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佳佳
摘要:本论文探讨了农村小学低段小古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文言文教学不仅是对于美的传递,对于精神的传递,更是对于文化的传承。小学阶段,适合儿童阅读的小古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人文底蕴”的一大途径,也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农村小学;低段;小古文;有效策略
“小古文”特指那些篇幅短小、浅近易懂、富有情趣、适合儿童阅读的文言文。小古文里不管是描写山川河流,还是家国天下,都蕴含着人文核心素养。小古文教学是新要求,更是教学研究的“死角”,对于教师来说,低段的小古文教学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地方,本文就农村小学低段小古文教学有效策略进行探究和简要的阐述。
一、多读,熟读
文言文教学传统的方法是多读。熟读成诵、以熟求通。这也适用于小古文。
(一)每周一首自主读
在农村,家庭教育是跟不上的,家长不会读,也没时间读。学生自读小古文需要老师的帮助。因此我们采用了导读——自读——诵读的方式帮助学生读文。
在我校低中段,每周有一次阅读课。教师先在课堂上进行导读。
1.导读首先要帮助学生扫除字词障碍
教师要给小古文标注读音,通过教师的领读、学生自我拼读来帮助学生扫除字词障碍。
2.其次是要帮助学生正确的断句
学生读准字音的前提下,教师进行范读,帮助学生正确的断句。古文的句式与现代文不同,要想读好小古文,在字音能读正确的基础上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学会正确停顿。会停顿了,句子就能读顺了,能读顺了,意思也就明白了。
教师范读后,学生在听读与跟读基础上来朗读小古文。
3.自读
作为家庭作业的一部分,让学生回家熟读。
4.诵读
在下次的阅读课上,进行诵读,表演度。以熟为本,旨在积累。
(二)每天一次大家读
每天上课前10分钟,让学生朗读或背诵小古文,养成习惯,培养兴趣。朗读形式很多,可以自读、指读、同桌读,也可以齐读、小组读。
(三)每月一次和师读
每月一次全年级诵读活动。教师范读,读出节奏,学生随之来和。
教师带着学生或曼声吟哦或打着拍子读,感受文言特有的音韵之美。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也更能培养学生朗读文言文的语感。
二、趣读,爱读
小学低段,孩子直观、具体、形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慢慢增强,但抽象能力仍较为有限。想象也具有模仿、簡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其记忆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要让孩子爱上小古文,就要培养学生兴趣,进行趣读。
(一)选材
1.内容来源于生活,有情趣
如: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我后行。
2.篇幅短小,意思简单
如:芦花
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3.循序渐进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逐步提高难度,句子更长,有简单的情节。
如:五官争功
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何能居上我?”
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
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
——选自《唐林语》
(二)运用信息技术
1.激发兴趣,帮助理解
独特的视听形象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风筝》,动画出现儿童放风筝的情景,孩子们欢呼雀跃,纷纷说起了自己放风筝的情景,唤起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兴趣,也自然而然的帮助孩子理解了古文内容。
2.创设情境,融情诵读
小古文具有结构美、语言美、音韵美,要让孩子感受文中的诗意,通过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模拟,能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如《芦花》,采用配乐朗读,视频欣赏,让学生跟着反复诵读,自然而然的感受其美,从而爱上读小古文。
(三)多种形式读
1.表演读
每期开展班级或年级的诵读比赛,以赛促读,培养学生读文的兴趣。比赛中孩子们纷纷上台表演,演绎不同的角色,亲自体验。加深了对文章的记忆理解。
2.猜读
一般在学生已有一定小古文诵读基础上进行。
这里的“猜”不是毫无依据的乱说,而是按照文本表达的顺序,“猜”出小古文的基本大意。允许猜错。这样,学生的胆量被释放,思维没有羁绊。能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去感受文言文的特殊韵律和阅读规律。,如:《一人性缓》,就是利用小学生对故事结局的好奇.采取“猜读”的方法而进行教学。
3.揣读
在熟读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进行,揣摩文中人物的性格,说活时的语气,进行朗读。如:《五官争功》,孩子分角色读时,经过细细揣摩,皆能体现“争”字。
总之,小学低段的小古文教学,不逐字讲解,不咬文嚼字,不将文言的词汇和句法的规律作为教学重点,培养和塑造学生良好的兴趣才是教学的目标。学生积累文言词汇和语言,感受传统文化的美感、触摸小古文博大精深的文字魅力,为中高段小古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玄辉.新课程背景下小古文的教学策略初探[J].新课程(中).2017(12)
[2]朱文君,编著.小学生小古文一百课[M].济南出版社,2012