但因工作室主持人工作繁重,投入工作室的研究时间相对较少,影响了成果的积累。二是中职学校工作室成果在质量和领域分布上都不如高职院校,原因是高职院校工作室的研究能力更强一些。三是建设成果分布领域不均衡,教师培养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的成果占总成果数超过60%,而社会服务和社会培训方面的成果仅为10%左右,说明工作室对后者的理论研究和提升明显不够。其次,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典型案例质量有待提高。对66个典型案例分析来看,有1/3左右的案例缺乏理论深度和系统总结,典型经验做法缺乏可操作性,还达不到推广应用的程度。

针对上述问题,未来我们会通过进一步梳理建设成果和典型案例,加大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力度,使名师工作室建设让更多院校、更多专业、更多教师受益。

参 考 文 献

[1]杨建良.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刍议[J].教育与职业,2013(35):180-181.

[2]长春市教育局.关于印发《长春市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办法》的通知[Z].长教职字[2013]12号,2013-10-29.

[3]张俊.浅谈新型技师工作室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3):49-50.

猜你喜欢
教师团队名师工作室职业教育
带一支团队 抓一批项目 出一批成果
关于中职学校组建“名师工作室”的一点思考
名师工作室环境下,发展英语教师共同体科研能力的策略探讨
MS—EEPO(有效教育)教师团队的构建与实践探索
精品课程建设促进教师团队专业发展研究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三元制”协同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