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洪平
(潜江市竹根滩镇小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识字或者单纯的听说读写,主要是对语文解题技巧的训练,对识字的训练。但是,当前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并不只是学会,更应该是学生从语文教学中获得的收益,也就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和人生观与个人情操的培养与养成。小学阅读教育是培养学生们阅读兴趣的关键,学生们拥有了阅读兴趣就会主动去寻找课外读物,自主阅读,能够更好的扩宽学生的个人视野,获得丰富的知识储备,让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效的阅读。
1.可以构建语文文化素养
语文素养是指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等综合评价。语文文化素养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巧,而是一种从小用到终身的综合文化素养。
我们曾经更多的注意到语文的工具性,利用语言文字去表达、去获取,现在我们需要考虑的是语文在带来良好的识字能力、表达技巧和写作能力之外的素养,也就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老师在培养文化素养的时候总是追求更为标新立异,希望更为奇特的语言和思路,这并不是一种创新思维的体现。我们需要追求的是让学生们能有所联想和有所真是表达,阅读文章时能将现实和文章内的描述进行连接,能想象出文章构思的画面,对一个观点可以说出看法和支持自己看法的理由,而不是人云亦云,这就是一个语文文化素养的构建,也只有这样,才能推进小学教育的改革。
2.可以培养感情和养成阅读的习惯
阅读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被文章中的情节吸引和带动,文章内含的情感和价值观也更容易在这种双向的互动中渗透到学生的内心去,学生们对人物情节的关心,也就会升华到对自然、对社会、对国家的思考之中,领悟作者对这些事情的情感,从而培养出健全的人格和独立的思想。而这种能吸引到学生的文章可以更大地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对该文章的反复阅读或者对课外读物的有目的性阅读,都可以在不断反复的过程中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这种习惯有助于日后的学习、工作,更为快速地获取知识,是可以获益终身的能力与习惯。而对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不用太过于苛刻,爱护图书,能够边读边思考,寻找出感兴趣的表达手法和描写内容就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确保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材料
阅读活动的开展,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确保他们对阅读保持浓厚的兴趣。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要干预学生的选择,而是要鼓励学生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选择合适、有趣的阅读材料。
只有让学生阅读他们感兴趣的书籍,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感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并享受阅读这一过程。如在《彩色的梦》这一文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喜欢阅读第一小节、有的学生喜欢阅读第二小节、有的学生喜欢阅读第三小节、有的学生则喜欢阅读第四小节。围绕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合理划分小组,将喜欢阅读第一小节的学生划分在同一小组,以此分类。接着,各个小组的学生阅读老师给他们所安排的小节,并认真分析字词句,了解该小节的内涵。只有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深入到阅读中,那么阅读课堂氛围才能活跃起来,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日益高涨起来。
2.灵活运用多媒体,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大部分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从小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出发,教师将多媒体引入到阅读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呈现出有趣的图片、生动的视频等,在图片、视频的辅助下,学生能直观、形象地理解抽象的阅读内容。
同时,多媒体的运用,吸引了小学生的眼球,他们能快速地将目光转移到阅读文本中。再加上多媒体本身集声音、动画等功能于一体,能调动起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他们不再是被动地阅读,而是主动投入到阅读中。
如在《太空生活趣事多》这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太空中宇航员是怎样睡觉、喝水、走路、洗澡的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对太空中的趣事有了初步了解,并激发起学生了解新科技的兴趣。此时,教师应抓住机会,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从文章从找出宇航员是如何走路的呢?太空中睡觉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如果没有重力,会怎么样呢?假设你是太空小导游,你是否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太空的生活呢?带着问题展开阅读,阅读活动变得有方向性、目的性,阅读课的效率也得到提升。
3.丰富课堂阅读方式,提高阅读的教学效率
阅读活动是否能顺利开展下去,阅读方式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阅读方式较为单一,学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他们缺乏阅读兴趣,很少有学生能够感性地朗读文本,并进一步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很多学生错误地将阅读认为“读字、读词、读句”,并未深入到笔者的内心世界,感知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样的阅读毫无效率,也毫无意义可言。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丰富阅读方式,使学生深入到文本中,感受文本的内涵,思考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我们常见的阅读方式有泛读、精读、诵读、默读等。面对不同的文体,教师应选择合适的阅读方式。不同的阅读方式,能让学生投入到各类体裁的文本中,阅读中,学生既完成了老师所安排的阅读任务,还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学童话,其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结合谜语的形式,展现出“水”在不同条件下呈现出的不同状态。由于这是一篇科学童话,其本身也具有科普文的特点,为此,阅读这篇文本时,教师选用精读的方式,让学生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是怎么由水变化而来的。《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诗歌中描写了庐山瀑布的美景,并表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阅读时,教师先让学生默读,然后结合庐山瀑布的图片,在脑海中想象出画面,再进行诵读。多种多样的阅读方式,使学生每次阅读都有不同的阅读体验。
4.重视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新课标中曾明确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严格实施“三位一体”。其中“三位一体”是指精读、略读、课外阅读。所以,阅读教学中,不能忽视课外阅读,将课外阅读纳入到教学体制中,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并为学生积累下丰富的写作素材。
小学生正处于不断接受新知的阶段,此阶段中,教师要让学生阅读我国以及国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弟子规》《三字经》《西游记》《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等,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强化了学生的意志,也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同时,长期反复的课外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大有裨益。
阅读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思考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传统的阅读课,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导致阅读教学过于流于形式。新课标下,教师应结合新课程的要求,改革阅读教学方法,致力于营造宽松、和谐的阅读氛围,打造高效的语文阅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